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自媒體搭建直播間 村民出鏡做主播 3個月賣出6000多單

90后村干部幫賣貨 農戶增收十余萬

2024年07月15日10:01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90后村干部幫賣貨 農戶增收十余萬

90后女子陳玉琴作為浙江仙居縣溪港鄉百花村的共富生活委員、書記助理,是一名土生土長的百花村人。

  今年春天,浙江仙居縣溪港鄉百花村的茶葉滯銷。陳玉琴憑借在自媒體平台搭建的直播間,通過網絡幫助村民銷售農副產品。截至目前,她在3個月共幫助全鄉農戶銷售6000多單,增收18萬余元。

  從三棵萵筍開始賣起

  百花村坐落於仙居縣溪港鄉西南海拔600多米的高山上,村裡總人口700多人,如今留守在村子裡的隻有七十多個老人。

  陳玉琴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村裡老年人並不了解互聯網、短視頻、網購,在他們的概念裡,種的東西都是自己拿來吃的,沒有想到能夠在網上變現,也不相信通過手機就能把農副產品給賣出去。

  談起村民們的轉變,陳玉琴回憶,在基層工作時,有個養羊的大媽給了她三棵萵筍。陳玉琴說要把萵筍放到直播間裡賣,大媽卻說:“萵筍自己拿去吃,要去賣我就不給你了。”但陳玉琴還是偷偷把三棵萵筍放到了直播間裡,結果當晚就成交了。第二天陳玉琴回到大媽家裡告訴她萵筍已經賣掉了,又讓大媽挖了十幾棵。那天晚上養羊的陳大伯和大媽兩個人一起來到直播間,站在陳玉琴身后,親自見証了自家的農產品是怎麼從“手機上”賣出的。

  這件事情過后,通過網絡直播可以賣貨的消息在村裡傳開,大爺大媽、爺爺奶奶都來找陳玉琴,問她“是不是什麼東西都能拿到直播間賣”。就這樣,村民們的熱情就調動起來了。

  陳玉琴隨身攜帶著賬本,每一筆她都會認真記錄,搭建助農直播間以來的3個月時間,已經賣出6000多單,本村增收近6萬元,加上鄉裡其他農戶,共增收18萬余元。

  村民一起參與直播賣貨

  陳玉琴告訴北青報記者,從小她最大的夢想就是走出大山,但外出創業十多年,因為難舍對故鄉的感情,她又回到村裡。

  目前,陳玉琴運營的“浙裡有山貨”“百花玉琴”兩個賬號,全靠她和丈夫兩個人。直播的時候,陳玉琴在前面直播,丈夫在后面運營﹔平時的視頻由丈夫拍攝,陳玉琴剪輯。“浙裡有山貨”第一次開始直播賣黃豆根本沒人關注。陳玉琴也想過放棄,但堅持的時間長了,直播間開始有人觀看,三五個人,再到十多個人,東西也開始有人購買。“第一次銷售成功,我記錄的營業額是200多元,后來到400多元,甚至600多元,這樣慢慢往上走。”陳玉琴說。

  陳玉琴的直播模式是要求村民們一起做主播,直播時陳玉琴站在前面,村民們站在她身后。陳玉琴說,最初拍視頻、做直播的時候,村民們不好意思出鏡。養羊農戶陳大伯表示:“開始有點害羞,后來慢慢習慣了。”現在隻要陳玉琴在村裡說去拍短視頻,大家都會積極配合,走在路上就有村民不斷加入,“我上次本來想叫三四個人,結果到最后就發展成八九個人了。”

  也曾有網友質疑這是靠村裡的老年人博取流量。陳玉琴說,他們的直播間單純為助農,並非嘩眾取寵,也不是賣慘案營銷,而是由村民自定價格。另外,直播間裡每家的產品都會標記好姓名,做到有源可依、有據可查。

  陳玉琴告訴北青報記者,“浙裡有山貨”直播間的產品要求綠色無公害,直播間出售的農產品,全是農戶家自己吃的,有晒干的農產品,也有新鮮的蔬菜水果。不同季節有不同的農產品,除了仙居特產的茶葉、楊梅,村民家種的四季豆、紅豆、南瓜以及養的土雞和做的臘肉等,都會在直播間裡出現。

  她收獲了大家的笑臉

  北青報記者採訪期間了解到,仙居縣各村都設置了共富生活委員崗位,負責收集村裡的農副產品等基本信息,多由村干部兼任。陳玉琴外出創業十多年,從事過互聯網銷售行業,回到家鄉后,她在村子裡做書記助理,負責黨建工作。當得知村裡要設置共富生活委員時,她主動申請。

  伴隨著直播間知名度的提升,陳玉琴也開始幫同鄉的其他村民銷售農產品。此前得知車寮村的生姜滯銷,如果長時間賣不掉就可能發芽,村民都很著急。陳玉琴迅速趕到,幫他們拍視頻、直播帶貨、對接批發商,最終將全村的生姜都賣了出去。

  陳玉琴曾幫一位81歲的阿婆賣出幾百元的產品。有次她去阿婆家裡,老人家拿出當時售價80元一斤的楊梅,塞到手裡非要她嘗一嘗。她有次去外村直播了兩個小時,一個大媽端了一碗金銀花茶說:“你說得喉嚨都冒煙了,快喝點潤一潤嗓子。”陳玉琴頓時感覺心裡暖暖的。

  直播銷售農產品的收益到賬,她立馬把錢發給村民,收獲了大家一張張的笑臉。

  陳玉琴認為,她通過自媒體直播,在村民和買家間架起了一個橋梁。買家中有許多離家在外的仙居人說,通過直播間讓在外的游子吃到了家鄉農產品的味道。(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振杰 實習生 馬少偉)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