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劉清友:在四川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
人民網成都1月23日電 (李平、彭茜、趙祖樂、王凡)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1月22日在成都開幕。來自全省各地各行各業的省人大代表熱議政府工作報告,積極建言獻策。
如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加強科技創新攻關、加快高層次人才聚集,省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劉清友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並為推動四川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
省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劉清友。人民網記者 李平攝
“政府工作報告將‘科技創新’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戰略,並作為兩個單獨部分列在十大舉措的第二條、第三條,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高度重視,為高校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這個‘硬道理’提供了重大機遇和重要路徑,讓我感到既振奮又提氣。”劉清友表示。
劉清友說,成都理工大學將圍繞高質量發展而持續奮斗,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加強科技創新攻關、加快高層次人才聚集,在四川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主要將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在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中勇挑大梁。聚焦“雙碳”目標,積極參加天府永興實驗建設,參加第二批天府實驗室建設,在完成“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工作基礎上,完成“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加快打造“地震研究中心”“高效智能綠色鑽進技術研發中心”“地熱研究中心”“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等多學科交叉創新平台,推進深時數字地球(DDE)計劃西南研究中心暨“深時地球協同科研平台”西南節點、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平台和國際組織建設,以學科優勢支撐重要地理數據觀測、重大地質災害預警,支持四川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和四川減災防災工作,並為重大科技計劃、重大文化項目提供重要支撐。
在“四位一體”戰略部署中建強陣地。更加系統化、整體化推動改革發展,落實四川省與自然資源部、教育部等部省共建要求,在“對標競進、爭創一流”中切實提高發展質量。聚焦四川產業集群發展,統籌推進人才支撐和科技創新。以“珠峰人才計劃”2.0為牽引,創新機制、整合資源,精准引育高層次人才,打造更具創新優勢的人才聚集地。緊密結合國家和四川戰略需要,統籌推進學科專業改革,加快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力度,高水平舉辦國際大滑坡協會博士培訓班等國際課程,推進示范性國際課程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建設,加快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世界一流大學合作。將持續發揮“地礦油核”特色和新興交叉學科優勢,努力促進項目、基地、人才、資源協同聯動,加強與成都市和全省各市州的深度合作,加強對生態環保、礦產資源、新型能源、智能制造、核工業等優勢產業的支撐作用。積極參與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打造“雙百雙夢”教育幫扶活動品牌,助力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在重大戰略服務中打好主場。聚焦“釩鐵稀土”等重大科技專項做好人才和科技支撐,用好學校高能級平台和學科人才優勢,在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污染防治攻堅戰、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國家公園和世界地質公園建設、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等多個重要領域貢獻力量。為進一步探索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周緣地區復雜地質情況,勘探開發和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新產業所需要的重要礦產資源、新型清潔能源、稀有金屬材料進行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主動服務“綠色產業發展”“資源能源安全”等重大需求以及“川藏鐵路”“雅下水電”“氣大慶”“羌塘油氣”等重大工程,全力支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此外,為更好地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推動四川高質量發展,劉清友提出兩點建議:
一是立足四川資源稟賦和開發實際,高質量推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在川實施。
四川是礦產資源大省,已發現136種礦產資源,天然氣、頁岩氣、釩、鈦等8種礦產查明資源量位居全國第一,鋰、稀土、晶質石墨、鈷等11種礦產查明資源量位居全國前三,是國家重要的能源資源保障基地,也是支撐四川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本底”。四川要搶抓國家戰略機遇,充分挖掘好自身的礦產資源優勢,用好川內礦產資源相關學科專業、人才隊伍和地礦企業的比較優勢,進一步摸清四川礦產資源“家底”﹔要加強組織統籌,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和攻關行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學科建設和技術投入,強化生態環保和修復,真正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同時,輻射帶動西藏、新疆、甘肅、陝西、雲南等地的礦產資源勘探力度,也可以為四川省新一輪產業優化布局提供重要的資源支撐。
二是統籌推進四川省天然氣開發利用,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四川盆地蘊含有豐富的天然氣(頁岩氣)資源,探明地質儲量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四川盆地天然氣總資源量約40萬億立方米,目前探明率僅約15%,勘探開發潛力巨大。同時,四川盆地還有較為豐富的石油(頁岩油)資源。2019年,國家能源局啟動了四川盆地千億立方米天然氣產能建設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力爭到2025年,川渝天然氣(頁岩氣)產量達630億立方米(相當於5000萬噸的原油)﹔到2035年,建成中國第一個千億級天然氣生產基地。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及其實施意見明確,川渝地區統籌推進油氣資源開發,建設國家天然氣綜合開發利用示范區、天然氣千億方產能基地,打造中國“氣大慶”。目前,在四川盆地進行天然氣勘探開發的企業有十余家。2023年,四川盆地天然氣產量突破660億立方米。
四川具有全國首屈一指的天然氣資源優勢,為四川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四川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四川在國家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分工角色。作為天然氣資源大省的四川,要加快推進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綜合利用,積極拓展天然氣民用、車用、電用、工業用“四用”領域,全力構建起勘探開發、工程技術、管輸、儲氣、液化加工、燃氣發電、精細化工、復合新材料、裝備制造為重點的天然氣全產業鏈,將天然氣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