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記者調查

僅有4人 大山小站裡的“00后”調車組

2024年08月27日09:4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近期,四川各地連發高溫預警。8月20日午間,室外氣溫已超過38℃。敘永北開往方山的46002次列車即將出發,調車員游濤和同事黎翔皓提著列車防溜器具、列車尾部裝置走向列車,拆裝鐵鞋、摘接車鉤、復檢車輛,這是列車出發前他們必須要完成的工作。

位於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境內的敘永火車北站,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隆黃鐵路出川、入川的重要站點,目前主要承擔著敘畢鐵路、隆敘鐵路方向的貨物列車到達、出發列車解體、編組的取送車作業。

這個2023年12月21日開通的火車站,調車組隻有2名調車長、2名連結員,平均年齡不到25歲,是個名副其實的“00后”調車組。

高溫下,工作人員正在完成調車作業。曾剛攝

從“摘不動風管”到“調車長”

中午時分,火車站場熱氣蒸騰。鋼軌、道砟以及鐵皮車身經過長時間的太陽直射,溫度已經高達50多度。游濤與黎翔皓卻穿得有些“厚實”——長袖外套、長褲、膠鞋。

穿成這樣是為了防止燙傷和晒傷。“今天室外氣溫很高,車體經過炙烤跟鐵板燒沒啥區別,放個雞蛋上去都能烤熟。”

“制動軟管連結!通風試驗!”游濤一邊和列車長互動通話,一邊抓著貨車扶手,腳踩梯子,“挂”在黑色鐵皮車廂側面,開始作業。側身連結制動軟管、彎腰拉動排風杆、爬上閘台擰緊人力制動機、蹲身撤除防溜鐵鞋、進行摘解和連挂……太陽直射下,即便站著不動也讓人有些頭暈眼花。而游濤和黎翔皓作業不到5分鐘,臉就被晒得發紅,汗水順著臉往下滴。

輾轉騰挪間,褲子被刮出一道口子。游濤毫不在意,指著自己身上到處是破洞的工作服笑著說,長期在列車裡的貨箱間攀爬,衣服褲子很容易被刮爛、磨破,“這段時間穿正好,通風透氣。”20多分鐘后,調車作業完成,游濤的衣服已經被汗浸濕,貼在身上。

烈日下,游濤正在安裝列車尾部制動檢測設備。曾剛攝

一台列車進站出發,游濤的作業時間短則二三十分鐘,長則一個多小時,動作嫻熟且迅速。“剛從學校畢業的時候,我連風管都摘不開。”談起從前,游濤有些不好意思。為了保質保量完成調車任務,他開始堅持鍛煉,曾經“摘不動風管”的經歷,成為他前進的強大動力。

作為站裡僅有的2名調車長之一,游濤每天從接班開始就停不下來,一個班下來,他要在調車場裡往返行走十幾公裡,拆裝鐵鞋(列車防溜裝置)、摘接車鉤、復檢車輛,每天要反復蹲起幾百次。

“南下是電氣化鐵路,列車採用電力機車牽引﹔北上是地方普速鐵路,採用內燃機車牽引。”敘永火車北站值班負責人伍洋介紹,南來北往的列車不能直接通過,需要在敘永北站進行解體、編組后再出發。所以,辦理貨運列車越多,站上調車作業人員越辛苦。伍洋很是心疼班裡的這些小伙子,當班的時候,每天的休息時間隻有4個多小時,還隻能是斷斷續續地休息。一忙起來,連水都顧不上喝。

一天接發車20多趟的站台“指揮家”

同樣是“00后”的馬園媛雖然不用像游濤一樣在列車車廂上來回騰挪,但作為列車接發員,小姑娘的工作同樣不輕鬆。

“畢節方向6道進站信號好!”“隆瀘地鐵列車30001次接近!”……8月20日上午11時,走進敘永火車北站行車室,列車接發員馬園媛緊盯著立在桌子中央的2台液晶顯示器和數字智能操作台,仔細關注站場信號變化。10分鐘后,由瀘州開往敘永方向的30001次車即將進站。

列車接發車員正在檢查列車編號。曾剛攝

11時05分,敘永站2號站台上,身穿橙色背心的馬園媛已提前到達,一個人、一本編組信息、兩面旗幟,筆直地站立著,全神貫注盯著列車運行方向。

馬園媛來自內江,參加工作5年的她對列車接發程序、注意事項早已了然於胸。隨著火車靠近站台,她就根據編組信息,仔細核對每一輛列車的信息和序號。她平時主要負責普速旅客列車和貨物列車的接發。暑運以來,車站貨運列車到發數量節節攀升,一趟又一趟列車陸續到達、駛離站台,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

“間隙最短時半個小時一趟,一天20來趟是最基本的。”馬園媛說,由於敘永北站的特殊性,這裡是南下北上列車的終到站或始發站,為了保障車輛安全有序運行,必須要“遠看裝載,近看走行”,核對車號和編組,嚴格執行相關作業標准。

灼人的熱浪下,馬園媛就像一位站台“指揮家”,不停地進行著接發列車作業。“忙起來的時候,半天都是在站台上連軸轉。盡管站台雨棚遮住了炙熱的陽光,但是襲人的熱浪還是讓人難以忍受。”從開始接車到核對完畢,一列40多節的貨物列車,列車接發員平均需要往返行走1公裡,工作20分鐘左右。“忙的時候,一個班跑二三十趟。”高溫下接發列車,馬園媛身上的衣服總是濕了干,干了又濕,到下班時衣服上都看得到汗留下的鹽漬印子。

“隻要有火車進場,工作就不停。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這裡必須24小時有人值守,鐵路紀律嚴格,上班期間嚴禁攜帶手機、報刊等物品,更不允許睡覺,閉眼打瞌睡都不行。”馬園媛說,這是工作紀律,行車崗位無小事,一切都是安全第一。

“車站地處偏遠,工作辛苦,年輕人都不願意來。”伍洋說,因為人手緊缺,這群年輕人都是從成都、重慶等地臨時抽調過來的,為了有足夠時間滿足通勤,他們兩人一組,一周輪一次班。“人少車多,工作量翻倍,尤其是在高溫期間,我都擔心他們吃不消。好在這群娃娃都很上進,吃苦受累也沒抱怨。”(郭瑩、曾剛)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