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沿蘇伊士運河 一路尋找川企足跡

2023年10月13日08:26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沿蘇伊士運河 一路尋找川企足跡

打開時船隻可通行,合攏時火車可通行的埃及蘇伊士運河鐵路轉體橋。

埃及獅身人面像。

  探訪地 埃及

  埃及蘇伊士省,紅海和蘇伊士運河交匯處,有個叫埃因蘇赫納的城市。在這座城市的沙漠中,中國企業天津泰達建立了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

  超過7平方公裡的沙漠和綠洲,被寬闊的街道劃分為規整的小方格,已有超140家企業入駐。合作區裡有天津路、重慶路和上海路,有一家中國餐館,甚至還有游樂園。

  埃及方面評價,合作區是目前蘇伊士運河經濟走廊最成功的項目。9月上旬,我們在合作區裡找到了唯一的一家四川企業。

  從這裡出發,我們沿著蘇伊士運河,一路尋找川企“出海”融合發展的足跡。

  異國探訪

  一家企業的開疆拓土

  扎根本地,首次在埃及本土生產石油鑽機

  操著一口川式英語,端著一杯阿拉伯黑咖啡,一身筆挺西裝的楊帥,聊起天來會覺得他是個“埃及通”——其實他到埃及也剛半年。

  今年4月,他從位於德陽總部的東方電氣集團宏華集團有限公司,被派往埃及宏華鑽機制造公司擔任總經理。

  成立於1997年的宏華集團,是川企“出海”的代表之一。自2004年企業生產的成套鑽機走出國門開始,宏華集團先后在全球12個國家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

  埃及宏華就是在這樣的國際化戰略背景下成立的。2007年,宏華集團和埃及國家石油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埃及宏華,雙方各持50%的股份。同年,埃及宏華入駐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建立了自己的工廠。

  “過去一段時間,因為種種原因,業務有一些耽擱。”楊帥介紹,今年是雙方跨國融合的第16個年頭。中方換了新股東、新的派駐負責人,融合朝著新的方向發展。

  楊帥到任之后,干成了一件大事——首次在埃及本土生產石油鑽機,“過去鑽機都是在國內生產,再運到埃及,我們要扎根本地,就要實現本土化生產,為當地培養工程師和產業工人。”

  廠房內,第二套埃及本土造的石油鑽機底座正在組裝。楊帥漸漸找到了突破口,擱置爭議,先謀發展,“辦法總比問題多。”

  兩家企業的強強聯合

  聯合總包,在蘇伊士運河上打造“超級項目”

  從埃及宏華出發,沿著蘇伊士運河向北駛去,大約2小時車程,就到了伊斯梅利亞省。在這裡,四川路橋集團與成都建筑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聯合體,承建的蘇伊士運河鐵路轉體橋項目已基本完工。

  項目是目前全球跨度最大的雙翼平旋雙線鐵路橋,分別跨越蘇伊士運河兩段平行航道的四截橋面同時旋轉,場面蔚為壯觀,打開時船隻可以通行,合攏時火車可以通行。

  記者採訪這天,項目正在准備荷載試驗。成都建材院項目經理何忠建和意大利設計師馬西莫顧不上吃午飯,一直在橋上橋下查勘,討論方案。

  蘇伊士運河上,萬噸貨輪交替駛過,這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運河之一,更是埃及經濟的“大動脈”。運河鐵路轉體橋項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大橋建成后連接非亞大陸,將恢復運河西岸與西奈半島唯一的鐵路連接,極大提升塞得港的吞吐能力,加快大宗貨物物流速度,有力促進蘇伊士運河經濟走廊的建設。

  這樣一個“超級項目”,為什麼由兩家川企聯合總包?“可以說是強強聯合。”何忠建說,成都建材院深耕埃及多年,是在埃及承建項目最多的川企,而四川路橋深耕路橋建設多年,建橋技術世界一流。兩家企業組建聯合體,各佔50%的份額,風險和利潤平分,實現了“抱團出海”。“這是我們在埃及的第一個項目,與成都建材院一起合作,幫助我們更快進入埃及,少走彎路。”四川路橋集團項目負責人苟勇說。

  埃及蘇伊士運河鐵路橋EPC項目副總工程師李小登認為,雙方融合相當“絲滑”,“在工地同吃同住,沒有分過你我。”融合過程中,雙方發揮各自所長。因為對埃及非常熟悉,成都建材院主要負責和業主的溝通外聯,而項目諸多世界級技術難題的攻克,四川路橋則發揮了重要作用。

  干活方面,更是誰行誰就上。“比如鋼結構、安裝、吊裝、橋梁測量是四川路橋的強項,就他們上。機械、土建、電氣、鐵路鎖緊,我們擅長,就我們負責。”何忠建說,雙方目標一致——把工程干好,讓業主滿意,讓四川橋梁技術“走出去”。

  更多企業的抱團整合

  聯合競標,以埃及為點開拓非洲和中東市場

  因為記者的到來,埃及川渝同鄉會組織了一場集體採訪。採訪現場,楊帥和李小登第一次見面。這兩位分別來自埃及宏華和四川路橋的駐外人員,在蘇伊士運河畔有了更多的交集。

  今年5月,東方電氣集團與蜀道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加強科技創新、新能源、新產業、共建“一帶一路”等多領域合作。

  “總部定方向,我們做好執行。”楊帥透露,在戰略合作背景之下,東方電氣集團下屬埃及宏華准備與蜀道集團下屬四川路橋合作。

  怎麼合作?“眼光不再局限於埃及,雙方打算聯合競標突尼斯一座大橋項目,抱團開拓非洲市場。”楊帥說,埃及宏華是非洲唯一一家陸上鑽機生產廠家,現有廠房也可以轉為生產大橋鋼結構,“鋼結構實現本土生產,可以大大減少運輸成本。”在他看來,埃及連接歐、亞、非三大洲,地理優勢讓許多川企以埃及為點向非洲和中東拓展。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的節點,“我們也在思考下一個十年怎麼走出去,‘抱團出海’是大家的共識。”楊帥說。

  鑽機是埃及宏華的核心產品,楊帥計劃延長產品線。一是增加工程技術服務,“這些年我們在非洲賣了10多台鑽機,后續的維修服務也是挺大的蛋糕。”二是拓展工廠生產能力,除了生產鋼結構以外,楊帥計劃生產泥漿泵等新產品。三是開拓新能源業務,“這裡發展新能源的潛力非常大,是我們未來業務拓展的方向。”

  讓楊帥頭痛的是技術人才問題。埃及雖是勞務輸出大國,但工業基礎薄弱,很多學校沒有開設電氣自動化、機械、液體動力學等學科。“我們想跟當地學校合作,搞校企聯合辦學,選一批學生到東方宏華總部培訓,回來在埃及宏華擔任工程師,也為下一步開拓非洲和中東市場儲備人才。”楊帥說,這也是一種跟當地的抱團整合。

  抱團不限於川企之間。最近,東方電氣與上海電氣組成項目聯營體,中標非洲最大的清潔燃煤電站——漢納維6×1100MW清潔煤燃燒項目。

  抱團也將打開更多想象空間。結束採訪時,李小登跟我們揮手作別,即將結束蘇伊士運河轉體橋項目工作的他,下一站將轉戰突尼斯。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雷倢 李欣憶 湯晨/文 吳楓/圖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