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千余川農“新農人”用實踐助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

2024年07月27日18:4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盛夏時節,俯瞰東坡區天府糧倉高標准農田,阡陌縱橫,滿眼蔥綠,川農學子用科技連接了“象牙塔”與“泥土地”,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民可用的實踐技術,給鄉村農業插上新興科技的翅膀……

今年暑假,3543名川農“科技新農人”,200余支團隊以農業新質生產力為引領,聚焦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戰略,下基層、探地頭、鑽大棚、送技術,切實讓鄉村振興美好藍圖變為壯麗的山河畫卷。

奔涌向新 引進“創新活水”

參觀農田,調研農戶,評估問題……在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修文鎮基層村黨支書的帶領下,環境學院“綠映天府,環聚眉山”團隊找尋“建設更高水平的耕地建設質量”的方法。在了解並記錄建設高標准農田出現的問題后,對種植戶進行調研,發出問卷300余份,同時利用專業優勢和創新技術優勢,對水質和土質進行科學評估,打造“好種”“好田”“好糧”,提升糧食產業科技水平,輻射超6000余畝高標准農田,讓科技創新聚力鄉村振興。

管理學院“綠野夢想家之糧倉守護團”隊伍分別在雅安市、遂寧市、成都市以及達州市探究耕地非糧化現象及其成因,團隊依托政府合作及技術支撐,建立“一中心、二支撐、三階段、四部分”的創新運行機制,以“技術裝備水平更高、產出能力更強、經營模式更先進、產業體系更發達、資源利用效率更集約”為目標,與12個村委會,2個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長期實踐基地,並在四川20余地開展調研工作,以新農戶分化為新研究視角組建社會實踐團隊,助力解決非糧化問題,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

藏糧於技 端牢“中國飯碗”

園藝學院“芯安農業,種流砥柱”團隊始終秉持“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的信念,圍繞解決種業發展突出問題,重點就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提升育種創新能力,前往成都市金堂縣進行種業調研,調研問卷500余份,在充分了解當前金堂縣種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下,向政府、種業公司提出建議10余條,為種業振興、糧食安全事業添磚加瓦。

“怎麼才能提高飼用油菜產量?”草業科技學院“異菌突起,科技貯農”團隊在川西北高寒地區推廣種植飼用油菜,通過科學種植管理,提高飼用油菜的產量和品質,篩取耐低溫、降解抗營養因子的乳酸菌,已篩出了6株理想的乳酸菌,探索飼用油菜在土地閑余期的種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下一步想法是如何分離純化鑒定乳酸菌,前往川西北取樣飼用油菜,預計1個月后進行菌株回填實際應用。”團隊負責人黃沁驕說到。

以質增顏 繪就“生態藍圖”

更高水平的綠色低碳發展是建設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的內涵特征。經濟學院“驅碳綠農——農業綠色種養低碳行為科技助農”團隊(第一分隊)落實村落調研,定制化農業低碳方案,入戶宣講《政策宣講手冊》、《低碳知識宣講手冊》、《低碳方案手冊》三大手冊,讓農民更加了解農業低碳政策,同時在智能咨詢平台“川農牛”上提供信息支持,採取多個個性化服務,輻射超2000家農戶,免費發放低碳綠色發展手冊100余份,綠色低碳宣講視頻總計播放量超1000人次,切實讓低碳行動落實惠民功能,促進農業綠色低碳發展。

水利水電學院“碳尋種跡”團隊針對巴中部分地區出現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不科學、大豆玉米畝產減少、碳排放增多等問題,採用碳排放量測算法、Spearman相關性分析等方式分析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推廣的影響,同時實地調查10余個單位、10余個村落,覆蓋1050余人次。進而從農戶、村委會及高校研發的角度,以小見大提出全國性的推廣策略,來達到農業降本增效、土壤固碳減排的成效,為天府糧倉“更高水平的綠色低碳發展”目標實現注入新動能。

以智慧為犁,以汗水為雨。川農學子貼近泥土、扎根農村,堅持做為民情懷的實踐者、新型農民的引領者、科技服務的創新者、糧食安全的守護者,全力推動天府糧倉建設不斷往深裡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時代青春力量。(李佳、蒲羚睿、王梓熙)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