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屏山:后發趕超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 |
屏山縣城鳥瞰圖。屏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
榮獲2020年度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2021年GDP首次突破100億元、2022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1%……近年來,宜賓市屏山縣借助東西部協作和融入宜賓“一藍一綠”產業發展新賽道,大力發展紡織和動力電池等產業集群,后發趕超,推動縣域經濟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發力三大產業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根白紗線,帶動一座城。11月,在屏山縣浙川紡織產業園,宜賓天之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上萬平方米的車間明亮整潔,數百台機器整齊排開、高速運轉,一袋袋盤成卷的原料棉條從這頭自動“喂入”,一錠錠成品紗線在另一頭自動快速“吐出”。該公司行政總監羅天育介紹,車間裡採用先進的渦流紡織機,速度快、產量高,產品遠銷國內外。屏山縣浙川紡織產業園由浙江省嘉興市天之華噴織有限公司投資近30億元建設,企業在向屏山產業轉移中實現轉型升級。該產業園分五期建設,目前已建成三期,建成后將擁有500台套世界先進的渦流紡設備,屏山也由此成為全國最大的渦流紡生產基地之一。
當前,東西部協作已成為屏山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2017年以來,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嘉興市海鹽縣幫扶屏山。在新一輪東西部協作中,嘉興市海鹽縣、秀洲區、嘉興港區三地結對幫扶屏山。
屏山縣緊緊抓住嘉興紡織產業轉移重大機遇,將“西部資源”與“東部市場”深度融合,通過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與嘉興市共建浙川紡織產業園,推動紡織產業向園區轉移。截至目前,園區累計引進紡織企業40家、簽約總投資290億元,初步構筑起紡紗、紡線、織布、服裝全產業鏈,全部投產后產值將超過400億元。
“不僅是產業轉移進來,新的理念也在屏山落地生根。”在屏山幫扶的海鹽縣干部繆李偉表示,屏山融合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經驗,實行“1+1+1”專員服務,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同時,開展企業績效評價,建設多層廠房,借鑒東部工業社區先進模式,一體打造4.7萬平方米的“紅紡中心”,快速推動產城一體聯動發展。
不僅如此,屏山還和嘉興幫扶區縣實施“駐點重點招商+聯合組隊招商+龍頭示范招商”復合模式進行招商引資,嘉興市秀洲區的千億光伏產業成為下一個招商方向。目前,屏山縣在行政中心和工業園區建設光伏發電示范項目,打造100兆瓦分布式屋頂光伏發電項目,目前已建成30兆瓦,全面建成后預計年發電1億度。
對接宜賓千億動力電池產業鏈,屏山的重大項目建設也在加快推進。總投資40億元的萬鵬時代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一期2萬噸生產線已進行試生產,二期計劃今年10月啟動建設,全部建成后將年產20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總投資50億元的硅碳負極材料產業園正在進行基礎施工,這一項目預計明年2月竣工投產,投產后將年產5000噸鋰電特碳、2萬噸硬碳和2萬噸硅碳負極材料,這意味著,不久后屏山將成為宜賓動力電池產業鏈上的重要正負極材料配套基地。圍繞紡織、動力電池、光伏三大產業精准發力,屏山正在加快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宜賓千億紡織產業核心基地和四川重要的動力電池材料基地。
大力發展文旅產業 補齊服務業短板
11月,在屏山縣3A體育公園施工現場,挖掘機轟鳴,500多名工人正在現場緊張作業,屏山首個現代化全民健身中心和會議中心等雛形已現,這一項目於去年10月開工建設,力爭今年底建成。
據了解,2022年屏山縣城新型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項目工程投入經費4.2億元,包括新建運動場、會議中心、高品質酒店、公廁、智慧停車場等,總建筑面積約5.6萬平方米,將有效改善縣城人居環境,提高市民幸福指數。
在岷江南岸,總投資3億元的生態修復項目也在加緊施工,傍晚,不少市民在已建好的濱江路上散步。據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一項目將建設長約5公裡的濱江生態修復帶,並對2.5公裡濱江路進行拓寬升級,完善岷江廣場、藍色之戀、玫瑰天橋等節點功能。突出“居、游、業”多元復合功能主題,為屏山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力爭今年底建成。
近年來,屏山圍繞打造“玫瑰之城、浪漫之都”,栽植70余萬株玫瑰,著力打造“玫瑰之城”和“成都后花園”,提升城市煙火氣,補齊服務業短板,城市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預計到2026年,縣城常住人口將達到15萬人左右、建成區面積達到15平方公裡左右。
11月16日晚,在屏山縣書樓鎮金沙江畔,馬湖府古城的燈光照耀在古建筑群上,游客們仿佛進入了一條時光隧道。據介紹,這些古建筑均為2012年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蓄水前,從屏山老縣城和另外5個鄉鎮搶救搬遷至書樓鎮的古建類文物。整體搬遷至書樓鎮馬湖府古城的還有淹沒區的明清時期建筑、牌坊、橋梁,總體打造后再現了歷史上的“馬湖府城”。
目前,古城內的民宿和餐館等設施都在進行裝修打造,多個博物館正在進行收尾工程,為今年國慶節期間正式開業做著最后的准備。住特色民宿、逛博物館、吃美食……從10月1日開園以來,馬湖府古城持續吸引游客,成為屏山文旅新地標。同時馬湖府古城與雲南邵女坪景區僅一江之隔,在江邊修建沙灘和水上游樂中心,開通了游船,游客可在此進行水上運動。
近年來,屏山投入22億元開發優質旅游資源,青年旅社(馬湖別苑)、雲頂仙居等項目建成運營,馬湖府古城、龍華古鎮、龍神溝等景區在今年國慶節開園迎客。
三產融合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7月14日,2023年中國·屏山茵紅李產銷對接推介活動在屏山縣錦屏鎮舉行,位於浙江、廣東的兩個分會場同步現場直播推介。
一顆茵紅李,做成大產業。近年來,屏山縣在茵紅李產業鏈上下功夫,探索出“屏山茵紅李全產業鏈轉型”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茵紅李產量、產值實現連年增長,“一顆小水果”堅實支撐2.5萬戶種植戶(含4500余戶脫貧戶)穩定增收致富。目前,屏山全縣種植茵紅李面積已達17萬畝,年總產量近15萬噸、產值近10億元,錦屏鎮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茵紅李)。
一片綠茶葉,開啟共富路。11月,在屏山縣現代茶產業精深加工園,主體建筑已經完工,工人們正在進行內部裝修,該加工園集茶文化展示、交易、精深加工於一體,打造體驗式茶園,新建精深加工區、茶博物館、炒青茶演繹區和標准化茶園等,預計今年底建成投產。
近年來,屏山從茶葉全產業鏈著手,成立縣屬國有公司屏山炒青集團,投資新建現代茶產業精深加工園,培養一批穩定的茶葉加工技師隊伍,提升“屏山炒青”“屏山炒紅”工藝水平,帶動鎮村集體、茶葉加工企業一體化發展,有力提高茶葉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如今,該縣已建成300噸以上標准化茶葉加工廠15個。
此外,屏山還立足240平方公裡富硒區、700平方公裡足硒區做文章,狠抓富硒綠茶、生態抹茶、有機茶發展,先后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改造低效茶園3萬畝,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茶)認証面積12.05萬畝,省三星級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1個,列入省川紅工夫紅茶產業集群,正在創建全省有機產品認証示范縣,截至目前,共建成有機生產基地32個、總面積1萬畝,取得有機認証(轉換)証書32張,其中茶葉有機認証証書(轉換)12張。
目前,屏山已形成60余萬畝茶葉、水果、食用筍、白魔芋等特色規模化產業,堅持一二三產聯動,培育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39家,建成冷庫102個,建成炒青加工園和茵紅李智慧產業園。
不僅如此,屏山還積極搶抓宜賓建設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的機遇,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
“我們聯合中國(麗水)兩山學院開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屏山縣GEP核算總值約450億元,為GDP的4倍,2020年以來實現GDP和GEP協同增長。”屏山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屏山將加快推進自然資源全覆蓋確權登記,深入探索縣域生態產品保護補償機制,推動生態效益高效轉化。(胡健 劉波、胡姜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