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旅游>>環游世界

寒假尚遠,出境研學團先熱

2023年11月21日09:55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研學游,研還是游?

  多元文化體驗、國際創新課堂、文藝復興探索……期中考試剛過,大批寒假出境研學游項目已紛紛發布。目的地五花八門,咨詢招生熱火朝天,面對“高大上”的宣傳,業內人士提醒,研學游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家長要多加甄別。

  市場 提前倆月報名 一周三萬起步

  根據北京市教委發布的校歷,自2024年1月20日起,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開始放寒假,至2月25日止,共計5周零2天。

  距寒假還有兩個月,瞄准假期開展的出境研學旅游業務先行迎來報名旺季。由於涉及簽証辦理、酒店機票預訂等環節,需要打出時間提前量,再疊加“雙11”等因素,家長要盡量在11月中旬左右完成報名。有機構人員稱,“最晚到11月底,再往后就不好安排了。”

  記者以家長身份咨詢多個旅行社、教育機構推出的境外游學項目,發現名額普遍較為緊張,熱門線路處於滿額或接近滿額狀態。“第一輪報名已經結束了,團內沒有名額,您可以先報著,我們陸續再看還有沒有能成團的家長。”某新加坡深度營項目負責人稱,15個孩子成團,項目很快就報滿了。另一個劍橋名城國際營的招生老師則稱,“團內還有最后2個名額,需要這一兩天盡快敲定。”

  從記者收集到的多份出境研學游項目資料來看,較之國內游,出境項目時間較長,多在一至兩周。線路主要為10天內的新加坡、中國香港等近途游,以及11至15天的美國、澳大利亞、歐洲遠途游。宣傳點多強調文化交流,校園參觀環節必不可少,住宿不乏安排在學生宿舍公寓等地。

  此外,也許是為了突出“學”的分量,記者發現“上課”尤其是英語課,成為不少研學游的重要行程。某為期14天的研學游項目,共安排了4個上午、3個下午的語言文化課程。一個9天行程的境外游,除去往返兩天在路上,其余安排了總共5個上午,在當地語言學校上課。

  費用方面,單看從北京出發的團,3萬元大致是境外研學游項目的“起點”,僅能支撐周邊國家地區一周左右的行程。超過10天的遠途團,基本都要四五萬元往上,七八萬元的項目也不少見。與常規旅游團相比,研學游項目更是普遍高出一截。例如新加坡6日5晚私家團,2024年初寒假期間的價格在1.2萬元至1.7萬元間浮動,類似天數的研學團至少要貴上1萬元。

  問題 比較優勢不明 缺乏評價標准

  對於研學團費用上浮,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文旅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必虎分析,一方面中國許多國際航線,目前尚處在恢復狀態中,機票價格本身是有所上漲的。“不止研學游,商務出行、休閑度假的費用都在上漲。”

  另一方面,中國家長一向舍得給孩子花錢。即便自己不出去度假“買買買”,也願意讓孩子見見世面。而在持續的“雙減”政策影響下,孩子的輔導費用與時間得以部分釋放及轉移,這是研學旅游類產品報名踴躍客觀存在的背景。

  研學團在整體利潤上,比常規旅游要高出不少,具有多年市場運營資歷的旅游機構從業者李先生坦言,這也不難理解。“普通常規團,基本不會在團費上賺錢,都是成本持平甚至虧損,要靠購物、二次消費來增加利潤。研學團因為很少有額外消費環節,要保証利潤,團費勢必會高。”

  李先生所在的機構常承接一些科考類研學項目,他透露團費在扣除所有成本后,至少要保有15%至20%的利潤。從這個角度來說,研學團收費可參照全程無購物、無強制消費的高端精品團、私人定制團。

  但這些內部考量,消費者並不了解。在家長看來,比起普通旅行團,動輒價格翻番的研學團,其最大價值無疑應體現在區分於常規游客的獨有資源上,而這也是目前研學產品較受爭議之處。

  陶女士暑期曾想送11歲的女兒去英國游學,仔細研究一番,一個孩子出去,價格堪比一家三口同游。向身邊有類似經歷的同事請教時,她更感到迷惑。“參觀一些熱門景點時,研學團並沒有想象中的特殊優待,一樣要排隊等候。孩子多,年齡差距大,注定講解也比較淺層。名校參觀的話,通常是請一位當地留學生帶著,拍照打卡。倒不是說不行,清華北大也就是這麼參觀,只是這些名校本身都可以免費進,那貴出來的錢花在哪兒了呢?”

  研學團行程中,常會包括課程學習或是英文培訓,或是以英文來講解其他內容。記者咨詢到的一家機構,甚至還有配套的英文教材,孩子猶如在旅途中參加了幾天英文培訓班。對此,家長的看法也是見仁見智。“有的覺得玩也沒耽誤學,更能激發對英語的興趣,有的覺得培訓班哪不能上,非花大價錢在國外上?”

  陶女士的不解,在家長中並不少見。磨礪意志、滋養情懷,提升領導力、洞察力……研學游項目所宣稱的種種特色,缺乏評價標准。花了不少錢,可孩子的收獲更像是一種“玄學”,難以捉摸。

  提醒 謹慎衡量甄別 拒絕跟風盲從

  據李先生觀察,“研學游”橫跨教育、旅游兩個行業,入局者主要包括旅行社,教培機構、留學中介機構等各類機構。“旅行社可以直接推出研學游相關產品,教育類機構的話,往往需要與旅行社合作,自己對外銷售產品,由旅行社對接落地。”

  要麼在常規旅游線路上,機械“塞”進一些課程﹔要麼將培訓“嵌”入旅行線路。李先生坦言,研學游產品質量高低參差,營銷話術倒是極盡鑽研。“建議家長選擇時,還是要仔細關注每項行程,衡量是否必要。對一些‘能力培養’的宣傳,心裡‘打個折’來看待。”

  對此,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教授鄧德智曾在採訪中指出,研學行業的問題是,“旅游(專業)的不懂得教育,教育(專業)的不懂得旅游,缺乏有交叉學科背景的專業人才。”

  去年9月,人社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其中增加“研學旅行指導師”這一職業,被視作相關從業者有了官方認可的“身份証”。

  與此同時,市面上也出現諸多關於“研學旅行指導師”証書獲取的廣告信息,相關報考中心、咨詢中心、輔導機構等令人眼花繚亂。記者發現,這些証書的發証單位五花八門,均宣稱自家証書“權威性強、含金量高”。而考証過程又相對簡單,隻要交錢,湊夠人數就會組織考試,還有押題題庫,不必擔心“考不過”的問題。

  行業發展與人才培養,仍需進一步規范。作為家長,盡管有所遲疑,陶女士也認為,孩子能夠與同齡人相處、生活一段時間,從脫離家長的角度獨立看待世界,本身不失為一種難得的體驗。“前提是保証安全,吃住行程不打折,也期待更加科學合理、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

  吳必虎認為,出境研學旅行可以幫助孩子沉浸式體驗到不同國家的文化、語言、風景等,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對孩子是有積極意義的。但這一過程中,家長應注意不要跟風,應根據孩子的個性、能力、愛好等,選擇適合的主題,也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中國家長特別希望孩子在一段時間內,能學到具體的知識。一些研學內容‘每天換地方上課’,我並不很贊同。家長指望孩子研學回來,英語就說得很好了,那也不現實,最重要的還是讓孩子多看多想多感受。”(北京晚報記者 魏婧)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