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非遺碰上廣播體操 川劇“資陽河”流派 融入百姓生活
當底蘊深厚的川劇“資陽河”流派遇上活潑可愛的小學生,將呈現怎樣奇妙的畫面?當廣播體操碰上川劇伴奏,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11月22日,在資陽市雁江區馬鞍學校,同學們在大課間裡跳起了川劇廣播體操,大呼過足了“戲癮”。這是近年來雁江區傳承好、發展好川劇“資陽河”流派的一個生動實踐,非遺的傳承與學校課程的開發實踐相結合,迅速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當天上午9:50,在操場上,該校近3000名小學生正在做著一套特別的課間操——川劇廣播體操。隨著高亢悠揚的川劇伴奏響起,同學們昂首、挺胸、伸臂、轉體、踢腿、彎腰,動作嫻熟到位,一招一式既有川劇的韻律之美,又兼具體操的簡單易行。課間操結束后,同學們仍意猶未盡,邊哼邊跳著朝教學樓走去。
“大課間跳川劇廣播體操是近年來學校每個小學生入校必學的內容之一。一開始,學生們手臂沒有力量。練了一段時間后,學生的精氣神都體現出來了,回家還帶上家人練,看到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練、練中獲,作為一個一線體育老師,我很自豪。”該校體育教師樊麗表示,她希望通過川劇廣播體操,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川劇文化的魅力,培養孩子們的文化自信。該校除了將川劇廣播體操融入大課間,還開設了剪紙、武術等非遺課程。
據了解,川劇“資陽河”流派是資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發源於以資陽市雁江區為中心的沱江流域,是川劇“四大流派”之一。然而這個有歷史悠久的川劇流派,卻一度面臨著人才青黃不接的窘境,想要守護好、傳承好川劇非遺,就必須從娃娃抓起。
為此,雁江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與區教育和體育局攜手,聯合推廣川劇廣播體操。該套川劇廣播體操的伴奏音樂採用了川劇的傳統戲劇樂器編排,動作則由資陽籍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設計,把傳統川劇表演藝術與廣播體操巧妙融合,既保持了體操運動的規范性,又增添了戲曲藝術的美感,有極強的韻律節奏和濃郁的川劇韻味。
在川劇廣播體操的耳濡目染之下,傳統戲曲逐漸進入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他們對傳統戲曲的認識也逐漸發生了變化。“本來以為川劇離我很遠,沒想到有一天它走進了我的學校,讓我的生活多了很多樂趣,每次做出這些動作就會讓我想起川劇,回家我也會帶著爺爺奶奶做。”四年級三班學生范梓琳說。
“不止馬鞍學校,雁江區多所學校自發在大課間,加入了川劇廣播體操。通過對川劇廣播體操的學習,在學生們心中播下傳承的種子。”雁江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文化文藝分管負責人張帥表示,這不僅能為學生帶來豐厚的精神滋養,更能激發文化自信,讓非遺在生活中真正活起來。
為了滿足學生們對川劇不斷增加的求知欲,今年,雁江區還啟動了“小戲苗”青少年川劇人才培養計劃,走進學校進行川劇教學,通過培養川劇社團、排演川劇舞台劇目等形式,將川劇“資陽河”流派更好地傳承下去。(記者 陶思懿 劉佳雨 攝像 盧嗣晨 王仲杰)
來源:雁江融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