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他們在四川“找”大熊貓

通過聲音和“便便”的走向來定位

2024年08月01日08:25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他們在四川“找”大熊貓

  雨后清晨,樹梢上傳來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聲,山裡的薄霧還未褪去。7月29日,在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境內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白熊坪保護站,巡護員余長明已經忙碌起來了。

  穿上深色工作服,背起專用背包,把望遠鏡和GPS巡護終端、衛星電話揣進懷裡,拿上鐮刀,余長明和小伙伴踏上了巡護之路。“今天的任務之一是採集大熊貓糞便,希望還能‘偶遇’野生大熊貓。”

  每年7月至9月,是圈養大熊貓的集中產崽季,這3個月也是野生大熊貓的產崽季嗎?採集大熊貓糞便干什麼?在野外大熊貓會有哪些有趣的行為?為此,記者對巡護員余長明進行了採訪,跟隨巡護員的腳步,探尋大熊貓棲息地生態的多樣性。

  巡護重點是什麼?

  除了關注野生大熊貓 還要關注其他珍稀物種及竹子的健康等

  踏上保護區的步道,余長明拿出GPS巡護終端查看巡護樣線圖。“每天的任務和巡護路線不同,時間長的巡護路線需要在野外待一周左右,晚上住在小木屋或岩洞裡。”而巡護重點,除了關注野生大熊貓,還要關注大熊貓傘護下的其他珍稀物種及棲息地裡的一舉一動,如竹子的健康程度、盜獵、砍樹、採藥、防火等情況。

  “巡護中要觀察是否有獵套、陷阱、捕獸夾等,一有發現立即向上級報告並清除。”余長明介紹,唐家河保護區有生物多樣性監測樣線48條,日巡護和季度巡護樣線49條,其中白熊坪保護站有生物多樣性監測樣線10條,“這些樣線是大熊貓常走的路,收集糞便也在這些區域。”通過觀察,他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大熊貓喜歡走比較好走的路,我們稱之為獸徑,也就是野生動物們經常走的路。”

  據唐家河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內的大熊貓種群數量明顯增加,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是這片區域內有39隻大熊貓,但現在收集到的大熊貓個體信息已達54隻。

  “便便”藏著什麼秘密?

  辨別DNA后為其“上戶口” “新鮮的大熊貓糞便有清香味”

  為什麼要收集大熊貓糞便?余長明解釋,大熊貓的糞便裡藏著很多“秘密”。通過糞便不僅可以辨別大熊貓的健康程度,還可以對新鮮糞便上的黏液做分析,也就是通過DNA技術判斷附近大熊貓的數量,為保護區的大熊貓做好“上戶口”工作。

  “當然,比較初步的判斷方法是‘咬節法’。不同大熊貓的咬節因個體大小、年齡、採食習慣等因素有所差異。”談話間,余長明翻出手機相冊裡幾個他們採集到的大熊貓糞便樣本。“運氣好的時候,一次短程巡護下來,能碰到好幾處新鮮大熊貓糞便。”通過對大熊貓活動足跡、食跡、糞便採集和紅外相機數據查閱,大熊貓的生活軌跡和健康狀況得到如實記錄。

  至於大熊貓糞便是否有特殊氣味,余長明肯定地說:“新鮮的大熊貓糞便聞起來有一股竹子的清香。”

  據了解,大熊貓的胃腸道結構更接近於肉食動物,它們沒有像其他植食動物那樣進化出專門用於分解植物纖維的消化體統,並且,大熊貓的消化道相對較短,食物中的成分還未能充分發酵就被排出去了,所以糞便中仍然保留了大量未被消化的竹子纖維,這些纖維會帶著原始的清香味。

  在山裡怎麼“找”大熊貓?

  聽聲音、觀察糞便走向 “幼崽會發出‘嚶嚶嚶’的聲音”

  在山林裡“找”大熊貓也是需要技巧的。余長明表示,比如通過大熊貓的糞便走向(糞便尾部的位置),來判斷它可能前往的方向。另外,通過聲音也能判斷,“大熊貓幼崽會發出‘嚶嚶嚶’的聲音,但兩隻在打斗的大熊貓,會發出嘶吼聲以示警告。大熊貓發出的聲音很有標識性,所以不會認錯”。

  在保護區內能經常看到野生大熊貓嗎?余長明笑著說,見到大熊貓是需要運氣的,“我在這裡工作5年了,有幸拍到過兩次大熊貓”。2024年4月初,余長明和同事在大嶺子區域開展野生大熊貓野外繁殖行為研究監測時,“偶遇”一隻大熊貓在樹上打盹。經過幾小時的行為觀察和耐心等待,驚喜出現了:樹下又來了一隻大熊貓,它爬到相鄰的樹干上,通過對比兩隻熊貓的體型和觀察它們的互動行為,“我們判斷這是一對大熊貓母子。這次觀察為研究團隊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產崽季是什麼時候?

  3月~4月開啟“走婚”模式 “產崽季或許與圈養大熊貓差不多”

  大熊貓的糞便其實能體現出野生大熊貓的許多習性。余長明介紹,大熊貓喜歡在舒服、能晒到陽光、坡度平緩、竹子生長旺盛、有水源的區域活動。“雌性大熊貓的領地相對固定些。每年3月~4月,雌性大熊貓會先用肛周腺蹭樹干,留下特殊的氣味,氣味隨風飄散,聞到氣味的雄性大熊貓為了交配便開啟了‘走婚’模式。”

  “如果在同一區域出現兩隻雄性大熊貓向雌性大熊貓求偶,雄性大熊貓通常會通過打斗來爭奪交配權。”余長明表示,這些信息多是通過紅外線相機捕捉,以及從大熊貓糞便上獲取。“在繁殖期,我們曾經在摩天嶺的同一個區域採集到多隻大熊貓留下的糞便,並且數碼相機記錄下了大熊貓求偶爭奪交配權的畫面。”

  在繁殖季節,大熊貓會通過發出求偶的叫聲和釋放氣味來吸引異性,交配成功后,雌性大熊貓會獨自孕育下一代,一般在懷孕3個月~5個月后產下幼崽。大熊貓的生產過程通常在茂密的竹林中進行,因為那裡有足夠的食物來源和隱蔽的場所。因此,余長明推測,按這個時間計算,“野生大熊貓的產崽季或許與圈養大熊貓差不多”。(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責編:李強強、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