國家醫保局解讀17批價格立項 新設“上門服務費”等項目 AI可參與診療
項目上新 更有前瞻性
為照顧“老的” 新設“上門服務費”“家庭病床建床費”“床旁超聲”“免陪護”“安寧療護”等價格項目
為呵護“小的” 新設“早產兒護理”“新生兒護理”等價格項目,明確加收政策
為保障“病的” 新設“航空醫療轉運”價格項目
為支持“新的” 新設質子放療、重離子放療、硼-中子俘獲治療等高端醫療裝備的價格項目,這有利於加速前沿技術的臨床轉化,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多新的治療選擇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是醫療機構提供診療服務的計價單元,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診查費”“護理費”“手術費”,也包括各種檢查檢驗費,是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最近,國家醫保局集中公布一系列立項指南,引起社會各界關注。立項指南的編制出台標志著規范統一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入快車道。
11月23日,國家醫保局舉辦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首場解讀直播,介紹了立項指南編制概況。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國家醫保局目前已編制發布17批立項指南,還有綜合治療類、婦科類、麻醉類3批已完成征求意見環節,口腔、呼吸系統類、眼科類3批正在征求意見,多批已完成初稿。
國家醫保局表示,立項指南的出台實施,將對規范診療收費行為、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突出技術勞務價值產生深刻影響。
加快立項指南編制力度
力爭到年底覆蓋大部分學科領域
長期以來,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各省屬地管理,地區之間價格項目的數量、內涵、顆粒度差異都很大,一些地方還按操作流程拆分價格項目,增加醫療機構計費負擔,群眾也看不懂,而且無法兼容新技術。對此,國家醫保局推進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編制發布立項指南,以此來統一指導各地規范價格項目,目標是使價格項目“更好計價、更好執行、更好評價”。“讓醫院收費更清楚,讓患者付費更明白”,是編制立項指南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份立項指南的編制出台需要經過多個環節,往往要經過十多個版本的迭代完善。據介紹,首先,是各學科的權威專家形成專家建議稿。其次,國家醫保局工作專班形成征求意見稿。再次,征求各方面意見,同步制定新項目與老項目和技術規范之間的映射關系。最后,報審后形成試行版立項指南。
下一階段,國家醫保局表示,將繼續加快立項指南編制進度,力爭到2024年底編制好覆蓋大部分學科領域的立項指南,基本完成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標准化規范化的頂層設計,同時指導各省在2025年第三季度前做好對接落地。國家醫保局將持續指導各地試運行2-3年,修訂完善后適時推出新版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目錄。
醫院可使用AI參與診療行為
但現階段不重復收費
國家醫保局介紹,總體來看,新出台的立項指南呈現出幾方面亮點。
第一個亮點是項目規范,更有兼容性。整合價格項目的總體思路是對相同服務產出相關的價格項目進行“合並同類項”。有的是不同步驟的歸並,有的是不同術式的合並,還有的是不同流派的規范。目前已印發的17批立項指南合計涉及271個主項目、250個加收項、88個擴展項,加起來共有收費編碼609個,價格項目的顆粒度明顯加大。項目合並的同時價格也會相應調整,比如新的特級護理、一級護理等項目落地時會適度上調價格,以更好體現技術勞務價值。
第二個亮點是項目上新,更有前瞻性。編制過程聚焦群眾多樣化就醫需求,聚焦促進補齊醫療服務短板,聚焦推動相關產業發展,支持新技術新項目進入臨床應用。例如,為照顧“老的”,新設“上門服務費”“家庭病床建床費”“床旁超聲”“免陪護”“安寧療護”等價格項目﹔為呵護“小的”,新設“早產兒護理”“新生兒護理”等價格項目,明確加收政策﹔為保障“病的”,新設“航空醫療轉運”價格項目﹔為支持“新的”,新設質子放療、重離子放療、硼-中子俘獲治療等高端醫療裝備的價格項目,這有利於加速前沿技術的臨床轉化,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多新的治療選擇。
第三個亮點是項目拓展,內容更豐富。新項目的內涵有所擴展,兼容性更好,為新技術留下了收費接口。例如,如何體現人工智能在臨床實踐中的功能價值?經調研,各方普遍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現階段還無法完全“平替”,如果額外單就人工智能輔助技術再向患者收費有失公平。對此,在放射檢查、超聲檢查、康復類項目中設立“人工智能輔助”擴展項,即醫院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參與診療行為,但現階段不重復收費。再如,對於一些應當納入服務范圍但醫療機構未能做到的,採取減收政策,近日“手機不能看醫院CT就要少收費”的政策就受到網友贊同。
第四個亮點是項目清晰,更具可行性。立項指南對存量價格項目進行系統性重塑,無論是項目名稱、服務產出、價格構成,還是加收項、擴展項都更加准確,邊界清晰,還提供了映射關系表供地方參考。這有利於減少醫務人員計費的事務性負擔,“讓醫生不用做會計”。
“國家新版護理服務立項指南把過去拆分到很細、容易交叉重疊的價格項目,該合並的合並﹔把過去沒有收費,護理人不理解、反響大的服務事項,該立項的立項。新項目邊界清楚,內容清晰,更加適應醫院實際,可以化解過去很多因為歧義產生的矛盾。”貴州醫保局一名官員在會上分享護理類立項指南落實工作經驗時說。(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