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木匠”姑娘開班 各地女孩都趕來學

把雕刻好造型的胡桃木盤子固定在工作台上,雙手緊握鑿柄,將盤子表面鑿出紋理……7月7日,在成都市郫都區安農書院內的一個木工坊裡,記者見到主理人苗雨新,她正全神貫注地打磨即將完工的盤子。
有意思的是,這個木工坊隻招收女性學員。“目前有50多個學員(含短期體驗者),她們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苗雨新說,開辦女木工班是想讓更多女性掌握一門技能,“打破固有的認知想法,木工只是一個工種,沒有性別之分,女生完全可以做。”
自學木工技藝 她把興趣變成事業
與苗雨新見面的那天下午,她正在給學員上課。為什麼選擇做木工?這是苗雨新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我從小就喜歡DIY手作,自己組裝家具是常態。”她接著說,或許自己比較有天賦,比如看到一件木質家具,“我會在腦海中勾勒出它的結構圖。”最開始(10年前),她通過大量視頻學習構圖,並鑽研每個木工工具的用途、使用技巧,“多看、多練,掌握制作的底層邏輯,一切就變得明朗了。”
時間回到2022年初,一次川西之行,苗雨新認識了一位全職從事木工手作的小伙伴,“原來興趣是可以變成事業的,有人在做這件事,並且成功了。”此行,讓她內心萌發了一個想法,“開一間木工坊,並且把它變成事業。”
選址、改造工作室、購買設備……在開木工工作坊這件事上,苗雨新幾乎一氣呵成。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我不太懂經營,所以用一個月的時間,報了一個木工班系統地學習課程設置。”學成歸來后,她按照自己擅長的領域,設置了一套木工課程,涵蓋木工工具的基本使用,核心課程還包括:榫卯類(如凳子、桌子等家具)、組子細工類(裝飾制作,如細木片拼出繁復花紋的木工技藝)以及木雕類(如3D雕刻和木肌理制作技藝)。
開辦女木工班
不到1年有上千人咨詢課程
“我是東北人,1999年出生,學的是體育專業,目前來成都4年了。”在苗雨新看來,成都是一座很有鬆弛感的城市,而鬆弛感一定程度上也來自文化氛圍的烘托,從藝術、創新、娛樂、生活等多維度看,“這座城市極具包容性,適合創業和生活。”
苗雨新將人群鎖定在女性用戶。她認為,木工是一個小眾領域,加上男性和女性在力量上有差異,做木工對多數男性來說不算難事,但在多數女性的認知裡,會認為這是一個挑戰、一件難事。因此,“我決定開辦女木工班,讓更多女性掌握一門技能。同時,鼓勵她們突破固有認知去嘗試。女孩做木工,一樣可以做得很好。”
有多少女性願意學習木工?在該木工坊今年2月發布的一期“女木工班開班”信息中,記者注意到,有上千人瀏覽過,並且有超690人留言咨詢課程內容。至於為何隻招女性學員,苗雨新坦言,長期課程一般是一個月,包食宿,全是女生,在住宿方面會方便一些。此外,她說,“我希望更多的人來學習體驗,也在積極尋找場地、擴大現有規模、增加課程和老師。”截至目前,該木工坊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參與體驗課、長期課的女性學員超過50人。
現場,一位在英國留學的學員田宛玉介紹,自己從小就喜歡手作,趁假期特意從廣東飛到成都來參加女木工班,“我對比了至少6個木工班,全是女生的很少。這裡環境更貼近田園和大自然,讓人很放鬆。從住宿方面來說,會比較方便,家人也相對放心一些。而且,我非常喜歡成都的美食、生活環境,還有大熊貓。”
“木工也許不會成為我未來的一份職業,但一定是我的興趣愛好。”田宛玉笑著說,掌握了這門技能,以后朋友過生日,再也不用為選禮物犯難,“我可以為他們手工制作禮物,值得珍藏一輩子。”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