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面對高風險產品、“穩賺不賠”產品、銀行代銷產品等推銷

如何理性選購金融產品

本報記者 屈信明
2024年08月29日1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個人投資理財類金融產品不斷創新發展,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選擇。消費者在購買金融產品前,一般要進行投資者風險測評。金融機構根據風險偏好、識別能力和承受能力等指標,將消費者分為保守型、穩健型、激進型等類型。

  如實評估自身風險偏好

  不久前,河北的王女士為追求高收益,不顧自己“穩健型”的風險承受能力等級,購買了3隻風險等級較高的基金,共計30萬元。出現虧損后,王女士十分心疼。

  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投資理財時,應充分理解適當性原則,理性選購金融產品。“適當性原則是根據消費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等級,把與之相適應的產品,通過合適渠道提供給消費者。”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有的消費者是穩健型,更適合採取穩健的投資儲蓄策略,有的是謀求高收益的激進型,具有承擔風險的意願和能力。消費者應如實填寫投資者風險測評表,准確評估了解自身風險偏好,據此理性選擇合適的儲蓄、理財、基金等投資產品,避免他人代為評估或盲目跟風購買他人推薦的“熱門”高風險產品。

  “保本高息”可能是詐騙

  “在選購理財產品時,消費者應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合同條款等信息,重點關注產品期限、投資方向或挂鉤標的、流動性、預期收益率、產品風險等。”河北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說。

  有消費者稱,購買金融產品時,有的銷售人員未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或在評估時誘導其勾選非本人意願的選項,或一再推介與消費者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的產品。對此,專家提醒消費者,購買金融產品時,應當要求金融機構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推薦適當的金融產品,並出具產品說明書、風險揭示書、投資者須知。如遇到違規銷售情況,應及時向金融機構上級單位、監管部門反映或向公安機關報案。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消費者應知悉這類產品並非“穩賺不賠”。金融消費者還應警惕“保本高收益”等虛假宣傳。根據有關規定,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保本高息”“專家內幕”可能是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

  投資理財要學習金融知識

  上海金融監管局提醒消費者,在投資了理財產品,或參加了金融機構的理財溝通會后,消費者如有任何疑問,應撥打正規金融機構的官方客服電話確認產品詳細信息,不要輕信任何陌生來電。客戶如需購買金融理財產品,務必通過金融機構網點、官網、官方APP等正規渠道購買。

  有的金融機構員工私下向客戶推薦非所屬機構發行或代理的理財產品。對此,北京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說,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消費者應問清是銀行自主發行的產品還是代銷第三方理財產品。由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均具有唯一產品編碼,消費者可依據該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相關產品信息﹔由銀行代銷的第三方理財產品,消費者可通過銀行網點公示的代銷產品清單、銀行官方網站的在售產品信息專欄或通過撥打銀行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查詢。

  “銀行銷售的正規理財產品,無論是自主發行還是代銷理財,正規流程下購買資金由銀行劃款后直接進入本行賬戶,不會要求消費者向指定的賬戶進行轉賬或匯款。”北京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說。

  “消費者應加強學習金融知識,提高風險識別能力。面對可疑情況,及時向正規機構和專業人士咨詢,避免上當受騙。”董希淼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9日 10 版)

(責編:李強強、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