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醫俱宜賓

長江水潤,滋養宜賓。中醫花開,馥郁芳馨。近年來,宜賓市中醫藥事業、產業、文化三位一體發展,讓古老中醫煥發出新時代的活力。
近日,宜賓市中醫藥管理局方面接受人民網四川頻道專訪,介紹了宜賓市中醫藥工作的開展情況,道出了“中醫藥宜賓”的內涵特色。
民族中醫藥——烏蒙山連著山外山
烏蒙山是民族中醫藥的重要發展基地。這一區域范圍內的縣(市、區)組團發展,是中醫藥發展的天然要求。宜賓市中醫藥管理局作為中醫藥工作主管機構,積極配合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推動設立烏蒙山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聯盟。這個聯盟是跨區域合作的組織,吸納川滇黔渝三省一市烏蒙山片區的縣(市、區)人民政府為成員單位,致力於立足優勢資源,編制烏蒙山中醫藥發展總體戰略規劃,強化統籌協調,建立道地中藥材全產業鏈,促進片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打造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中醫藥特色品牌,服務四川等地的經濟社會大局。目前,相關機構正在籌備召開烏蒙山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博覽會。
說到宜賓市的民族中醫藥,必須提到苗醫。發展以苗醫藥為特色的民族中醫藥,是宜賓市的重要工作之一。興文縣是發展苗醫藥的主要陣地,縣中醫醫院已成功創建國家三級乙等中醫醫院,12個鄉鎮衛生院全部建成標准化中醫館,4個苗族鄉建立了苗醫醫院,160個村衛生室(站)設置了苗醫角。
興文興苗醫——山間藥長苗醫來
在傳承發展苗醫藥方面,宜賓市中醫藥管理局“四管齊下”,針針到位。
一是不斷加強苗醫研究。四川•興文苗醫藥研究所是全國最早成立的3家苗醫藥研究所(湖南、貴陽、興文)之一。研究所收集整理苗醫藥標本139個並編輯成書,已獲18項國家醫藥專利,還承擔著3項省級科研課題、8項市縣級科研課題、18項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23年1月,興文縣苗醫藥研究所獲評四川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二是深入推廣苗醫技術。已收集整理苗藥灸法、苗家火療等29種苗醫藥特色療法,開展苗醫藥特色體驗項目29項,成功申報“苗藥足浴療法治療頭暈(高血壓)症”等11項傳統醫藥技術,“苗藥清毒膏泥灸法治療足跟痛”等4項省級民族醫藥適宜技術。其中,“苗醫膝痛散外敷療法”適宜技術作為國家民族醫藥推廣項目在全國廣泛應用。
三是全力打造藥材種植基地。打造僰王山澤瀉、仙峰苗族鄉黃精、大壩苗族鄉淫羊藿等規范化中(苗)藥材種植基地10余個,種植面積已達4萬畝。2023年5月,興文縣的九子連環草等11種苗藥材成功入選《四川省中藥材標准》(藏、彝、羌、苗藥材2022年版),實現了四川省苗藥材進標准零的突破。
四是持續提升中(苗)醫藥文化素養。修訂完善《興文縣苗醫百草集》和《興文縣苗族百膳集》,加強中(苗)醫藥單方、驗方的收集、整理、應用和推廣。持續開展苗醫藥古方和適宜技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工作,加大傳承傳習和宣傳闡釋力度。2022年成功申報“苗醫民間古方療法”“苗族接骨醫藥”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標准打造苗醫藥單體體驗館,設置有苗醫藥文化體驗館、康養體驗館、藥膳廳和苗醫藥研究所實驗室。大力開發以苗醫藥康養為主題的養生休閑旅游。2022年12月,興文縣仙雲峰中(苗)醫藥康養度假基地榮獲“宜賓市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榮譽稱號。
群策起群力——中醫亮色滿江城
宜賓市中醫藥管理局,從以下4個思路入手,做好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發展工作。
一是營造優良發展環境。宜賓市委、市政府單設市中醫藥管理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賦予了事業、產業、文化行業管理職能,並設立了市級中醫藥科學研究所。各縣(區)衛健局統一加挂“中醫藥管理局”牌子,新設中醫藥發展服務中心。印發《宜賓市推進中醫藥強市建設十項措施》,市級每年設立中醫藥發展專項資金5000萬元﹔相關職能部門出台13個配套文件,構建了“制度設計+綜合政策+配套辦法”的政策體系。
二是構建優質服務體系。全市現有公立中醫醫院11家,其中市中醫醫院為三級甲等,縣(區)有6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均設有中醫科,全市139個鄉鎮衛生院100%建成中醫館。
三是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8.46萬畝,與“中國藥都”安徽亳州中藥飲片協會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與大型中藥飲片企業簽訂了中藥材定單種植合作意向書。組團參加中醫藥推介活動,到成都、北京、上海、安徽亳州等地大力招商引資,簽訂合作協議金額累計達2.2億元。推動烏蒙山傳承創新聯盟設立,加強中醫藥產業推介,促進中醫藥全產業鏈創新發展。
四是筑牢核心發展支撐。引進國醫大師、中醫腎學奠基人張大寧建設傳承工作室,建設國家級學術流派姚氏婦科傳承工作站,建成7個省名中醫傳承工作室,5人入選“宜賓英才”計劃,命名“宜賓市名中醫”47人。建設岐黃學者楊明工作站,建設在國內具有領先水平的中藥香療醫研結合示范單位。全市建成省級重點專科8個、市級重點專科41個,2個中醫優勢專科被省上推薦參加國家級優勢專科評選。
山水俱宜賓——文旅康養加中醫
宜賓的山,宜賓的水,宜賓的中醫藥,都很適宜八方賓客前來進行文旅康養。在這方面,宜賓有三個方面的特色和優勢。
一是現代化賦能。依托在宜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優勢,積極推動中醫藥科研創新孵化平台建設,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培育中醫藥科技創新人才、研發專業設施裝備,強化宜賓中醫藥產業科研支撐。
二是園區化做大。在農(林)園區建設中融入中醫藥元素,增加康養體驗內容,培育打造貫穿中藥種植體驗、科普旅游、康養休閑、產品銷售的農業文旅產業綜合體。發揮縣(區)工業園區中醫藥特色優勢,開展中藥飲片生產、活性成分提取、藥食同源產品生產等,重點培育國藥宜賓制藥、文龍藥業等本地企業,招引一批中醫藥龍頭企業入駐園區。
三是品牌化做強。遴選一批具有優勢的宜賓特色中醫藥產品,持續打造擦亮散寒解熱口服液、棗仁安神口服液、“龍虎”天麻酒等宜賓中醫藥特色品牌﹔持續打造以中醫診療、藥事服務、健康養生、文化展呈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藥服務品牌﹔在翠屏區趙一曼故居、敘州樟海、興文仙雲峰、筠連烏蒙山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等地打造獨特的中醫藥文化旅游品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