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會理古城的古韻與新風

2024年07月02日08:16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會理古城的古韻與新風

  在會理古城遠眺。

  涼山州會理市地處四川省最南端,始建於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因“川原並會,政平頌理”而得名,自古為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素有“川滇鎖鑰”的美譽,是中國石榴之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會理古城是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衛城,城中心至今依然保存著較多完整的明清建筑。

  近日,記者走進會理市,感受會理古城的古韻與新風。

  一個“會”字沿用了兩千多年

  會理地處金沙江北岸,與雲南省隔江相望,是兩省交界處的一個交通要沖。

  2000多年前,司馬遷就在《史記》中提及一條古道,它便是從成都平原出發,穿越雲南,最終通往南亞的“蜀身毒道”。會理就是這條古道由川入滇的重要節點。

  早在公元前111年,西漢武帝在這裡設縣建制,始稱“會無縣”。此后,會理雖幾經更名,卻始終離不開一個“會”字。正是源於這裡是“川原並會”之地,一個“會”字沿用了兩千多年。

  當地人告訴記者,游覽會理古城,由北至南,從檐牙高啄的拱極樓走到雕梁畫棟的凌霄樓是絕佳選擇,雖然隻有短短幾百米的距離,卻是“城中有異景,巷裡藏乾坤”。

  位於古城北面入口處的拱極樓坐落在古城牆上,現存城牆在元代以前是土牆,到了明朝洪武年間以石塊包砌,造就了獨特的“元骨明風”,全國罕有。

  凌霄樓即鐘鼓樓。鐘鼓樓始建於清雍正十二年,至乾隆時續修完成,加入了故宮角樓“五星抱月”樓頂的設計,更是西南獨一無二的存在,引得無數古建筑愛好者流連。

  會理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張春澤介紹:“古城以鐘鼓樓為界形成穿城三裡三、圍城九裡九,以南北中軸線為主的四街三關二十三巷的棋盤式格局。街上的店鋪多為一樓一底的土木結構傳統建筑,青瓦屋面。街巷內大量明清建筑,如會館、民居、古宅、四合院等,古韻十足。”

  在會理古城的街道和巷子中,有古建筑和傳統民居建筑17萬平方米。古城內的胡家大院,胡家人已在這裡生活了14代,歷時400多年。第13代傳人胡旸說,胡家大院採用四合院的格局,又有新的變化,正房和廂房前有長長的屋檐挑出,突出的屋檐和門廊連通。這樣的房屋設計是為了適應當地的氣候,寬寬的屋檐既方便住家在雨天穿行,也起到保護牆面的作用。

  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會理古城曾長期“養在深閨人未識”,在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成功創建4A級旅游景區后逐漸為人所熟知,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會理文旅產業逐步蘇醒。

  會理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楊元宗介紹,乘著“古城游”興起的東風,近年來,會理市著力擦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塊“金字招牌”,傳承弘揚長征精神,皎平渡、會理會議紀念地、綠陶文化產業園等特色鮮明的景區提檔升級,豐富了游客的體驗。

  近年來,文旅產業成為推動會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首位產業。會理境內有著豐富的文化和旅游資源,相繼成功創建了會理古城、會理會議紀念地等4A級旅游景區,目前正積極創建一批3A級景區。

  2021年9月,會理市成立大會舉行,這個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開啟了新征程。近年來,會理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圍繞天府旅游名縣建設,著力構建“一核、兩片、三帶、八點”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2023年,會理市接待游客525.4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4.6億元。今年1—5月,全市接待游客243.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706億元。

  對於會理全域旅游未來發展的路徑,當地已有明確的目標:不斷激活文旅資源,豐富文旅產品,支持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帶動性強、經濟效益好的精品線路、精品項目,全面提升會理古城旅游度假城市功能。(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勤華 文/圖)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