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迎新春 尋年味 買好物 品鄉愁

走!去趕年貨大集

本報記者 尹 婕
2024年02月08日09: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市民和游客逛北京延慶永寧大集。
  本報記者 尹 婕攝

  市民在北京通州台湖大集上選購。
  本報記者 尹 婕攝

  春節臨近,年味漸濃,採買年貨是老百姓迎新春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去大集上“一站式”選購,成為許多人的選擇。今年,除了傳統的鄉村大集,全國多地還推出各式年貨大集,並配合文旅營銷推廣活動,滿足人們尋年味、買好物、品鄉愁的需求。

  

  “買得放心又實惠”

  1月13日,第28屆老北京年貨大集、2024北京(工體)年貨博覽會同日開幕。這兩個大集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商品,其中不少是原產地直發,價格相對便宜。據老北京年貨大集主辦方介紹,一天最高客流量達3萬人次。此外,“國際范兒”也是這兩個大集的鮮明特色。羅馬尼亞的葡萄酒、俄羅斯的巧克力、伊朗的地毯、巴基斯坦的木器……來自多國的美食、手工藝品頗為吸睛,方便市民和游客到此“購全球”。

  開在北京市區的這兩個大集還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從江蘇到北京旅游的何女士,專門抽出一天時間,帶孩子前往全國農業展覽館逛老北京年貨大集。“讓孩子提前感受一下過年的氛圍。”何女士介紹,大集上有很多老字號商品以及各地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買得放心又實惠”。

  為了推進商文旅融合,不少地方還結合當地特色集市,策劃文旅營銷活動。例如,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來西海岸過大年”文旅營銷推廣活動,其中設有“我們的大集”專題,推介了泊裡大集、靈山衛大集、海青大集、王台大集等當地特色大集,為游客選購當地特產、感受當地特色文化提供好去處。

  鄉村大集是縣域商業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農村日常消費的重要場所,也是傳承傳統文化、承載鄉愁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全國多地的鄉村大集煥發生機,吸引眾多游客。1月27日,由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指導,河南省商務廳、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新鄉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國“游購鄉村·歡樂大集”系列活動啟動儀式舉行,助力各地結合鄉村大集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

  “濃濃人間煙火氣”

  春節假期前的最后一個周末,家住北京新街口附近的張文光起了個大早。穿戴好厚羽絨服、帽子、圍巾、手套,他順手拿起一個帆布購物袋,准備出門,想了想,換了一個更大的。“春節前最后一次採購,我得多備點兒年貨。”駕車出發,大約1個半小時后,張文光到達延慶區永寧古城,這裡的大集剛開市不久。

  豆腐、牛肉、羊肉、火勺、驢打滾、山楂糕、爆米花……一圈逛下來,購物袋裝得滿滿當當。“這裡的豆腐是特色,每次來我都要買兩塊﹔火勺更不用說了,是這裡的招牌﹔驢打滾、爆米花是孫子孫女愛吃的。”張文光向記者一一介紹,“三四年前,我和鄰居一起來延慶旅游,第一次逛永寧大集,一下子就喜歡上這兒了。現在,每過一兩個月,我都會專程來一趟,這裡有濃濃人間煙火氣。”張文光說。

  永寧大集起源於明代,是延慶地區尚存最古老、規模最大的集市,入選第三批延慶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永寧大集每天上午開市,來這裡趕大集,可以感受歷史的厚重與市井生活的交融,已成為不少人到延慶旅游的重要項目。“永寧大集—永寧古城—姚官嶺村美麗鄉居和鄉村民俗活動體驗”,成為今年5條“京郊過大年”趕大集旅游線路之一。

  位於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的祝家大集裡同樣人頭攢動,叫賣聲不絕於耳,濃濃的年味扑面而來。這裡,黏豆包、灌血腸、寬粉條等地道東北特色美食應有盡有,許多攤位前排起長龍。祝家大集有近百年歷史,近年來已發展成“文商農旅”融合的特色大集。

  新的旅游目的地

  1月28日上午,記者在北京市通州區台湖大集上遇到大學生王越川,他正和兩名同學在一個售賣雞蛋灌餅的小攤前排隊。王越川告訴記者,他們是乘最早一班高鐵從天津趕來的,“來之前專門上網搜索了‘趕集’攻略”。“小時候我跟祖父母逛過大集,如今,趕集在年輕人中成了時尚。”王越川介紹,他常在社交平台上觀看趕大集相關短視頻,身邊的朋友也會在社交媒體上“晒”趕集照片、視頻。

  蔬菜、水果、肉類、豆制品、小吃、衣服、鍋具、玩具……台湖大集裡商品種類豐富,叫賣聲此起彼伏。買完雞蛋灌餅后,王越川和同學悠閑地在大集裡閑逛,最終一人買了一小籃草莓,還留了一張攤主的名片,約定以后去他的草莓園採摘。

  趕大集不僅成為被喜愛的休閑購物活動,在線上也受到追捧,擁有大批年輕“粉絲”。在社交平台上,“趕大集”相關話題關注度很高,相關視頻已成為新的“流量密碼”。北京通州台湖大集、昌平沙河大集、順義羅各庄大集,山東臨清黃河大集,天津西青當城大集等,在互聯網上頗有名氣,吸引眾多網友“雲趕集”。

  到各地趕大集,已是“沉浸式”感受當地風土人情的一種新方式。在媒體傳播的助力下,許多地方的大集不斷升級,增添更多元素和玩法,從單純的銷售場所變身為網紅打卡地和旅游目的地,成為游客體驗在地文化的重要場所。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