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照進現實 各種新型交通工具在川競相登場
出租車在空中繁忙穿梭,磁懸浮滑板帶著青少年沖往想去的地方……30多年前,科幻電影《回到未來2》中的一幕場景至今讓人記憶深刻,也打開了人們對城市未來交通的想象空間。30多年后,科幻正在照進現實。
7月10日,國際空管協會2024年亞太地區年度會議在成都舉辦,在會議舉辦地錦江賓館的上空,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與市民見面,未來,它或將會成為人們通勤生活的交通工具。幾天前,宜賓三江新區的中車鐵投公司智軌產業基地,國內首列氫能源智軌電車正式裝配下線,不久后,它將投用到宜賓主城區至南溪區的路線中。更早的6月,綿陽科技城新區,十多輛無人駕駛公交車魚貫而出,穿梭在城市之間,它們將給市民帶來全新乘坐體驗……
一個個新型交通工具的競相登場,描繪出未來出行的新圖景。
技術創新 讓能源更清潔
電動車似乎已是“未來出行”的標配,但新的能源還在交通領域不斷涌現。
7月,由四川輕綠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輕綠科技”)研制生產的“氫馬兒”陸續出現在新都工業區,受到市民的喜愛。該企業總經理楊坤打算趁熱打鐵,繼續推動一批“氫馬兒”投入市場。“500輛‘氫馬兒’全部生產完成並交付,我們和運營商正在進行投放准備。”
隻用100克氫氣,就可以助力續跑100公裡,是“氫馬兒”的一大亮點。楊坤介紹,這一動力來源於車座下方的氫燃料電池系統——350瓦小功率液冷型氫燃料電池系統。
與其他電池不同,氫燃料電池的一大優勢就是隻產出電能和水,沒有二氧化碳和廢氣排放,更加清潔、綠色、環保。因此,也被看成下一個新能源的重要發展方向。
事實上,放眼整個四川,不隻“氫馬兒”,氫能正在多個交通領域開花結果。
7月1日,宜賓市,國內首列氫能源智軌電車正式下線,該電車配備了35兆帕儲氫系統和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儲氫量約30千克。
“一次加氫可行駛200多公裡,能滿足城市公共交通長距離運營需求。”中車鐵投公司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在宜賓主城區至南溪區的智軌T4線投入使用。
5月,成都市郫都區投用了一批氫能公交車,該車平均百公裡氫耗低至4公斤,加氫一次可行駛450公裡,曾在成都大運會期間提供保障服務。
“像這樣的氫能公交車,我們一共有200輛,從第一輛氫能公交車運行至今已近7年,運營線路已超過30條,累計行駛2934萬公裡,載客1975萬人次。”郫都區巴士公交有限公司技術部科長鮑昱志說。
“從各類客車到輕、中、重卡車,再到冷鏈物流車、環衛清掃車等專用車,我們提供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功率覆蓋40千瓦—270千瓦,系統壽命實際測試達10000小時,具有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強、耐久性好等特點。”東方電氣(成都)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燃料電池系統開發部工程師李寧表示,下一步,還將不斷推進材料和技術研究,探索更多氫能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場景。
“氫能也許會成為動力賽道上的一匹黑馬。”楊坤認為,氫燃料電池未來的發展前景廣闊,主要還是會應用在公共交通和物流領域,但是距離大規模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可能是3至5年,也可能更久,取決於基礎設施建設、成本控制等多方因素。”同時他也畫出了自己心中氫能未來發展的藍圖——制氫成本控制到每千克20元以下,運氫管道四通八達,每個縣市區都有3至5個加氫站,氫動力交通工具覆蓋海陸空……
如何走向未來?楊坤表示突破點還是在能量轉化效率提升上。“我們的轉化效率,和日本等國家的技術相比還有差距,但是相較而言我們也擁有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這種后發優勢也會倒逼氫能在材料、工藝、工程等方面的技術發展,推動未來大規模應用。”楊坤說。
低空交通 讓空間更高效
從天府國際機場到春熙路要多久?在交通通暢的情況下,坐出租車需要1小時余﹔而選擇“空中出租車”,可能隻需不到20分鐘。
這種“空中出租車”,是以eVTOL為代表的新型航空器,是一種面向城市低空的新型交通載具。
在四川沃飛長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沃飛長空CEO兼首席科學家郭亮向我們展示了一款黑白相間的“飛行汽車”——AE200。從外形上看,這架“飛行汽車”長得像放大版的無人機,配有駕駛員,可以乘坐4位乘客,巡航速度可達248公裡/小時,最大航程可達200公裡,一個月前,它剛剛完成首次公開試飛。
“過去低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直升機。”郭亮說,但由於成本等原因,低空空域的利用率並不高,eVTOL的出現將會改變這一情況。“如果以30公裡距離來算,乘坐直升機可能需要花費1000元以上,而eVTOL可能不到其四分之一。”
此外,與直升機隻有一個旋翼不同,沃飛長空的AE200是分布式結構,採用的是內四傾轉旋翼。“這不僅為飛機提供更強大的安全保障,同時也增強了機動性,在航速與航程方面也帶來了更高的效率。”郭亮說,下一步,將持續在更極限環境下驗証飛行器,確保以更安全的性能和狀態投入商用。
安全、經濟、舒適、環保以及近似“到門出行服務”的特點,逐漸開啟了低空交通的未來。“我們調研發現,大城市群內城際間的空中通勤是一個潛在市場。”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會長楊金才說。
不止於通勤,今年以來,eVTOL商業化探索正在提速。
2月,全球首條跨海跨城eVTOL航線實現首飛,將深圳至珠海單程車程縮短到20分鐘﹔3月,飛行汽車首次飛過廣州CBD上空,為未來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游觀光等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全面推廣提供經驗﹔4月,自貢開通醫療物資低空運輸航線,計劃開通25條航線,涉及20個醫療機構、6個區縣﹔6月,成都機場公務機基地正式投用,不久后,游客可以從雙流機場乘坐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直達成都核心區域……
“eVTOL商業化的提速,將為城市通勤、文化旅游、貨物緊急救援帶來全新的可能。”沃蘭特航空合伙人、高級副總裁黃小飛說,在城市空中交通領域,eVTOL可以緩解地面交通擁堵,提高出行效率﹔在旅游觀光領域,eVTOL可以為游客提供獨特的視角和體驗﹔在緊急救援領域,eVTOL可以快速到達災區,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中國民航大學低空經濟與低空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覃睿也分析認為,隨著相關技術完善和推廣應用,低空飛行場景將得到進一步拓展。“以物流為例,目前低空物流主要是輕小型無人機末端配送,與地面運輸相比滲透率較低。未來大型物流無人機用於中長途運輸,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雖然eVTOL還處於起步階段,但不少業內人士都提到,“空中出租車”穿梭於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之間的場景,不會太遙遠。“各種空中交通工具的出現,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乃至城市格局。”黃小飛說,未來的低空交通發展將從“點對點”到“一條條線”,再到“一個面”,最終形成一個空中的立體交通網。
智駕領航 讓駕駛更智能
用手機應用預約下單,幾分鐘后,一輛無人駕駛出租車便停靠在面前,這樣的場景最近在全國多個省市出現。在成都高新區新川創新科技園內,同樣的一幕也正在上演。
從外觀來看,這些無人駕駛出租車和普通出租車並沒有區別,不同之處在於,車頂沒有安裝“TAXI”的燈牌,而是被一套由攝像頭和雷達組成的感應裝置取代。通過這套裝置,汽車便能感知周圍環境和交通狀況,並通過算法和控制系統進行路徑規劃、避障、加減速、轉向等操作,保証安全和有效行駛。
“與普通出租車相比,車速更平緩,遇到堵車還會變道,與前車的車距也保持在安全距離。”隨著自動駕駛概念走進大眾視野,不少市民對自動駕駛出租車的觀感,也從最初的“新鮮”“科技感十足”,變成了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信任。
同樣的場景,也在綿陽科技城新區上演。
“最近無人駕駛比較火,好多地方開始了無人駕駛網約車、公交車的試運營,我也過來蹭一下‘熱點’。”7月13日,雖然下著小雨,但位於該區創新中心的停靠站卻排起了長隊。市民們目的也十分明確,是來體驗無人駕駛公交車的。
“車來了。”隨著一聲鳴笛,一輛身著“紫色外衣”的公交車緩緩駛來,身上的雷達和帶有編號的綠色牌照“無人駕駛公交車”字樣格外醒目,車內配備滾動播報站台的電子顯示屏幕和高清攝像頭、真皮座椅、充電口等設備。“視野廣、乘坐舒適、行駛平穩。”提到乘坐體驗,不少市民給出答案。
除了“搶跑”出行領域,無人駕駛技術也廣泛應用在物流等方面。在成都市龍泉驛區,順豐正在進行無人配送車的上路測試。據順豐相關負責人介紹,順豐無人車基於L4級無人駕駛技術,構建多傳感器融合能力,能夠打造全球移動場景高魯棒性的世界模型,從而通過雲平台實現AI智能調度,定制櫃體、貨櫃分離等功能。“這或許是一種趨勢,不僅更加靈活方便,也能進一步降低員工勞動強度。”
智慧交通除了有“聰明”的車,還有智慧的路。
在成都市錦江區錦江大道,電線杆上的攝像頭安裝各類傳感器,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通過安裝在路上的先進感知設備“告訴”你的車前面通過道路及周邊的情況。除成都外,四川還在宜賓等地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城市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圍繞高速公路領域打造多個車路雲協同示范應用場景,並建成國內首條全線覆蓋車路雲協同的智慧高速公路——成宜高速。這條高速公路能夠識別和智能應對異常停車、大霧天氣等影響交通出行的事件,將實時感知的信息精准下發到車端,助力全線交通事故數量下降約60%。
“車路雲協同的核心,就是讓車和路實現‘對話’——汽車和道路同時將自己採集到的實時信息相互傳輸給對方,整合后的總信息通過算力模型計算出具體的自動駕駛方案。”車路雲協同規劃師、四川聯通智能網聯汽車項目工程師朱金龍介紹,車路雲協同和單車智能是目前全球自動駕駛的兩條技術路線。車路雲協同,是車和路都具備一定智能度,兩者相互傳遞信息,計算之后給出駕駛策略,達到自動駕駛的目的。而單車智能優勢在於不需要對路端進行改造,就跟現在人開車一樣,隻不過變成車自己開了,但這對車的智能度要求很高。
對於這兩條技術路線的發展,朱金龍認為,可以實現互相借力,共同推動無人駕駛發展。“比如要實現自動駕駛,需要智能度達到100,單車智能必須車自己就具備100智能度,而車路雲協同可以車50路50,車端壓力小不少。”朱金龍表示,哪怕今后單車智能很成熟了,100+50達到150也會更好,下一步打算聯合更多通信企業、車企、高校共同合作,產學研聯動起來,在技術標准方面深耕,破除更多類似“語言障礙”的壁壘,讓車路雲協同發展擁有更好的環境。(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杲 曹凘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