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博會首次舉辦“天府糧倉”品牌之夜活動
21市州精品農產品登場 嘉賓既飽口福又飽眼福

10月30日晚,第九屆四川農博會的最后一場“重頭戲”——“天府糧倉”品牌之夜在成都市新津區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舉行。這是四川首次在農博會上舉行“天府糧倉”品牌之夜活動。
品牌之夜的首輪品鑒環節,來自21個市州的“天府糧倉”精品品牌農產品輪流登場,與會嘉賓既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它們影響全省乃至全國、全球的產業格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舉例,品鑒的魚子醬來自雅安市天全縣,該縣生產了全球12%的魚子醬,端上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餐桌﹔品鑒的牦牛肉來自甘孜大草原,是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典型代表。第二輪品鑒環節,“蝦米之鄉”用成都市新津區產的花中花大米搭配達州產的小龍蝦炒制而成。第三輪品鑒環節,來自國內緯度最高芒果產區的攀枝花芒果、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的川茶等,被一一盛上餐桌。
“可以說,每一個產品都是我們精心選擇的。”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場21個農產品均來自100個“天府糧倉”精品(培育)品牌名單,而且均代表了四川在該領域最具代表性的農產品。
數據顯示,本屆四川農博會上,參展規模、參展品牌創歷屆之最。來自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20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15000余個品牌悉數亮相,共完成涉農簽約311個、總投資近1000億元﹔實現貿易採購項目417個、合同金額達106億元。
本屆農博會最大的“主角”留給了誕生不足半年的“天府糧倉”省級公用品牌。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挖掘“天府糧倉”品牌內涵、講好“天府糧倉”品牌故事,是本屆農博會的一條主線。也正是為了擴大“天府糧倉”的品牌影響力,把品牌故事講好,四川日報報業集團與成都市農業農村局、新津區等成為本次活動的承辦方。
賣得好,自然需要擦亮品牌。在“天府糧倉”品牌之夜活動現場,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等6位專家組成品鑒委員會,分別圍繞“四川農產品有何特點”“四川農產品為何好”“四川農產品好在哪”等方面展開闡釋,並為四川如何推動“天府糧倉”省級公用品牌做大做響、做強擦亮建言獻策。
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將會梳理有關建議和意見,創新品牌打造方式方法,進一步做大擦亮“天府糧倉”這塊金字招牌。活動現場透露,此前,100個“天府糧倉”精品先后走進廣州和杭州,攬下超10億元訂單。接下來,“天府糧倉”精品將走進北京和上海,帶領四川特色優勢農產品打開更多銷路和市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成棟 闞瑩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