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美景觀大道增添“新基建”
服務區建超充樁 充電“一秒一公裡”

新都橋服務區效果圖。 受訪者供圖
“這個超充太帥了,我家車100度的電池,估計用不了半小時就能充滿。”10月7日,雅康高速天全服務區,正在充電的廣州游客林宇杰興奮地告訴記者。
讓游客興奮的這種超充樁,是華為數字能源助力打造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具有充電快、適應高原氣候、匹配所有車型的特點,目前已在318國道及理塘至亞丁公路建成並投用3個。未來將建成面向公眾開放的世界首條高原綠色超充電走廊。
充電“一秒一公裡”
讓新能源車主“安全感”倍增
“我就上了個廁所,四五分鐘后回來一看,居然充了200多公裡的續航裡程。”10月8日,雅康高速天全服務區,第一次“打卡”600KW全液冷超充的成都車主楊先生十分激動,“差不多一秒一公裡,這也太酷了,簡直治好了我的‘充電焦慮’。”楊先生告訴記者。
即便已經投用了一段時間,服務區入口處的600KW全液冷超充站,仍吸引了不少車主圍觀。因為充電快、適應高原氣候、匹配所有車型,超充站一經啟用,不僅讓踏上318國道之旅的新能源車主“安全感”倍增,還成了天全服務區的“網紅”。
同樣“安全感”倍增的還有天全服務區工作人員,作為“電走廊”首批投用超充樁的點位之一,超充站自9月28日啟用后,一解節假日期間充電難的燃眉之急。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期間,11個普通充電樁累計使用1919次,平均每個充電樁提供174次充電服務,而2個剛投用的600KW全液冷超充樁,平均單樁提供了超過500次的充電服務。”蜀道集團藏高雅康公司天全服務區現場管理人員彭玲告訴記者,有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超充樁,即使遇上車流高峰,服務區也能從容應對。
不過,在點贊充電速度的同時,正在甘孜州理塘縣游玩的成都游客吳宇,仍有自己的顧慮。“這次雖然在理塘超充站充滿了電,但下一個站點要到稻城才有。高原天氣變幻莫測,翻山爬坡也更費電,真怕沒找到下個超充樁,車子就沒電了。”吳宇告訴記者。
3個超充站率先投用
“電走廊”計劃呼之欲出
現有的充電樁夠用嗎?答案是很難。交通運輸廳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與雅康高速基本平行的318國道,日均交通量達6700輛,超過疫情前旺季(7—10月)約20%。盡管新能源車僅佔交通量的3%,但沿線僅有的十幾個充電樁,要想滿足單日200余輛新能源車的充電需求,仍顯得捉襟見肘。
除了車多、樁少,現有充電樁分布不均,也成為不少新能源車主不敢上318國道、上了也沒有“安全感”的“攔路虎”。
據統計,在雅康高速、318國道和227國道沿線,熱門自駕區域超過85%的充電站分布在康定、雅江等5個縣城,以及新都橋、香格裡拉等2個較大集鎮。城鎮外僅有木雅聖地、木雅藏寨、措普溝等5個點位設有充電站。理塘至稻城區間,兩個相鄰充電站的間距,甚至達到155公裡。
為了緩解新能源車主的出行焦慮,提升自駕游熱門線路充電樁的數量及密度,今年9月起,四川全面啟動川藏南線暨亞丁公路服務設施建設工程。按照規劃,全省將建成6個主題服務區、9個重點服務區及多個補充服務點,支撐318國道打造世界最美景觀大道。
對新能源車主來說,不僅要考慮充電站的數量和密度,充電速度也很重要。當前,單台電動車享有的補能資源遠大於傳統燃油車,即便是這樣,新能源車主對於長途駕駛仍然顧慮重重,因為燃油車加油隻需 3至5分鐘,而電動車充電至少要半小時以上。要實現電動車全面取代燃油車,就必須實現5分鐘充電的友好體驗,也就是採用高壓平台的超充。當前,國內主流車企均已推出了旗艦型的高壓快充車輛,因此超充設施的完善就成了當務之急。
為滿足新能源汽車出行需求,318國道沿線將布設超級充電裝置。“我們引入了領先的超快充電技術,已在桑堆服務區先行安裝運行。”交通運輸廳公路局局長屈洪斌介紹,接下來,還將在新都橋、竹巴龍、康呷、瀘定等服務區以及沿線條件成熟的酒店陸續安裝,打造綠色低碳“電走廊”。
截至今年10月,已有雅康高速天全服務區、稻城·桑堆服務區、理塘康南旅游集散中心3個點位的超充站率先投入使用,其中后兩個點位的海拔分別達到3943米、4014米。
服務提質+通信“補盲”
自駕318國道將一路更爽
3個超充站率先投用,正在建設中的點位,更是同步開展服務提質。“除了足夠的充電樁,配套服務也要跟上。”甘孜交城投G318新都橋服務區建設指揮長雷夢青告訴記者。
“這裡是未來的停車區,不僅有166個大大小小的停車位,充電樁也將達到33個,其中600KW的全液冷超充樁我們規劃了5個。”走進海拔3599米的318國道新都橋“攝影天堂”主題服務區,盡管氣溫已降至零攝氏度以下,但現場仍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雷夢青告訴記者,待明年五一假期新都橋服務區正式投用后,將一改康定市區至新都橋鎮近100公裡區間內,沒有充電站的窘境。
作為“攝影”主題的重要體現,正在建設的挑空廊橋觀景台和攝影展覽館,為新都橋服務區的服務提質再添一大亮點。“這是未來的觀景平台,游客來新都橋服務區,不僅能充電、能餐飲、能露營,還能站在高處,一覽川西風光。”雷夢青告訴記者。
建設中的新都橋服務區,只是318國道服務提質的縮影,像這樣各具特色、提供多樣服務的點位,在318國道及理塘至亞丁公路一共規劃了15個,停車場、環保廁所、商超餐飲、供氧設施,幾乎是所有點位的“標配”。其中,6個主題服務區分別設於雅康高速公路天全,318國道新都橋、竹巴龍、八角樓、理塘和227國道桑堆,分別以“熊貓文化”“攝影天堂”“高原江南”“雅礱天湖”“天空之城”“天文考古”為主題進行打造。“這也是我省首次在普通國省干道上布設、打造主題服務區。”交通運輸廳綜合規劃與統計處副處長劉俤表示。
如今,汽車正從交通工具進化為“智能汽車機器人”。除了充電設施,網絡信號也是新能源汽車的新標配。為解決游客在相關道路沿線信號差、上網難的通信網絡“補盲”行動,也將為“電走廊”的一路暢通提供助力。
在海拔4600米的兔兒山,“兔兒山3號”基站已率先完成土建工程,待為期28天的混凝土養護期結束后,將進行鐵塔及太陽能板安裝。
“新建通信基站平均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部分高海拔地區沒有接通市電,我們還將安裝太陽能板輔助供電。”甘孜州通信發展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像“兔兒山3號”一樣的基站共有94個,涉及剪子彎山、卡子拉山、海子山等弱信號區域,預計11月底前完成全部“補盲”工作。
“目前來看,初步建成的超充站,切實提升了路網運行效率和公路服務品質。預計到2024年底,318國道將實現1小時車程可停車如廁,2小時車程能加油充電,快充出行,通信不難,將318國道世界最美景觀大道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交通運輸廳公路局技術處處長鐘鈺告訴記者。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浩煊 王眉靈
深圳啟動“超充之城”建設
到2030年,充電比加油更方便
今年6月29日,深圳推出首個全液冷超充示范站並宣布啟動“超充之城”建設,將在3年內建設300個新能源汽車超充站,實現超充站和加油站達到1︰1的比例,到2030年實現充電比加油更方便。
當汽車駛入充電站,車主在開始充電后到旁邊的咖啡店點上一杯咖啡,舒適地喝完咖啡就可以開上充滿電的車出發。深圳首個全液冷超充示范站提供了新能源汽車出行的新體驗。
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是全液冷超充示范站聯合建設方之一。該局新興產業部總經理馮悅波說,所謂“超充”,是指比快充更快的充電設備,其最大輸出功率可達600千瓦,最大輸出電流達600安,最快能以“一秒一公裡”的速度充電。
“全液冷超充示范站的充電設備採用最新的全液冷技術,有效解決了長時間高功率充電過程中的溫度升高問題,可提供更安靜、更穩定、更安全的充電環境。”全液冷超充示范站技術提供方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現場技術專家說,全液冷超充解決方案一是充電速度快﹔二是散熱好。相比於傳統的風冷技術,全液冷超充技術易損件更少,可靠性更高,可以將設備壽命提高到20年﹔三是安靜。因不需要大量風扇散熱,充電時噪音很低。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提升。構建更高水平、更高速度、更高密度的充電網絡已成為“剛需”。
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達86萬輛。根據《深圳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專項規劃》,到2025年底該市新能源汽車規模將達到130萬輛。與之匹配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成為應然之選。按計劃,到2025年,深圳市將建成超充站300座,超充站和加油站數量比達到1:1,初步建成“超充之城”。同時基於新能源汽車運動軌跡分布,重點圍繞機場、高鐵樞紐、市政公園、核心商超、高速服務區等,打造供需匹配、適度超前、技術領先的超充網絡。(據新華社)
另據《深圳晚報》報道,10月24日,深圳市發改委透露,深圳“超充之城”建設提速。截至今年9月,深圳全市已建成超充站44座,在建17座。爭取到2023年底,建成不少於150座公用超充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