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浙川山海情②丨“組團上陣”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
2023年10月10日15:4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提升當地醫療服務能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浙江省湖州市中心醫院挂職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周瑋向記者介紹,金川縣位於川西北部高原地區,以前在醫療衛生健康上有諸多短板,包括設施不全、人才不足、科室不全等問題。目前,醫院在浙川“組團式”幫扶醫療團隊幫助下,這些短板弱項正不斷補齊,實現常見病、多發病、部分急危重症都能在金川縣解決,滿足當地群眾的就醫需求。

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及嘉興市的5家三甲醫院分別與阿壩州金川縣、黑水縣2家縣人民醫院結對,累計選派10名醫技專家赴阿壩州開展“組團式”醫療幫扶工作,努力為當地打造“帶不走”的專業醫療人才隊伍。同時,浙川兩地“組團上陣”,積極推進醫院新技術新項目建設,幫扶專家義診數十次,受益群眾數千人,努力做到讓幫扶地區群眾有“醫”靠,不出縣也能享受到優質、貼心、實惠的醫療服務。

“我是2022年6月1日,為響應國家號召,隨著浙江首批‘組團式’幫扶醫療團隊到的金川縣。”周瑋介紹,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是按照中央組織部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工作部署,由浙江省湖州市衛健委援派5名高年資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醫務人員組團幫扶金川縣人民醫院,他就是其中之一。

金川縣人民醫院大樓。金川縣人民醫院供圖

金川縣人民醫院大樓。金川縣人民醫院供圖

周瑋說,他們來到金川縣人民醫院后,首先對醫院的管理模式進行了改革,借鑒浙江湖州的先進經驗,從“人管人”到“制度管人”,並調整了績效分配制度,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從根本上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提拔年輕干部,增添新活力。將醫院發展引導到良性發展軌道,除了在管理上下足功夫,幫扶團隊還立足醫院實際,補齊空缺學科,提升醫療綜合服務能力。

“從2018年開始,每周3次血液透析,從不間斷。”71歲的沈永清因糖尿病引發尿毒症,持續做了5年血液透析。他說,之前金川縣沒有血液透析室,隻能坐長途車到馬爾康市接受治療,不僅需要家人照顧,還要長期在馬爾康市租房子。自從浙江來幫扶的醫生在金川縣人民醫院開設血液透析室后,他再也不用跑來跑去,家門口即可就醫,又能節省交通住宿費,還能享受國家的報銷,實在是太方便了。

記者在金川縣人民醫院血液透析科看到,像沈永清一樣積極樂觀地在治療的患者還有很多。浙江醫療隊伍的到來,不僅補齊了空缺學科,還加大力度扶持縣醫院薄弱學科。“之前,患者一聽說要做檢查,都跑到外面的醫院做,不相信我們醫院醫生的水平。”金川縣人民醫院超聲科醫生卞致金表示,盡管他是有著5年工作經驗的當地超聲科醫生,但遺憾的是NT(胎兒頸像透明層檢查)他依然不會做。“但現在情況大不一樣了。自去年6月浙江醫生朱曉娟來了后,手把手教金川的超聲科醫生操作檢查,讓院內醫生的檢查水平突飛猛進。”

金川縣人民醫院開設的血液透析室。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金川縣人民醫院開設的血液透析室。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我結對了3個金川醫生,每周都要開展業務培訓,每月要開會討論疑難病例,給金川的醫生們教授先進的醫學理念。”金川縣人民醫院超聲科朱曉娟介紹,自去年6月以來,金川縣幫扶醫生通過“師傅帶徒弟”“團隊帶團隊”等方式陸續開展了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無痛分娩、CT引導下肺結節穿刺定位術等新技術新項目近十項,填補了金川縣域多項診療技術空白。

金川縣人民醫院超聲科朱曉娟與徒弟正在為患者做彩超。 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金川縣人民醫院超聲科朱曉娟與徒弟正在為患者做彩超。 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為了給當地留下一支技術能力過硬的醫療管理團隊,今年5月,周瑋還專門帶領金川縣人民醫院管理及醫療團隊的部分負責人去浙江省湖州市進行考察學習,並在湖州市中心醫院開展了為期1個月的培訓和學習。后續,金川縣人民醫院還將安排更多醫護人員去進修學習,通過不斷拓展臨床思維,學習東部醫院的先進管理理念和醫療技術來提升金川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的診療能力。

此外,“組團式”幫扶醫療團隊去到阿壩州黑水縣人民醫院,運用數字技術推進醫療發展。黑水縣人民醫院成功接入了浙江嘉興的5G智慧醫聯體,開通了遠程會診系統。這也是阿壩州首家急診實時會診系統,使得當地患者能夠享受到優質的遠程醫療服務。

黑水縣人民醫院成功接入浙江嘉興的5G智慧醫聯體,開通了遠程會診系統。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黑水縣人民醫院成功接入浙江嘉興的5G智慧醫聯體,開通遠程會診系統。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數據顯示,2022年,金川縣人民醫院門急診量增長6.91%,醫療總收入同比增長13.68%。而黑水縣人民醫院外轉病人數下降26%,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6.34%。如今,越來越多的阿壩患者選擇“留下來”看病,這種觀念的轉變,是對他們幫扶工作最好的認可。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