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唯一!都江堰灌區被授予“節水型示范灌區”稱號

人民網成都12月1日電 (記者朱虹)11月27日至30日,由中國灌區協會主辦的全國大中型灌區標准化管理經驗交流會暨中國灌區協會2023年年會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會上,都江堰灌區被中國灌區協會授予“節水型示范灌區”稱號,成為此次被授予稱號的全國19個灌區之一,也是四川省唯一獲得該稱號的灌區。
會議期間,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作為典型灌區代表受邀參會,並以《都江堰灌區標准化管理探索與實踐》為題作經驗交流發言,系統介紹了都江堰灌區標准化管理的探索、實踐和經驗,全面闡述了都江堰灌區一體化改革以來取得的成效,深入探討了灌區高質量發展路徑。
作為全國第一大灌區,都江堰灌區幅員面積2.86萬平方公裡,灌溉面積達1133.2萬畝,覆蓋7市40個縣(市、區),服務2800多萬人口。近年來,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深入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不斷創新灌區節水舉措,堅持水量調度“一盤棋”,建立起了責權明晰的灌區一體化供水管理體系。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都江堰灌區以水權與水價改革為抓手,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深入推進用水權益分配和水權交易,用價格杠杆撬動節水。同時,都江堰灌區先后投資29億元,推進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持續完善和提升灌區水網輸配水能力,累計新增(恢復)灌面86.1萬畝,改善灌面282.3萬畝,農業灌水周期由30天縮短為20天,年增節水能力5.34億立方米。特別是2022年7—8月四川旱情期間,都江堰灌區在比2021年同期少引水0.73億立方米的情況下,實現向灌區多輸水0.4億立方米,為抗旱保供、護航“天府糧倉”發揮了堅強的支撐作用。
此外,都江堰灌區正持續推進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持續完善和提升灌區水網輸配水能力,以數字技術賦能深度節水,大力推進數字孿生灌區建設,在全國首創灌區標准化“量水秤”體系,推動水資源管理智能化、精細化、精准化,全面打造節水型灌區。
此次被授予“節水型示范灌區”稱號的,還有河北省石津灌區、漳滏河灌區,山西省北趙灌區,內蒙古河套灌區,遼寧省大窪灌區,江蘇省皂河灌區,安徽省淠史杭灌區,江西省贛撫平原灌區、袁惠渠灌區,山東省位山灌區、小開河灌區,湖北省漳河灌區、宜昌東風渠灌區,湖南省韶山灌區,陝西省東雷抽黃灌區、交口抽渭灌區,甘肅省引大灌區,寧夏自治區鹽環定灌區。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