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搶光課程 成都年輕人為何“搶”著去文化館?

在大學“搶課”並不少見,但你見過年輕人和老人、小孩一起在文化館搶課嗎?打開小紅書,不少成都年輕人紛紛晒出自己搶到的公益課,課程齊全、豐富多樣,除了拉丁舞、小提琴、架子鼓,還有傳統的中醫班、插畫課……文化館幾乎成了年輕人的“尋寶地”,甚至不少人在尋求搶課攻略。
工作日上班,周末“拜師學藝”上低成本的公益興趣班,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放鬆療愈,這也成為不少年輕人新的生活方式。據成都市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今年上半年線下授課內容涵蓋舞蹈、聲樂、美術和書法、語言、手工、攝影、非遺等64個科目,吸引了大量市民的參與和關注。截至目前,學校18~40歲人群線下課程班次為1160個,參與學習人次達16000余人。
01
有好受歡迎?
有人設鬧鐘搶課,有人找五個朋友幫忙搶課
10月29日上午,記者到達成都市文化館時,三樓和四樓不少教室已經開始上課,很是熱鬧。
在彩鉛繪畫班,上課的幾乎都是年輕人,僅有一名七八歲的孩子。
25歲的陳虹是在小紅書上刷到成都市文化館的課程的。因為工作日要上班,隻有周末有時間,同時又對彩鉛繪畫和攝影課程感興趣,所以陳虹搶課的目標很明確。然而,盡管她在線上報名的當天早上特意設置了鬧鐘,最終也隻搶到一門課程。
相比之下,胡金華的運氣更差。她告訴記者,自己在開放線上課程當天特意找了五位朋友一起幫忙搶課,結果五分鐘內課程全被搶光,“如果有人沒去上課,名額會空出來,我就是在后續補錄的時候下手特別快,當時幾乎每天都在觀望成都市文化館公眾號的通知”。
據了解,成都市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本年度課程主要以春、秋兩季常規班為主,市民們可以在“文化天府”APP或“成都市文化館”微信公眾號免費在線報名,個人報名科目不超過三科。
盡管課程難搶,但陳虹和胡金華並不在意。“畢竟課程體驗很重要,一個班二十多個人,可以保証教學質量和課堂氛圍。”此外,令她們感到滿意的還有上課的低成本——課堂提供畫架,學生隻需要攜帶畫本和彩鉛。課程的公益性確保了學生隻需要花一些時間成本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兩名年輕人的住所離成都市文化館並不近,平均路程在五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左右,但為了每周末上這一個半小時的課程,她們堅持了大半年,很少缺課。
離得這麼遠,為什麼還要堅持來上課?她們表示,年輕人其實非常需要這樣的公益活動平台,這些課程不僅可以培養個人的興趣愛好,像彩鉛繪畫這樣的課程需要幾小時保持靜坐和專注,可以極大地緩解工作壓力,非常療愈。
據教習彩鉛繪畫課的劉老師介紹,目前課堂出勤率在80%左右,因為是零基礎教學,從最簡單的握筆、線條開始教習,對年輕人而言學習難度不大,所以他們的學習熱情也很高。另外,劉老師也提到,在公益課堂,老師們教課也很熱情,“在這裡上課,可能因為學生是免費的,沒有太多功利性和目的性,大家都以興趣為主,相比商業機構,溝通更放鬆更融洽”。
02
為何受歡迎?
軟硬件齊全,老師教得好,氛圍也很好
公益課堂吸引年輕人,除了低成本、氛圍好、減壓,像文化館這樣擁有越來越好的軟、硬件設施的場所也是吸引年輕人的一大原因。“我們之前跳當代舞,教室的地板甚至是軟的,學校的師資力量也很強,很多是高校老師,專業又仔細。”在每周都要來上拉丁舞課和現代舞課的李女士看來,文化館設施設備健全,除了專業的舞蹈房,小提琴、架子鼓等樂器課堂還免費提供樂器,對學生而言十分方便。
38歲的李女士是在父母的建議下到市文化館學習拉丁舞的。李女士的爸爸在文化館的老年大學學習手風琴和鋼琴課,李女士得知文化館給年輕人提供公益課,還安排在周末,很快就報了名。現在,每周一個半小時的舞蹈課,李女士覺得根本不夠,“老師們是從零基礎開始教學,教得很仔細,每次上課,時間都過得飛快”。
在文化館,想要“逃課”也不太容易。為了保証課堂教學普惠到更多人,文化館的公益課有一定的淘汰率。李女士解釋,目前一個季度會有十六節課,每節課都需要在教室門口的電子屏幕掃描簽到,“文化天府”APP會進行打卡記錄,如果缺課率過高,就會自動取消上課資格。這也保証了“三分鐘”熱情的人不會佔用公共資源,讓更多真正感興趣的學生得以被補錄。
記者了解到,成都市文化館所屬的成都市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擁有在職教師124名。其中,館屬業務專干教師17名,臨聘教師107名,涵蓋了音樂、舞蹈、美術、書法、影視、戲劇、文學、園林以及時裝、智能手機運用、民間手工藝、化妝技巧、養生、運動等各個門類。為最大程度惠及市民,成都市文化館“文化天府”APP還開設了線上直播課程和藝術慕課,供市民在線學習。(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昌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