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涼亭提升“微幸福” 百盞燈照亮“文明路”
——走進“省級文明村鎮”雅安市雨城區周公山鎮柏香村
開展讀書分享活動
雨城區周公山鎮柏香村位於雨城區南線,距城區11公裡,行政區劃面積7.8平方公裡,全村共4個村民小組325戶,戶籍人口920人。2020年柏香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鎮”。
近年來,柏香村借助鄉村振興發展東風,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讓文明鄉風活起來、人居環境靚起來、老百姓樂起來,一幅美麗和諧的幸福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聚焦人居環境 建設秀美柏香
初冬的十一月,行走在雨城區周公山鎮柏香村,放眼望去,皆是宜人村景,徜徉其間,令人心曠神怡。
據周公山鎮柏香村黨支部書記黃政全介紹,近年來柏香村以整治人居環境為抓手,大力實施形象提升行動,筑牢鄉風文明底色。
“近年來,柏香村通過高標准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不斷提高群眾的文明素養。今年我們共出動干部和志願者315人次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黃政全接著說,“我們整村推進的旱廁改造項目已全部完成,惠及了全村920人、325戶村民。”
旱廁改造后,廁所裡洗手台、便池、燈和窗一應俱全,談到這個2平方米的家庭廁所,村民徐昭斌贊不絕口:“有了這個新廁所,不僅干淨衛生,洗澡也比以前方便了,我非常滿意。”
同時,柏香村還積極引導群眾開展庭院、菜園、畜禽園“三園”建設和道路清潔、庭院清潔、水域清潔“三清”建設,實現了從道路到庭院、從室外到室內環境衛生清潔、庭院美化,讓文明之花在柏香盛開。
在柏香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口電子顯示屏上“潔淨環境,美麗家園﹔環保衛生,我們共同守護”的宣傳標語映入眼帘。“現在村裡的環境衛生越來越美了,走在道路上也看不見白色垃圾,改變非常大。”柏香村的變化村民們都看在眼裡,大家紛紛行動起來,愛護環境衛生,共同守護整潔、宜居的美麗鄉村。
聚焦文明鄉風 譜寫詩意柏香
為了營造和諧的文明鄉風,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來,柏香村以鄉村文化為載體,狠抓農村文化建設,增強鄉風文明的感召力。
據黃政全介紹,今年以來,柏香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陣地,大力開展主題文化活動、全民閱讀活動、宣傳宣講黨的理論政策等20余次,實現以文化育民、樂民、惠民,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村裡經常開展活動,大家一起歡度春節、在端午節包粽子等,提醒我們用火用電安全,既學到知識也收獲了快樂,以后我還要繼續參加。”柏香村2組村民張宗榮笑著說。
“根據村級發展,我們修訂完善了柏香村村規民約,將文明創建、移風易俗、人居環境整治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做到有的放矢,全力推進。”黃政全說。
近年來,柏香村以鄉風文明為基調,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的職能,召開評議會10余次,弘揚真善美、抵制黃賭毒,抨擊不良風氣。
同時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建立了柏香村志願者積分兌換點,制定志願者積分細則,將人居環境、團結友愛、便民服務幫扶等行為進行量化積分,憑借積分就能兌換相應生活用品,用“小積分”兌換鄉村新風貌,引領文明新風尚。
聚焦基礎設施 繪就幸福柏香
在抓好鄉風文明建設的同時,柏香村還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據悉,從2013年起,柏香村陸續硬化了20余公裡的道路,為村民營造了便利和諧的居住環境。
柏香村2組村道因臨近省道104線,村民們在路口等待客運車輛的行為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於是大家自發投工投產,在柏香村2組修建了一座木制八角涼亭。
“今年10月2日,根據協商討論,決定在2組村道入口處修建涼亭,方便大家出行。有了這項計劃后,大家‘一呼百應’,自發捐款捐物參與修建,年紀最大的村民已經超過70歲。”黃政全說,從組織策劃,再到准備材料,以及搭建木亭、雕刻花紋,村民齊上陣、同參與,如今,一座嶄新精致的木制八角涼亭就矗立在柏香村2組入口處,老百姓打心底裡開心。
“有了這座涼亭,我們等車的時候就有地方歇腳,還可以在這裡乘涼避雨、休閑娛樂,非常方便。”2組村民吳學強說。
“這座涼亭我們准備取名為‘舒心亭’,是原駐村第一書記為我們取的,還寫了一副對聯。”黃政全說著便向記者展示起了聊天記錄,“雲淡風輕歲月銘記柏香情,山高水長時代不負追夢人”。
在駐村工作隊、幫扶單位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今年9月,柏香村在10余公裡村組道路旁安裝了160盞太陽能路燈。“柏香村都是環山路,現在有了路燈,我們吃了晚飯就要出來散步,夜間出行更加安全了。”村民張宗榮表示。
一盞盞太陽能路燈,點亮了村民的幸福路,也照亮了柏香的美好未來。接下來,柏香村將切實把文明村鎮工作融入全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中,持續賦能精神文明建設,書寫新時代文明柏香的秀麗篇章。(徐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