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四川蓬安:打造鄉村人才“蓄水池” 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2023年11月15日14:27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南充市蓬安縣堅持將人才振興擺在首要位置,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充分整合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資源,全力打通城鄉人才進園區、進鄉村“兩個渠道”,大力引導各類優秀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打造鄉村人才“蓄水池”,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校企共育共建 解決企業人才需求

位於蓬安縣河舒工業園區的南充隆固機械工業有限公司內,120余名企業新型學徒逐步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干。

蓬安縣職業中學校長李秀文說,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為企業職工提供了技能學習的平台,同時幫助企業穩用工促生產,還豐富了企校聯合辦學的資源。目前,蓬安已初步形成校企合作實訓基地、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聘請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學校產業導師的企業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的帶頭、帶動作用,激勵全員立足崗位開展實用技術創新活動,為企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該公司負責人盧佔盈說,自技術中心成立以來,在高技能人才的帶領下,先后獲得25項實用新型專利,為公司創收1億多元。

近年來,蓬安縣整合政府、企業、社會各方資源,與西華師范大學、四川省蓬安縣職業中學、南充隆固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等合作,建成12所“雙校共育基地”,訂單式培養數控機床、電子信息等產業人才。

當前,通過開設1年學制在校職高生就業綜合實訓班、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班,累計招收393名在校職高生、572名企業新入職(轉崗)職工。建立“底薪+績效”、優秀“學生”直接錄用(升職)“雙激勵”考評制度,實現每名“在校生”月純收入不低於4000元,先后幫助334名在校職高生成功就業、118名企業職工走上管理崗位,形成留住用好各類人才、保障促進充分就業、解決企業人才需求多贏局面。

用好“返鄉人才” 助力鄉村發展

去年11月,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確認31個文創農品納入全國文創農品登錄宣展名錄,由蓬安縣返鄉創業人員劉玲杰創作的“相如故事—玻璃畫文創”入選。今年8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行業委員會認定200款產品為中國好禮產業促進計劃2023-2024年度推薦產品,由蓬安縣返鄉創業人員劉玲杰創作的“玻璃畫—金色土地上的夢想”系列文創入選。

“讓非遺文化成為鄉村發展的助推器,和當地一起走出一條特色化、品牌化發展路線。”蓬安縣玻璃畫非遺傳承人劉玲杰介紹,蓬安是司馬相如故裡,相如故事和以嘉陵江為主的農村故事為她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從2021年開始,劉玲杰著手推出玻璃畫相關的文創產品。目前,蓬安玻璃畫文創產品在上海、北京、成都、重慶、廣州等地都有銷售。

近年來,蓬安縣堅持創業帶動就業,搭建人才引育、電商營銷、服務保障“三大平台”,深入開展“百千萬育才計劃”,全力以赴抓好返鄉下鄉創業,助推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返鄉創業人員祝正林、楊人瑋、祝澤英利用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在平頭鄉沙壩村流轉撂荒土地1070畝,不僅在山上栽植辣木、楊樹、核桃樹等12萬余株,還成立了英子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如今,漫山遍野種滿了“搖錢樹”,荒山變成了“綠色銀行”,人們稱他為“綠色銀行”行長。

“我們深化人才下鄉服務‘微改革’和下鄉人才保障服務全周期‘一件事’‘微改革’,變‘單一式’為‘組團式’,分散式為‘集群式’。”蓬安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蓬安縣全面落實《鄉村人才振興五年行動工作方案》,細化完善鄉村人才鼓勵和支持政策,持續搭建人才服務鄉村多元化平台,引導和鼓勵廣大人才服務鄉村、建設鄉村,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蓬安縣成立鄉村振興人才發展聯盟,分類組建桃李、蠶桑等縣外特邀專家服務團5個,文旅、電商等縣級包片專家服務團14個,種養、畜牧等鄉鎮蹲點專家服務團21個,累計開展科技下鄉、技術到田等活動69次,服務群眾2600余人次、農業經營主體49個。高標准建成集聯誼交友、項目洽談、非遺傳承、住宿娛樂、研修培訓、鄉友聯絡等功能為一體的百牛渡江景區人才保障服務綜合體,成功舉辦各類人才活動120余次、促成文旅項目21個、“師帶徒”孵化本土文旅人才2600余名,累計服務接待各類人才5300余人次,產銷結合促進文旅增收300余萬元。(宋豪新、易青海、李樹)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