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不斷完善推進醫療體系建設
醫療資源持續下沉,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依托“互聯網+”模式,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市民足不出戶就能問診就醫﹔婦幼機構、托育機構不斷增加,醫養中心、老年人友善醫療機構建設加快,真正做到老有所依、幼有所養……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多層次多樣化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強。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就要加快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成都作為一個持續發展的超大城市,相較於2018年,常住人口增加145.5萬人,人們對醫療服務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為了讓廣大市民享受到更優質、更全面、更方便的醫療健康服務,更好地滿足市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不斷推進成都醫療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大醫療”格局和“大服務”網絡,推進實現“大健康”目標。
科技賦能看病問診 建成互聯網醫院296家
足不出戶就能就醫,這是家住成都高新區的張先生現在看病最直觀的感受。不論是通過“健康高新官微”還是“電視家庭醫生”,隻需要動動手指就能實現疫苗預約、挂號繳費、遠程交互就醫咨詢。“工作忙、時間緊,我現在不管是自己看病還是娃娃打疫苗,一般都是先在線上操作,方便快捷不耽誤時間。”
不僅是自己就醫方便,張先生家附近的中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以65歲及以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為試點,將其健康檔案與人房數據對比,實現數據資源“一網通享”,這一舉措讓張先生快80歲的父親也獲得了更有針對性的健康服務。
在成都,通過數字化賦能讓就醫更方便、更快捷,高新區中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並不是個例。為了實現“大服務”網絡格局,成都全市已經建成了智慧醫院42家、互聯網醫院296家。打破了空間限制,市民隨時隨地都能享受醫療健康服務。
方便快捷之處不止網上就醫。為實現跨區域就診“無障礙”,現在成渝兩地、成德眉資已經分別實現了112項、138項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成德眉資440家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基於電子健康卡二維碼的“一碼通”互認互用。同時,成都市內部還在不斷推行就醫場景“一卡通”,讓市民在“預約挂號—簽到就診—診療檢查—報告查詢—費用支付—藥房取藥”全環節一卡、一碼搞定。統籌建設全市檢查檢驗結果數字化互聯互通共享平台,一個手機就能“解鎖”所有就醫場景﹔還能減少重復檢查檢驗,降低患者醫療負擔。
“接下來,我們還將統籌深化智慧醫療場景建設。解決就醫看病忙、往返付費煩等痛點難點,打造‘先看病后付費’信用就醫場景﹔賦予家庭醫生更多優質資源調配能力,建設數智家醫簽約系統。通過點狀推動,不斷系統推進智慧醫療場景建設,讓群眾就醫體驗便捷感、獲得感進一步增強。”成都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說道。
優質資源下沉縣域基層 完成診療設備提檔升級項目383個
為了推進縣醫院綜合能力持續提升,不斷滿足縣域居民基層醫療服務需求,201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了《“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明確到2025年全國至少一千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彭州市人民醫院、簡陽市人民醫院、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和第二人民醫院等10家醫院被列入了“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名單。
為推動診療能力提檔升級,崇州市人民醫院改善醫院硬件條件,加強專科能力建設,提升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新修的第二住院大樓增加床位380張,醫院改擴建面積9.24萬平方米﹔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借力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聯體合作優勢資源,由華西醫院派駐“管理人員+技術專家”專業團隊開展醫院管理、教學查房、教學門診、手術示教以及指導重點專科創建等工作,提高自身診療“軟實力”﹔都江堰市第二人民醫院先后派出專業骨干前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及上海知名三甲醫院學習急診急救,通過完善各類設施制度,使急診急救能力顯著提升……
縣級醫院救治能力提升,而醫療資源下沉還要更進一步。據了解,除了“千縣工程”以外,成都市還通過“醫聯體”建設,在大醫院與基層醫院之間實現人、財、物、信息、業務互通,通過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利用,逐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彌補區域空白。以醫聯體之“通”,解看病就醫之“痛”,基本實現大病不出區,為居民提供“管理在社區、治療在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據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成都已完成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354個、診療設備提檔升級項目383個、村衛生室公有化和標准化建設項目2054個。“以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社區醫院建設為抓手提升基層片區輻射帶動能力,全市94.6%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達到國家基本及以上標准,基層健康服務網底顯著增強。”
統籌資源讓健康場景延展 建成健康社區(村)607個
以健康服務延伸場景建設為抓手,推動“大醫療”格局不斷延伸,持續提高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能力水平。不僅要依靠醫療衛生機構,還要統籌在蓉高校、企業、社區等各方資源,才能更好協同推動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這其中,市民居住環境、學校的健康教育等都是影響要素。成都市衛健委以健康細胞工程推動健康城市建設,將街道、社區、單位、家庭、學校等納入健康服務延伸場景中。
成華區二仙橋街道下澗槽機車廠生活區屬於典型的大型國有企業老舊生活區。“老房子、老鄰居、老生活”是對這個老舊生活區的精准概括。為了改善老舊小區居住環境,街道實施了企業生活區改造、老舊院落整治、環境配套提升。除了解決生活區設施陳舊、配套缺失、環境臟亂差、公共空間匱乏、安防隱患嚴重等問題,還打造了文化中心、燈光球場、鄰裡月台等空間為居民提供日常所需的健康活動、健康服務。
“通過一系列改造,小區居住環境明顯改善,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創建之初的25.49%提高到36.99%,吸煙率由25.49%下降至17.81%。”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下面給大家演示‘七步洗手法’……”在成都師范學院附屬實驗學校裡,天府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天府街道轄區中小學“健康副校長”胡廣寧詳細講解、分動作演示“七步洗手法”。成都市迎賓路小學裡,老師們帶領學生開展“以國球護眼球”活動,極富特色的“體育走班制”教學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也探索出一條青少年近視防控多元路徑。
“將健康建設任務直接落實到社區、家庭等社會基礎單位,通過普及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推動健康理念進家庭進單位,形成聚集多個健康家庭和單位的健康社區,在健康社區基礎上推動健康街道(鎮)建設,營造區(市)縣的整體健康氛圍,最終全面推動健康城市建設。”成都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成都已經建成健康街道(鎮)165個、健康社區(村)607個、健康單位995個、健康家庭2.19萬個,為構建全方位健康環境打下堅實基礎。
推進醫療機構適老化改造 評選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645家
最近,郫都區友愛鎮的張婆婆去衛生院的次數增加了,除了定期復查自己的血壓、血糖之外,每個月她還要去參加一次衛生院舉辦的針對老年人的健康講座。據了解,為了加強轄區老年人的健康意識,郫都區友愛鎮衛生院從去年開始聯合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每月舉辦一次醫療活動,邀請相關專家講解健康知識,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獲得老年病專科的優質醫療資源。“這些講座聽了有好處,給我們講平時怎麼保養身體,而且都是大醫院專家來講,機會難得,我當然不能錯過。”張婆婆說道。
而常常到成華區中醫醫院進行中醫理療的王爺爺則發現,最近自己坐輪椅到醫院就診時“舒服”了不少。醫院樓梯間、過道的扶手“上新”了,上下兩層的設計就算坐著輪椅也能扶上一把。走廊的門框加寬了,輪椅再也不會被門框擋住。路過的走廊、廁所都能看見SOS呼叫器,在公共區域行走時安心了不少。
當前我國正處於老齡化階段,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作為重點人群,老年人就醫是否方便有保障是實現“大健康”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方便老年人就醫,從2021年開始,成都市衛健委開啟了醫療機構適老化改造,推進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
開設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較長走道、坡道間隔、長樓梯拐角處設置休息區或休息椅﹔暢通電話、微信公眾號、網站、現場等多種挂號方式﹔預檢分診、自助機、挂號繳費、取藥、出入院等老年人就醫容易發生不便的節點安排值守人員……在《四川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標准(試行)》的指導下,成都市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適老化改造不斷推進。
據了解,截至2023年年底,成都已經有645家醫療機構被評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率達94.71%。全市一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開設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達1174家,開設率達95.83%。
探索“醫育結合”新模式 以家庭為單位提供健康管理服務
對家長來說,孩子的健康至關重要。在成都高新區上班的曾女士覺得,高新區產業園區嵌入式普惠托育園——成都高新區天府軟件園咿薇嬰幼兒之家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自己對孩子健康的擔憂。為了讓家長放心、讓孩子健康成長,成都高新區將嬰幼兒托育服務、兒童保健及基本公共衛生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緊密結合起來,以家庭為單位提供健康管理服務。
“我們以嬰幼兒營養與生長發育等為突破點,利用醫療和教育資源,提供權威、專業的健康指導和支持,覆蓋兒童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需求,為嬰幼兒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務。”咿薇托育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托育園為孩子和家庭建立了健康檔案,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健康檔案信息及時了解到幼兒和家庭的健康狀況,同時讓托育家庭的門診信息、享受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相關信息都能在系統得到呈現,使得孩子和家庭的健康管理實現連續性和動態性。自天府軟件園咿薇嬰幼兒普惠托育項目開園以來,已累計服務家庭100余組。
作為首批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之一,成都不斷探索“醫育結合”服務新模式,建立健康管理員制度,從基層醫療機構選派醫務人員擔任托育機構健康管理員,成立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開展行業人才培訓和技術指導。
“最近兩年來,成都市新增普惠托位6800多個。三歲以下嬰幼兒入托率較2020年提高了2.7個百分點。”成都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成都共有婦幼保健機構22家,其中三甲8家﹔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1876家,總托位數9.8萬個,每千人口托位數4.6個。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胡瑰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