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納溪區“探路”竹產業發展路徑

“還有什麼需要協調解決的?”10月9日,瀘州市納溪區林業和竹業局局長唐廷俊一口氣跑了兩家企業,主動上門問需求解難題。中秋國慶假期前夕,納溪區林業和竹業局建立包聯企業制度,每位班子成員聯系一家駐園區的企業和項目。
“開展主題教育的關鍵一環,就是聚焦企業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准、把對策提實。”以“探路”竹產業發展路徑為例,瀘州市納溪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納溪明確以“一根翠竹帶動多個產業、一根翠竹撐起一方經濟、一根翠竹致富全域百姓”為發展思路,確保以主題教育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把政策“紅包”送下去
“12萬元貼息補助,預計本月就能到賬!”一見面,四川清竹源紙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曾朝林就向唐廷俊報喜訊。曾朝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目前每月每平方米兩塊多的物業費來算,12萬元貼息補助相當於減免36個月物業費,‘實打實’緩解了壓力。”
納溪區圍繞“竹產業+”理念,把竹產業發展融入全區鄉村振興規劃,出台《關於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將政策“紅包”送到企業。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納溪區結合竹產業發展,累計解決企業用地、用水、用電、交通、物業管理等問題20余個,並對未解決的問題建立台賬,落實專人,跟蹤解決。納溪區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將結合《四川省竹產業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為當地企業“量身定制政策紅包”,讓紅利惠及更多企業,助力開展林竹產業“強鏈、延鏈、補鏈”行動,爭取招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園區,擦亮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牌子。
讓發展“紅利”可感知
“慕名而來‘打卡’、吃全竹宴的比比皆是。”“銷量翻了不止一番!竹下養殖的農產品,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談及剛剛過去的假期,經營棲雲雅舍竹文化民宿的納溪區白節鎮趙坪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聶志君和品勝喜地休閑旅游體驗基地老板陳繼東喜上眉梢。
竹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受益的不止投資者。今年8月底,趙坪村兩名返鄉農民工到棲雲雅舍竹文化民宿打工,在家門口就實現月收入超4000元。“加上年底村集體經濟分紅,和外出打工收入差不多。”
竹產業和文旅碰撞出的火花,讓納溪嘗到甜頭:通過不斷培育文旅消費新亮點,當地已建成省級森林人家、竹林人家、森林康養人家、森林自然教育基地、花卉產業園區、竹林名鎮等20個。
納溪區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將加大力度推動大旺竹海、鼓樓山、普照山等一線竹林區竹旅深度融合,重點圍繞G546沿線打造西部最美竹林風景線,採用增綠、植景方式,階梯式、多點式彩化美化道路,力爭打造一條集“景觀、產業、人文、生態、康養”於一體的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榮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