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東坡城市濕地公園煥發新氣象

秋高氣爽,景色宜人,行走在眉山市東坡城市濕地公園,一步一景,這座有著1500余年歷史的城市,傳承深厚文化,立足生態本底,在城市建設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隨著“東坡步道·大家之路”二期項目的持續推進,全新升級場景陸續呈現,將這座城市的秀美山水、東坡文化融入其中。“東坡步道·大家之路”二期項目具體都做了哪些改造?目前已開放了哪些點位?讓我們一起走進它的重要組成部分——眉山市東坡城市濕地公園,暢游環湖步道,“打卡”園林美景,感受東坡家風。
植入文化內涵 打造三蘇家風家教主題教育基地
11月上旬的一天,在東坡城市濕地公園內的修身堂,工作人員正在對設備進行調試。用手指觸摸屏幕上的《宋代眉州城圖》,蘇宅、臨江門、文廟、雁塔、遠景樓等對應位置由單色變為彩色,屏幕上會同時出現對應點位的詳細介紹﹔緩步走過數字滑軌屏,可以觀看“懸梁度支”“以身許國”“為政初心”等6個三蘇家風故事的詳細內容。
“這是我們二期項目重要點位之一,以展示三蘇家風家教為核心內容,啟迪人們重視家庭教育和家風傳承。”眉山市城投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展廳雖然不大,但運用數字化手段實現內容上的沉浸式交互體驗,讓不同年齡段、不同教育背景的參觀者都能有所收獲。”
修身堂將以室內展陳參觀為主,寓教於樂,以“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為主題板塊進行空間布局,旨在打造“東坡故裡 修身一課”,與三蘇祠、聽竹軒、悅讀坊實現功能互補,為參觀者提供更為完善、更加豐富的沉浸式體驗。
文化空間+驛站 在竹林綠地間打造游園賞景場所
11月7日,東坡城市濕地公園裡的聽竹軒正在緊張施工中,已經呈現的庭院錯落有致,結合竹林綠地,融入蘇東坡的書法字畫元素,一步一景、情景交融。聽竹軒建成后,將為人們提供一處游園賞景的場所。
“場地氛圍來源於《西園雅集圖》,還原古代文人在其間相邀游園、宴賞雅集的社交活動。”該負責人介紹,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以蘇軾書法裡的“竹”字為造型的聽竹軒主建筑已具規模,“整個園林匯集蘇東坡書法字畫中現有存世的關於竹的作品元素,我們就是想讓大家在聽竹軒中,賞蘇軾的畫、品蘇軾的詩歌。”
“很新穎!在游玩過程中還能學到不少知識。”周末,眉山市民鄒女士帶著一雙兒女來東坡城市濕地公園游玩,她說,“等建成后肯定還會經常帶孩子來。”
一句“新穎”,道出了眉山推動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著力點。打造更加多元的休閑場景,融入東坡文化主題,推出沉浸式體驗場景。“東坡步道·大家之路”的打造,不僅僅是單純的環湖步道、綠化提升,更是依托眉山東坡文化特色,為市民打造別具一格的沉浸式、交互式休閑場景。
目前,“東坡步道·大家之路”一期長約8公裡的環湖步道已經全面呈現,貫通步道的濟美橋、酥橋、棧道等也讓公園道路更為貫通﹔二期項目著重景觀打造、綠化提升、雕塑布置、展陳服務、增加智慧化設備,目前已經開放的節點有“共嬋娟”“醉月橋頭”“修身堂”“東坡牧歌”。橋下空間和浩然台弧形裝飾提升工程也已完成,串聯起包括眉山東坡印象水街在內的東坡湖沿岸文旅資源,將為眉山文旅消費增添新的“引爆點”。(陳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