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最資深植保無人機“飛手”之一

大姐用無人機守護稻田 大學生都來找她學技術

2024年07月08日09:49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大姐用無人機守護稻田 大學生都來找她學技術

  “大姐!飛吧!”稻田裡傳來一聲呼喊。

  話音剛落,一架滿載農藥的八軸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在七八米高的空中扭了扭身子,徑直朝稻田深處飛去。田坎上,操作遙控終端的,是一位身穿印花女裝的大姐——鐘艷萍,今年47歲,成都大邑最資深的植保無人機“飛手”之一。

  “我從來都沒炸過機!”她神採奕奕地說。

  除了無人機,她創辦的燕萍農耕家庭農場還深度使用了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她因此聲名遠揚,一些大學生慕名來農場學習現代農業技術。 近日,記者走進燕萍農耕家庭農場,一睹這位農村大姐如何用高科技與害虫“搏斗”。

  當地最早的“飛手”

  玩轉各種農機設備

  7月4日清晨,成都市大邑縣三岔鎮,一群麻雀飛到燕萍農耕家庭農場,時而停留在收割機上,時而飛到屋檐下。待倉庫門一打開,麻雀們一擁而上,飛到菜籽堆裡,蹦蹦跳跳啄了起來。

  “不趕一下麼?”記者問。鐘艷萍將一台大型植保無人機抬上三輪車貨箱,答道:“不用趕,它們吃不了多少。”

  真正對庄稼構成嚴重威脅的是害虫。夏季,螟虫猖獗,它們會鑽進水稻莖稈內,或者藏匿於葉片之中,破壞水稻的正常生長,危害極大,人稱“水稻殺手”。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農戶顆粒無收的糟糕局面。

  而今,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高效洒藥,那種糟糕局面在天府糧倉已越來越難出現了。

  鐘艷萍把三輪車開到田坎邊,將植保無人機抬到地上,灌進乳白色的藥液,展開槳葉,取出操控終端。她的身后,是一望無際的稻田,一塊石碑上刻著“創天府糧倉”“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幾行大字。

  “大姐!飛吧!”話音剛落,那架滿載農藥的八軸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在約七八米的空中扭了扭身子,徑直朝稻田深處飛去。槳葉卷起風浪,藥液噴出,洒在隨風擺動的稻葉上。

  即使村裡人對植保無人機早已見慣不怪,但每當植保無人機騰起,依然會有不少村民來圍觀。“她是這邊最早的‘飛手’,好厲害哦!”村民告訴記者。鐘艷萍神採奕奕地說:“我的技術還行吧,從來都沒炸過機。”

  鐘艷萍學飛無人機的歷史,甚至要追溯至孩童時期。“我是坐在拖拉機上長大的,從小就喜歡機械。”鐘艷萍說,其父親是拖拉機手,父親開過的很多型號的拖拉機,她都開過。這種“機械感”陪伴她長大,讓她能熟練操作各種現代化農機設備。在考植保無人機操作証時,她一次就考過了。

  用科技賦能農業

  大學生前來學習

  2015年,通過土地流轉,鐘艷萍得到2000余畝土地使用權,橫跨大邑縣安仁、王泗、新場三個鎮,主要耕種水稻、小麥、油菜等庄稼。但是找不到人來種地。“那時候種地基本上靠人工,但農村老齡化嚴重,做不了那麼多活兒,年輕人都去城裡了。”鐘艷萍說,“我就琢磨怎麼減輕人力負擔。”

  2016年,鐘艷萍赴外地購買了4台紅色的植保無人機。彼時,當鐘艷萍操作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時,村民們既感到稀奇又非常疑惑:這個無人機這麼小,能噴藥嗎?

  然而植保無人機的效果驚呆了眾人:人工打藥,一天大概能打5畝地,但無人機一天輕鬆打兩三百畝。

  如今,那4台紅色植保無人機長久停靠在燕萍農耕家庭農場的二樓,成為藏品。鐘艷萍始終在迭代自己的設備。一樓的倉庫裡,3台更大型的植保無人機一字排開,分別能載重10升、20升、60升水,購置於2018年,至今都可以播種、施肥、打藥。

  除了無人機,物聯網環境監測系統也時時保障著農場的環境質量,通過一部手機,鐘艷萍就能掌控一切:“1個攝像頭管500畝地,土壤檢測儀還能看PH值。”

  用科技賦能,深耕現代農業,“鐘艷萍”這個名字也因此聲名遠揚。四川農業大學的學生和一些農業培訓學校的學生紛紛慕名來到她的農場,學習現代農業技術。“已經來了十幾二十批學生,每次五六十人。”鐘艷萍說,她和大學老師一起站在田間地頭,解答學生們的提問,向他們演示如何操作植保無人機。

  記者從成都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5月,鐘艷萍被認定為成都市“2024年‘優秀’農業職業經理人”。(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