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西安在海外“圈粉”,靠的是啥?

本報記者 劉少華
2023年11月01日09: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陝西西安,一家泡饃店裡。

  “你覺得你吃過西安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當地主持人問。

  “我估計是泡饃和胡辣湯。”來自毛裡求斯的職業鼓手斯坦利·佩內用流利的普通話回答,“西安好吃的有很多,有很多面,肉夾饃,然后必須有個‘冰峰’汽水。這都是很西安的食物。”

  不遠處,一家米皮店裡。

  “哇,這是有1000年歷史的米皮嗎?”前來探店的格魯吉亞人娜蒂驚嘆。

  “是的。這是咱秦鎮人盛夏季節最愛吃的美食,大米面皮。秦鎮的米皮特色,筋、薄、細、穰,加上辣椒油,清香可口、咸鹽淡醋……”秦鎮米皮制作技藝傳承人薛昌利回答。

  這些,都是在海外社交媒體X(原推特)、油管等上面傳播的視頻,廣受歡迎。這些視頻,經由一個叫“IN XI'AN”的賬號發布,將西安的美食美景、歷史風韻、城市風范推向世界。

  在中國,西安已經是一座網紅城市,每到節假日,知名景點、美食街人山人海。而在世界各地,人們動動手指就能感受一座現代中國城市的無窮活力——在油管上,有“絲路歡歌”外國友人共度元宵視頻﹔在臉書上,有“長安唐村半日游”現場直播﹔在TikTok上,有外國人“趣說西安話”挑戰賽……

  據西安市委宣傳部外宣處工作人員介紹,“IN XI'AN”海外城市賬號設立的初衷,就是要匹配“打造彰顯中華人文的世界人文之都”的城市定位,發揮國家中心城市、“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獨有的地緣優勢、文化資源優勢,向全球網友持續、全面、立體、多元地展現西安城市形象,借助海外社交平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加鮮活生動地走出去、走進去。

  

  “我叫阿俑,來自兩千年前”

  在海外社交媒體上,“IN XI'AN”的頭像是一個西安兵馬俑的形象——“阿俑”。

  “IN XI'AN”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賬號開設之初,大家就在反復思考,古都西安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累計1100多年建都史,哪個形象最能代表這座城市?

  想來想去,還是兵馬俑。事實上,在海外,西安兵馬俑是最知名的中國景點之一。

  據介紹,首選兵馬俑作為城市卡通IP,是因其發飾、穿著、表情、姿勢背后都包含了文化、歷史、政治、自然環境、風土人情等系列元素,可塑性極高。在昵稱選取上,“阿俑”的“阿”在漢語中通常用於親切地稱呼人物,而“俑”則是兵馬俑的原始名稱,再加上親切可愛的外在形象,使人們更容易與“阿俑”建立聯系。

  “阿俑”已經是一個多變的形象,以具有代表性的陝西人物和角色形象穿行於不同名稱、不同位置和不同類型的路名中,向全球網友介紹陝西歷史,介紹普通街巷背后的城市文化,並帶領觀眾進行沉浸式、參與式、互動式歷史文化之旅。

  以今年春節期間的互動游戲“考古盲盒之定制專屬祝福阿俑”為例,游戲圍繞西安習俗、西安著名景點等,採用國潮平面設計風格,結合節慶特色和西安特色,設計了五個兵馬俑形象及四大手繪西安著名景點(西安鐘樓、華清宮、大雁塔、永寧門),用戶可通過輸入姓名,選擇一個喜歡的背景,接著用刷子將隱藏的阿俑從泥土中“挖出來”,共有春聯俑、紅包俑、炮仗俑、夾饃俑、秦腔俑五個兵馬俑形象隨機生成。

  別看兵馬俑為世界熟知,真要設計成海外用戶可感可知的形象,還是要在原兵馬俑基礎上花很多心思。其中,春聯俑形象以春聯為題材,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春節習俗﹔紅包俑形象代表了西安的傳統節日和文化,他手持紅包,展示了節日裡中國人對親友表達感情的傳統方式﹔炮仗俑形象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炮仗制作工藝和使用習俗﹔秦腔俑形象代表了西安的傳統藝術特別是秦腔戲劇,他戴著傳統的秦腔戲劇面具,體現了西安豐富的戲劇傳統﹔夾饃俑形象代表了西安的美食文化,他手持夾饃,象征著西安的美食和獨特的風味。

  這個活動引起海外用戶對西安的極大興趣,很多海外網紅和粉絲自發參與活動並拍視頻參與互動。

  隨后,“IN XI'AN”持續以“阿俑”形象推出了“陝西八大怪”“為海外網友介紹西安路名”等系列產品,同時與各類國際節日相互融合,向國際網友更生動全面立體地介紹西安的文化與歷史,吸引更多海外游客到西安實地游覽。

  外國人愛上“走讀西安”

  “身處現代,卻仿佛穿越了盛唐的時光隧道。”西安大唐芙蓉園芙蓉畫坊裡,泰國駐西安總領事黃麗卿女士禁不住贊嘆。她一邊手提著充滿濃郁唐風的燈籠,一邊用手機記錄仕女們的舞姿風採。

  這是“IN XI'AN”發起的“走讀西安”活動的一幕。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到西安生活、求學、旅游、經商,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交融次第開花。“走讀西安”就邀請了生活在西安、不同職業不同經歷的各方國際友人,有西安總領事館代表、涉外機構人員、外國專家,還有外籍教師、外國博主、留學生等,他們在“走讀”中解讀西安,在沉浸式體驗中深入城市的肌理、觸摸古都的脈搏、融入西安人的生活。

  活動發起以來,來自美國、德國、埃及、哈薩克斯坦、印度、俄羅斯、法國、阿根廷、韓國等40多個國家200多名國際友人,先后走進西安國際港務區、百年易俗社、陝西歷史博物館、大唐芙蓉園、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鄠邑區麥田劇場、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現場、中國-中亞峰會會址……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在“走讀”中,他們感受到了西安厚重的歷史文化,親眼看到了中歐班列“長安號”,親耳聽到了博大精深的秦腔藝術,親身體驗到了沉浸式的大唐勝景,親口嘗到了中西薈萃的美食。

  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提升改造后首次對外開放日,來自印度、埃及、土耳其、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的留學生和外籍友人如約而至。一走進來,很多人驚訝地發現,這裡有他們家鄉的痕跡,如東羅馬金幣、用骨咄國(古代國名,位於今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之間)玉石制成的帶銙等。

  每個人的開心都寫在臉上——

  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留學生看到花紋精美的唐孔雀紋盝頂銀方盒,興趣大增,說在自己國家也有這樣的文物﹔

  來自印度的德福看到《玄奘西行取經路線圖》,不由得合掌膜拜﹔

  來自埃及的西北大學博士生艾小英感慨:“埃及和中國同為世界文明古國,我從開羅來到西安,親眼看到這些文物,瞬間感到心靈上的震撼,就像在和1000多年前的歷史對話!”

  ……

  在大明宮遺址公園內,曾經盛唐宮殿所在的地方,如今人潮如織,有不少外國友人來到這裡,騎上觀光自行車,去體驗“大明宮的一天”——發掘“文物”、拼接碎片,制作拓片、描摹古畫。文物“活起來”,外國友人對中華文化的喜愛也多了一分。

  在“IN XI'AN”賬號上,已經先后有100多位外籍人士講述與西安的不解情緣,雖然他們國籍不同、經歷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他們以自己的體會和親身感知,傳遞著更為可信、可愛、可敬的西安形象。

  一座中國城市的美麗生活

  今年8月28日,一場長達12小時的“慢直播”,對准了秦嶺及其腳下的天橋湖。

  鏡頭裡,慢慢出現金色的日出、放鬆的營地、安靜的湖水、此起彼伏的山巒,當然也有來這裡游玩的西安當地人。鏡頭裡,既沒有演出,也沒有演員,更沒有專門設置什麼環節,就是西安郊區普普通通的山水,能看的只是雲卷雲舒、日出日落,卻在臉書上引來了38.3萬名各國觀眾。不少人在這美麗的自然風光前久久觀看,任時間慢慢流淌。評論區,各國網友們紛紛點贊。

  過去,伴隨著一系列有濃厚陝西元素的影視劇走向世界,陝西“黃土高坡+土窯洞”的自然環境成了海外網友們對這裡的第一印象。如今,經過多年的環境治理與保護,曾經的黃土高坡上,有了堪比江南地區的秀麗景色,而秦嶺作為中國南北分界嶺,正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成為中國美麗生態的一張名片。

  事實上,西安不但依偎著秦嶺,也擁有太平峪的飛瀑、翠華山的天池、藍田峪口的蕎麥花、南五台、樓觀台等壯麗景觀。而這些,正在慢慢通過“IN XI'AN”賬號傳播出去。

  在這座千年古城,全新的故事不斷上演。錯落有致的綠色景觀、精巧的空間布局、平坦寬敞的休閑步道、酷炫多彩的數碼智能游樂設施……一座座口袋公園和創意園區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人們身邊,豐富著西安的現代氣息。

  “IN XI'AN”通過展示分布在西安各個區域的口袋公園,為海外網友展示了“生態宜居西安”的現代形象。

  同樣吸引人的還有工業創意園。“IN XI'AN”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半坡國際藝術區、老鋼廠設計創意產業園 、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西安電影制片廠、三伍壹壹TFEP、大華·1935 六大工業創意園,展示著溫暖西安、活力西安的形象。

  在這座美麗的西部城市,美景宜人,美食也名聞天下。

  西安美食,最突出的特點是以牛羊肉和各式各類的碳水、甜點為主,顏色鮮亮,造型獨特。好吃且好看的西安美食,不僅在食材用料上與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菜系有共通之處,也在“賣相”上更容易被海外用戶接受甚至喜歡。

  可別小看吃。光這一件事,在“IN XI'AN”上就形成了五個系列,包括早晚餐吃什麼、“味道西安”、西安高校食堂、西安夜市和非遺美食等,從視頻到圖片,從文字記錄到街頭採訪,美食內容讓人目不暇接。

  以“味道西安”為例,這一系列內容,在臉書、油管、X、TikTok等海外社交媒體平台播出。精心制作的視頻裡,一集集地展示著羊肉泡饃、涼皮、肉夾饃、葫蘆頭、擀面皮、胡辣湯、粉湯羊血、葫蘆雞、丸子燴菜、老式糕點等美食。這些精彩生動的視頻觸動了全球網友的味蕾,評論區遍是“看著就香”“好想吃”。

  “我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全世界人民都應該知道,中國與所有國家的關系不是建立在政治支配或者強制實施某種政治議程的基礎上,而是僅僅追求互利與和平……我在中國生活過近兩年時間,最重要的是,中國社會是一個非常有教養、尊重他人、友善、合作和誠實的社會,值得信任。”

  這封寫給“IN XI'AN”賬號的長信《我心中的中國》,來自伊拉克網友阿迪爾·阿巴斯。他經常活躍於“IN XI'AN”的社交媒體上,多次向西安所代表的中國文化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西安真是美麗的好地方!好棒的視頻!美好的一天!”“點贊”“太美麗啦”等評論,在 “IN XI'AN”海外社交媒體平台上的留言區比比皆是。

  如今,熱愛西安的外國人越來越多。

  他們中,有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留學生馬文軒,在西安疫情防控期間擔當志願者,因為一句“我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感動了很多人﹔有來自德國的馬庫斯·邁耶,他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外國朋友共同創建了短視頻賬號“VivaXian”,記錄著在西安生活的點點滴滴,他覺得“西安給了我一種歸屬感”﹔有來自克羅地亞的維托米拉·隆查爾,在2016年和丈夫來西安生活后,這位曾經的演員說自己在西安“尋求意義”並且找到了﹔有西安市“榮譽市民”、陝師大俄語中心教授娜塔莉·察廖娃,她說,“能在如此美麗的城市和學校工作,是我的榮幸。作為一名俄語老師,我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打開世界之門,用開放包容的理念去教育學生”。

  天涯若比鄰。對廣大海外網友來說,親近西安,有很多方式。

  在Instagram上,“IN XI'AN”提供了一種最為直接的方式,通過結合西安最具代表性的唐文化和海外網友躍躍欲試的漢服,舉辦了“夢回大唐,變身古人”的線上體驗活動。該賬號根據Instagram的濾鏡功能特點,實現唐裝變裝的AR特效,讓海外友人沉浸式體驗穿上古裝的效果。

  為了教會大家如何體驗,“IN XI'AN”還邀請了來自全球的7位網紅體驗並拍攝視頻,幫助海外網友“秒變唐代人”。事實上,此前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網友在分享討論《長安十二時辰》等電視劇裡的唐朝服飾,一些網友認為它們非常有藝術價值,早就充滿了好奇。

  正是這樣的親近,讓這座中國城市的海外形象傳播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資料顯示,“IN XI'AN”自2021年11月在海外五大主流媒體平台開設后,已經有了超過201萬粉絲總量,互動率居於同類主頁類型排名前25%。

  這座千年古城,正積極探索新媒體時代城市形象塑造的創新路徑,充分發揮內容創意優勢、海外渠道優勢、數據資源優勢,打造了國際傳播的一種長效機制,不斷調動著多元化傳播主體的積極性,在講城市故事的過程中,展現著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