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創新開放 活力涌現

唯有主動“進”,合作才能“近”,發展才有“勁”。這在綿陽開放合作的征程中得到生動詮釋。10月30日,浙江省寧波市南苑飯店國際會議中心,在現場嘉賓們的熱烈掌聲中,中國(綿陽)科技城浙江(寧波)推介會圓滿結束。
當天的推介會上,綿陽與來自寧波及周邊地區的企業、高校院所達成了一系列合作,項目投資總金額超360億元。
最近兩年,類似的場景多次在東南沿海地區上演。跨越千裡,綿陽從四川出發,開放合作的腳步走進福建廈門、廣東東莞、江蘇蘇州、廣東佛山、江蘇無錫、浙江寧波。
這6個地方,既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的重鎮,也是在開放合作中闖出新路的先行者。雖然地理上的距離比較遠,但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綿陽正加快與之靠近。
如果將這些城市在地圖上的坐標串聯起來,正好沿著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鋪開,猶如一張“弓”,蓄勢待發。弓滿弦張,瞄准的正是進一步的開放合作。
出 川
“綿陽在哪裡?”這個問題,曾是沿海地區企業家在對接項目時常常問起的。
身處內陸,遠離海洋,卻擋不住綿陽開放合作的決心。
向著開放,綿陽踏浪而行。隻有下好理念創新的“先手棋”,才能打好發展突圍的“主動仗”。
2022年,綿陽將“開放活市”列入“五市戰略”,隨即啟動以城市形象推廣、產業項目推介、特色產品推銷為主的“三推”活動。綿陽主動出擊,推動“綿品出川”等一系列活動來到福建廈門,以“闖”的勁頭,成功破冰。
“廈門行”出發前,一些參會的綿陽企業還擔憂產品的銷路,事實上,四川的特色產品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開展第一天,許多企業的展品一銷而空,更多企業隨即踴躍報名參展。從邀請企業參加,到企業主動要求參加,在一次次“走出去”活動中,綿陽的開放合作意識愈發強烈。
向著東南沿海發達地區而行,意味著靠近廣闊的經濟腹地與眾多的合作機會。
綿陽精心選取“三推”活動的目的地——蘇州、無錫、佛山、東莞……
“三推”,不隻想打開一扇窗,更希望發現一條路。正是帶著這樣的願景,綿陽開啟了一次次遠航。
打開視野,胸襟愈加廣闊。綿陽將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並舉,派出多支駐外小分隊,在為綿陽對接產業項目的同時,也將人才工作融入其中。人才團隊與產業項目聯袂而來,為綿陽“雲上大學城”“雲上科技城”注入活力,為綿陽科技城增添新的生機。
弄 潮
廈門、東莞、蘇州、佛山、無錫、寧波……綿陽一次次出發,又回轉身來,以新的眼光審視自我。
沿海城市的創新密碼何在?工業強市為何要提出“再工業化”?綿陽應該如何堅守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在創造、追趕和堅守中,創造新的榮光?
一個聲音響起來:向最好的學、與最強的比、跟最快的賽。一種變化看得見:立即拿出方案,列出路線圖和時間表,形成工作閉環。當綿陽把目光聚焦在“敏感敏銳”和“創新創造”的時候,新的機遇已經呈現。
開放合作,既要走出去,更要引進來。目前,綿陽已開展6場市級“三推”活動,不難發現,活動中簽約產業項目的數量和質量都在提升。
去年以來,綿陽簽約5億元以上項目243個、金額4234.59億元,其中投資上百億元的工業項目11個、已開工建設7個。
為何“三推”活動整體成果不斷提升?其中,既有綿陽開放合作力度加深,沿海地區企業與綿陽互動更頻繁、投資合作更緊密的原因,也離不開一個好口碑——綿陽的開放合作不是“嘴上功夫”,而是實打實將每一個項目、每一次合作落到實處。
在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時間與效率成為制勝的關鍵。綿陽用扎實過硬的工作作風,刷新了這座城市在產業界的新形象——雷厲風行,效率“出眾”。
對此,總投資超百億元的創明新能源項目相關負責人有著深刻的感受。該項目與綿陽“結緣”於2022年的“三推”活動,此后項目落地工作進展迅速,從項目對接到簽約、開工僅用時83天。
這樣的速度並不是偶然。總投資280億元的巨星稀土永磁新材料產業項目,從簽約到試生產約一年時間﹔總投資100億元的埃克森新能源電池產業園,其一期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創下了行業建設的新紀錄……
潮起,亦會潮落,弄潮兒要勇立潮頭,必須拿出“拼”的精神。綿陽全力以赴扎實做好相關工作,將中國科技城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以“閉環”作為工作基本要求,形成部署、落實、督查、反饋、改進的工作閉環,推動各項工作安排高效落實。
潮涌綿陽再出發,風起正是揚帆時。親清的政商關系、良好的開放平台,得到企業的認同與參與。如今,綿陽“三推”活動逐漸帶來“高流量”,更多的企業家、商協會主動前來對接,尋求合作共贏的機遇。
遠 航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綿陽在寧波的“三推”活動結束后,又接續奔赴浙江杭州。
這是10天時間裡,綿陽先后在主客場舉行的5場大型開放合作活動——10月27日,核技術應用領域論壇在綿陽舉行,匯聚了國內專家、企業代表,共同謀劃新的發展機遇﹔10月29日至31日,“三推”活動寧波行舉行,深化川浙兩地經濟科技文化互動﹔10月31日至11月3日,首屆全國家政服務業職業技能競賽決賽在綿陽舉行,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10月31日至11月5日,招才引智系列活動登陸浙江杭州﹔11月1日,第十一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將在北京舉行,向國內外科技界發出邀請……
不只是市級部門。西安、杭州、成都、重慶、上海、福州、常州……綿陽各縣市區紛紛開展對外開放活動,更多的城市正被一一點亮。
“跳出綿陽看綿陽、跳出四川看綿陽”,綿陽正從更大范圍內尋求資源配置。
2022年,綿陽在全國GDP百強城市中位列第86位、較2021年提升6位,也是全國GDP百強城市中進步最快的市(州)之一。2023年前三季度,綿陽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加固態勢,GDP同比增長8.2%。
遠航,要行穩致遠,關鍵看項目落地、產業發展。綿陽開展“園區提質、企業滿園”和“產業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圍繞不同產業方向,引導產業鏈聚集成勢。
經過培育,如今綿陽已打造10個特色(專業)園區,實現一個園區就是一個產業集群,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配套出台一個產業政策,形成政策窪地和產業高地。
“三推”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拓展創新。以“創”的勇氣,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這也是綿陽敢於出海、勇立潮頭、行穩致遠的底氣所在。
以綿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為例,綿陽將不同部門的相關職能進行整合,將惠企政策梳理、宣傳、績效評估等交由專人負責,形成工作閉環,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通過政企溝通交流,收集企業面臨的困難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並向企業回復辦理結果。
一系列舉措帶來綿陽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涌現的良好局面。
2022年,綿陽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2155.94億元,淨增經營主體6.2萬戶,雙雙位居全省第二。
服務企業發展,遠不止於此。近年來,綿陽還啟動“面對面聽取意見、實打實解決問題”活動、“解難題促發展·千企大走訪”活動,線上建立“綿陽企業家群”、24小時在線解決問題,線下定期召開專題座談會、當場聽取解決企業訴求,打響“有需必應,無事勿擾”的品牌,營商環境穩居中西部地區第一方陣。
開放合作、揚帆遠航,綿陽堅定前行,鏗鏘之音不同凡響。(鴻舜 明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