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一中心一方案,四川布局10個省級技術創新中心

“龍頭”串起“鏈”上創新活力

2024年07月18日07:0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龍頭”串起“鏈”上創新活力

  近日,科技廳、財政廳印發《四川省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布局四川省先進微處理器技術創新中心、四川省人工智能算力芯片技術創新中心等10個省級技術創新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其中,融合的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翻開名單,10個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的牽頭單位,無一例外都是行業龍頭企業或科技領軍企業。作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龍頭”將如何串起“鏈”上的創新活力?

  為何建

  讓企業抱團出圈,聚焦關鍵共性技術進行攻關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組建技術創新中心是大勢所趨、現實所需。”談及組建緣由,科技廳相關負責人分析。

  讓實驗室和生產線無縫銜接,正是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的絕招。由行業龍頭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的技術創新中心,具有答好兩道“題”的天然優勢:攻關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將成果最終應用於具體產業和產業鏈。

  比如,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與系統技術創新中心由成都高新蓉創芯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牽頭組建,面向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技術智能感算芯片與系統,打造產業前沿技術研發中心、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中心及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中心。除了集中力量攻克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中心還從應用端著手,以科研成果賦能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醫療、自動駕駛、具身智能等多個行業。

  通過組建中心,企業也不再是“單打獨斗”,而是“抱團出圈”。

  記者從由瀘州老窖牽頭組建的四川省固態釀造技術創新中心(籌)了解到,此前,行業大多數重要成果的轉化主要集中在頭部企業,中小企業參與較少,行業整體成果轉化率低。而中心通過共建創新聯盟、構建成果供需單位“朋友圈”,有效促進創新資源要素流動,推動產業發展。

  此前,四川也有一些平台冠以“技術創新中心”之名。此次布局的省級技術創新中心有何不同?

  “少而精。”科技廳相關負責人給出解答。

  “少”,指的是平台在質優不在量多﹔“精”,則說明這些技術創新中心要重點布局在創新優勢突出、產業集聚度高或發展前景好、行業帶動力強的領域。

  去年底,一場調研在四川六大優勢產業和前沿科技領域的科技型龍頭企業、高校院所等優勢科研單位展開。科技廳相關處室系統梳理產業和領域發展基礎和現狀,摸了底、有了數。

  《實施方案》以此為基礎畫出10個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的“素描圖”:從產業基礎、研究方向、依托單位,到基礎條件、人才團隊、預期目標,條分縷析。

  記者梳理先期布局的10個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名單,發現它們還有一個共同點:聚焦關鍵共性技術進行攻關,產出成果后能夠帶動產業整體發展。

  比如,隨著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四川省先進微處理器技術創新中心瞄准未來計算芯片的制高點,聚焦高端處理器設計流程,建立大尺寸、復雜芯片先進封裝設計平台,基於技術創新中心技術成果,研發新一代海光CPU和DCU。待實現規模化量產后,還將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

  “少”而“精”帶動“大”而“強”。《實施方案》指出,到2027年,四川將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建設20個左右省級技術創新中心,打造產業培育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引擎。

  如何建

  企業主導、院校協作、多元投資、成果分享

  “當前光伏行業的技術創新,已走向系統性創新。”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術官、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邢國強舉例,要開發一款長壽命光伏組件,創新足跡需從上游硅料一直走到封裝材料,不能單靠一兩家公司的研發。這正是四川省晶硅光伏技術創新中心(籌)設立的出發點。

  作為該中心的牽頭單位,通威與合作單位有著長期的研發產業化合作。有了中心這一平台,電池、組件乃至設備與材料的開發,有望打破各板塊研發相互獨立的傳統模式,讓創新成果與量產推廣無縫銜接,大大縮短系統性開發工程的周期。

  “龍頭”牽頭,多方參與。《實施方案》強調,省級技術創新中心採取企業主導、院校協作、多元投資、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省內外全產業鏈優質創新資源共同建設。

  多元化投入、多方參與組建,如何保証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

  據了解,由於細分領域不同、研發階段不同,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將按照“一中心、一方案”量體裁衣。同時,支持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登記為獨立法人實體,前期暫不具備條件的,在建設期間先行實現人、財、物相對獨立的管理運行機制。構建“固定+流動”人員架構,吸引優秀科研和管理團隊。建立知識產權創造、轉讓和收益等制度,推動科研成果在產業鏈開放共享。

  如何推動共享,各家中心已有自己的打算。邢國強介紹,將通過平台共建、研發資源共享、產學研合作、人才聯合培養等多種方式實現共享共建。比如,以“平等自願、優勢互補、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統一協調”的原則共享大型科研儀器,並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相應的服務,完善各類資源的有效集成和共享效率,提高共享度。

  在共培創新人才方面,四川省固態釀造技術創新中心(籌)將促進龍頭企業與優勢高校院所深化產學研融合創新,培養固態釀造研發和成果轉化人才,促進科研實驗室、中試裝備等資源共享,為行業培養既懂科研又懂產業的復合型人才。

  “讓技術創新中心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支持措施方面,將加大財政資金、重大項目支持,強化創新人才激勵,增強要素資源保障等。同時,建立關鍵節點“裡程碑”考核機制,考核不合格的責令限期整改,整改不通過的予以摘牌。(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