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人日游草堂:感受民俗活動背后的文化傳承

2024年02月17日09:02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感受民俗活動背后的文化傳承

2月16日,農歷正月初七,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內人頭攢動、游人如織。當天上午,一年一度的“人日祭拜詩聖”儀式在杜甫草堂大雅堂前舉行,將第十五屆成都詩聖文化節推向高潮。

“‘人日游草堂’作為一項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淵源可以追溯到杜甫與高適的人日唱和。自宋以來,每年文人墨客紛紛來到草堂祭拜詩聖杜甫。至清代,人日祭杜已成為成都的一大風俗。”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館首倡恢復人日游草堂的活動,在秉承傳統民俗文化特點的基礎上,突出詩歌文化,將其打造成一場雅俗共賞的新春文化活動。

上午9時30分,在廣大市民游客的注目下,祭祀隊伍手持宮燈、淨瓶、花枝和書卷等物緩緩走向大雅堂前,庄重有序地進行淨手、洗禮、奠帛、禮祭、樂祭、舞祭等祭祀環節。10時許,主祭人、中國杜甫研究會會長、西南大學教授劉明華走上舞台、誦讀祭文,並帶領各界群眾在司儀的唱禮聲中向詩聖杜甫行拜禮,表達對詩聖深深的敬意。

“擔任今年‘人日祭拜詩聖’儀式的主祭人,我很自豪。”儀式結束后,劉明華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為參加此次活動創作的《草堂人日歌》。“‘草堂遺跡處處有,唯有浣花放異彩’,杜甫給成都留下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1000多年來,一代一代的成都人民通過‘人日游草堂’這項活動,表達他們對詩聖的深厚情感。”在劉明華看來,“人日游草堂”是一場有關杜甫、有關文化的綜合性的傳承活動,“這是傳統文化現代化轉化的成功案例,既祭祀詩聖杜甫,也通過雅集的形式促進詩歌創作,讓廣大民眾更加了解杜甫、了解詩歌,熱愛傳統文化。”

當天一早,市民羅佳卉就帶著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來到杜甫草堂,這也是他們連續第二年“人日游草堂”。在儀式開始前,母子二人還專程到工部祠,向杜甫塑像敬獻了一枝梅花。“兒子已經能背好幾首杜詩了,今年再來看杜甫,又有新的收獲。”羅佳卉說,“在紀念杜甫的同時,他也在接受詩歌文化的熏陶。我希望每年都能和兒子在人日來草堂看一看。”

“終於看到現場版了!”來自江蘇揚州的游客吳女士,把杜甫草堂作為一家三口成都行的最后一站,“我和丈夫都很喜歡杜甫的詩,以前在網上看過人日祭祀,剛好今年春節一家人來成都旅行,我們就想著一定要在人日這天來草堂看看。”吳女士表示,杜甫非常關心百姓生活,百姓也始終銘記著這位偉大的詩人,哪怕過去了1000多年,杜甫的詩依然被傳誦。現場的朗誦、歌舞,包括大家一起向杜甫塑像鞠躬,都讓她非常感動。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成博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