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資陽:文旅融合 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

2023年10月28日17:4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臥佛院臥佛造像。安岳縣委宣傳部供圖

臥佛院臥佛造像。安岳縣委宣傳部供圖

伴著絲絲桂香,從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城驅車50公裡,便抵達了安岳石窟毗盧洞景區。在這裡,有一座聞名遐邇的“蹺腳觀音”造像。不同於常見的觀音造像,這座觀音左腳懸於台外、右腳蹺起,隨意而坐,神態倜儻,顯得瀟洒自如,悠然自得。

“蹺腳而立,改變了北方石窟傳統造像正襟危坐、端庄典雅的形象,令人感到非常親民。”安岳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員楊秀偉說。

安岳縣被譽為“中國石刻之鄉”。在安岳縣,像這樣分布在鄉野田間的國寶還有很多。據了解,安岳縣現存唐宋摩崖石刻造像10萬余尊,石窟經文40余萬字,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是中國唐宋石窟最集中的縣之一。

可以看到,毗盧洞景區的造像頂部搭建了鋼架棚,柳本尊“十煉”修行圖石窟上面外側還加修窟檐,水滴可直接落到地上而避免了順著岩壁下流。景區內,工人們也正在加緊進行二期保護項目的施工。

楊秀偉介紹,水是石窟文物保護最大的敵人,根據各地情況,他們分門別類建立了文物安全台賬,實施分類保護,包括建保護棚、建防護欄、實行環境周邊綜合治理等。

如今,當地文物保護機制不斷完善,區域文旅合作也日見成效。2021年以來,資陽市安岳縣與重慶市大足區簽訂共建文物保護合作機制,建立安岳大足文物保護利用專家智庫戰略合作機制,編制了22個重點合作項目,15個合作事項﹔安岳聯合大足開展全國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創建工作,共同打造創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集中展示區,正在編制規劃﹔去年以來,安岳縣與大足區開展了川渝石窟保護研究現場交流活動、川渝地區南方潮濕環境下石窟病害防治工作研討會等多項學術科研活動……

安岳石窟的保護和發展只是資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背景下,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舉措之一。

據介紹,早在2020年7月27日,四川、重慶兩省市政府辦公廳就印發了《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區域發展功能平台推進方案》,提出推動資陽市、大足區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為此,資陽市多措並舉,成立由兩地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設立聯合辦公室及文旅、工旅、農旅、商旅4個工作專班,制定領導小組工作機制﹔與重慶市大足區共同編制《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總體規劃》,依托南方最大的唐宋石刻群落,共同謀劃建設川渝石刻文化公園,並啟動《川渝石刻文化公園建設規劃》,及相關重大合作項目規劃編制工作﹔推進人才政策和體制機制創新,印發《關於壯大文旅人才隊伍加快建設資陽大足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的實施方案》,圍繞“引進、培養、管理、激勵”四個重點環節,引進文物博物專業人才8名,聘請全國知名文物專家學者7名,等等。

融合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特色文旅品牌初步打響,合作平台引領區域經濟,如今,資大示范區建設正穩步推進。與此同時,聚焦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近年來,資陽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技創新示范園、野生動物園、美天府藝谷等為牽引打造旅游產業集群,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走進位於資陽臨空經濟區臨空大道以南、成資大道以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技創新示范園項目,一片繁忙的建設場景。據了解,該項目於2022年11月開工,預計2025 年竣工,建成后將成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高地,有效助推資陽文旅產業轉型升級。

相關負責人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技創新示范園設計年接待能力300萬人次,以中華文明發展歷程為背景,以“儒、釋、道”文化精華和巴蜀特色文化中影響深遠的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詩詞文化為主要表現內容,規劃了六大主題區,包含“孔子”“老子和庄子”“慧能的故事”等9個室內主題項目、近40個室外配套項目和數百項特色休閑景觀,為廣大游客描繪出一幅異彩紛呈、恢宏神奇的東方畫卷,建成后將為游客提供“吃、喝、游、購、娛”一站式服務,全方位滿足不同年齡段游客的多元需求,成為創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台。

在守望中開掘,在傳承中創新。做好融合、示范、創新文章,與重慶、成都攜手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資陽,正在發力!(彭茜、趙祖樂、王凡、侯杰)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