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山洪來了
——記四川儀隴縣葫蘆頸村駐村工作隊防汛救災
“大雨來了!”睡得不踏實的任雲被“嘩嘩嘩”的雨聲吵醒,他下意識坐起身,看了看身邊的手機,時間還沒到7月10日凌晨5點。
水位逼近臨界點
任雲再也睡不著,立即起床撐起傘,跑到小河溝邊查看水情。手電筒光線下,渾黃的河水滾滾而下,快要漫過小橋。此時,大雨滂沱,雨點打在傘上像要掀翻傘蓋一樣,四周山坡上也傳來“嘩嘩嘩”的流水聲。
任雲向受災村民發放慰問物資。南充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供圖
“山洪來得急、來得猛,暴雨又不曉得好久才得停,河道水位已經逼近群眾房屋安全臨界點,必須馬上轉移有水淹等風險的村民。”作為南充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駐儀隴縣三河鎮葫蘆頸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任雲首先想到的是要確保村民的人身安全。
葫蘆頸村位於山窩窩裡,是三河鎮地勢最低的村,低於儀(隴)平(昌)公路路面100多米。“我們葫蘆頸村,就像盆子的底。”任雲說,隻要下暴雨,四周的山水就會順勢流向村子,還可能帶來泥石流、塌方或者落石,嚴重時摧毀庄稼,危及村民及其房屋安全。
任雲轉身跑向村委會。到達時,村組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其他成員都已到場。他們12人立即按照應急預案,2人一組,分別前往不同的隱患點。
幫助老兩口轉移
離村委會約2公裡,葫蘆頸村四組村民吳成均家,是任雲和駐村工作隊成員王勇的目的地。
前往的路上,天色逐漸亮了起來。
任雲兩人看見一些低矮植物被山洪沖刷倒地,枝葉不停搖擺。洪水流上了村道路,又順著路面往下奔騰。地勢低窪處已被洪水淹沒,田裡不見秧苗,地裡的玉米苗“抱著玉米”順著水流方向鋪在地上﹔河道漲水,淹了一旁的村道,甚至漲到了村民家的院壩邊。
聽著一路上不斷的流水聲和雨聲,兩人來到了吳成均家。
平時,70多歲的吳成均就跟老伴兩人住在家裡。他們的房子是土牆房,牆體上有好幾處小裂縫。
敲開房門,一看是任雲,老人先開了口:“任書記,我們就不撤離了。幾十年了,水還沒有淹到我家裡來過……”
從7月5日開始,南充市、縣兩級氣象部門連發暴雨預警信息,幾天裡葫蘆頸村持續強降雨。駐村工作隊員和村組干部在三河鎮黨委、政府領導下,積極開展低窪加固、房前加坎、暢通水渠和財物上樓等防汛減災行動,盡可能保障村民房前屋后能跑水、房屋不進水,還輪番走進村裡各個有受災風險的村民家裡宣傳防汛減災,做大家在地災預警時轉移的思想工作,因此,老人明白兩人到來的目的。
“你們家地勢高,水是淹不上來,但是塌方、落石呢?你沒忘吧,前幾年,一塊大貨車般大小的石頭滾下來,就砸在距離你家房子10米遠的地方,房子都抖了幾下!想想,如果砸的是房子,這是多危險啦!在可能發生的災難面前,我們不能心存僥幸,不能怕麻煩。”任雲急忙接過話,“數落”起老人。
王勇也勸說:“我們開車來的,搭你們到村活動中心,你不用費力也不會費事。”
最終,老人在兩人的勸說下,同意了轉移。
任雲、王勇幫著老人收拾了幾樣緊要物件,就撐開傘,各自攙扶一位老人上了車。
葫蘆頸村黨支部書記吳成華介紹,當天一早,駐村工作隊成員與村組干部緊急避險轉移了存在水淹等風險的村民37戶126人,無一人被困或受傷。
補種補栽忙復產
7月12日,暴雨停、洪水退。大家開始了災后統計和災后復產。
“村民的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受災較重,村道因洪水沖刷部分路段路基被掏空需要維修加固。”任雲說,所幸洪水沒有破壞村集體產業和村民房屋,最大程度保障了脫貧戶等村民不因水災致貧返貧。
任雲到村民家中宣傳防汛減災。南充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供圖
任雲介紹,村裡一般隻剩下“一老一小”,為了盡可能省力,很多老人不會在玉米成熟時掰回家,而是將其留在玉米稈上晒干才掰下背回家。這是玉米受災大的原因。低窪處的稻田裡,洪水淹到了成人腰部,秧苗被淹沒,受災同樣較重。
駐村工作隊一邊幫助村民生產自救,一邊積極聯系三河鎮黨委、政府提供補種、補栽等減災救助,確保受災村民農作物收成不減、經濟不減,最大程度減少他們的損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