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與孩子們一起呵護和建設雪山下的公園城市

一首歌,唱出孩子們心中的綠色願望﹔一部微電影,折射出“超人爸爸”們在環保路上的奉獻和付出﹔一堂課,將生態文明“種子”播進孩子們的心田……國慶前夕,伴隨著書聲琅琅,“我愛成都 百萬師生學環保”2023年生態文明第一課在成都市雙流區棠湖小學開課。台上,老師與學生們積極互動,一起探索水生態的奧秘﹔台下,觀眾沉浸其中,看得津津有味。
“我愛成都 百萬師生學環保”2023年生態文明第一課活動現場。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不僅有線上的教學課,線下的體驗課也無處不在。在國慶假期,成都的“多巴胺CityWalk”吸引了大量孩子走出校園,踏向綠道,沉浸式體驗公園城市,感受成都生態之美。
杜甫的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穿越千年,在成都演繹出創新的表達——“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裡的幸福成都”。而成都作為公園城市的首提地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正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詮釋著新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
生態文明第一課 將自然“搬”進課堂
9月28日,在成都市雙流區棠湖小學舉辦的生態文明第一課活動活動現場,300余名嘉賓從成都各區縣奔赴而來。這些嘉賓,有在教育一線的骨干教師,有從事環保宣傳教育的政府工作人員,有從事環境科普的NGO組織,還有雙流區“一河一校”師生代表……
此次活動內容精彩紛呈,不僅有環保課,還首發了成都市生態文明兒歌《綠色願望》和生態環境教育主題微電影《我的超人爸爸》。師生們的積極參與和互動,給與會嘉賓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成都市生態文明兒歌《綠色願望》。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活動嘉賓觀看生態環境教育主題微電影《我的超人爸爸》。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的工作人員談到:“現場聽到孩子們唱起成都市生態文明兒歌,非常震撼,也非常受到觸動,守護好孩子們的綠色願望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值得一提的是,這堂別開生面的生態文明公開課,選取了由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和成都市教育局聯合指導編寫的《成都市生態環境教育讀物(小學版)》中的《水與人類發展》一課作為主要內容。棠湖小學老師樊瀟蔓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和互動,引導孩子們了解水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護水資源。
棠湖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說:“今天這堂課,老師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生動講解,讓我們了解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和意義,我們也將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下一步,成都市將開展更多環保主題類活動,傳唱生態文明兒歌,學習《成都市生態環境教育讀物(小學版)》知識,傳遞更多生態文明之聲。“我愛成都 百萬師生學環保”這一品牌仍將繼續聚焦生態文明教育,開展生態文明進校園活動。通過將生態環境教育進一步融入成都市學校教育教學,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讓更多孩子了解環保知識,增強環保意識,為建設美麗成都貢獻力量。
環保研學實踐 把課堂“搬”到自然
生態文明教育不僅存在在校園裡、課堂上,也出現在身邊的社會實踐活動中。近日,在成都市祥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內,迎來了小志願者。小志願者們在這裡,了解了垃圾被運往垃圾焚燒發電廠、在垃圾堆庫裡發酵脫水、進入焚燒爐燃燒、產生的余熱用於發電、最后變成爐渣和飛灰的過程。在寓教於樂的氛圍中,生態環境科普的種子悄悄發芽。這樣的生態環境教育,在成都已經常態化。
開放活動的開展使孩子們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更真實地體驗、更深刻地了解。通過實地參訪,參與者們對生態環境保護有更深刻地認識,成為城市環保的有力踐行者。
如今,課堂內外的生態環境教育形成了有效互動,校園內外齊力讓自然走進課堂、把課堂搬到自然,促使同學們在學習中品味自然的美好,在自然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共建共享 與孩子們一起呵護和建設雪山下的公園城市
近年來,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一直關注生態環境教育。開展“我愛成都·百萬師生學環保”系列活動、組建環保志願者隊伍,開展環保志願服務、聯合成都市教育局創建環境友好型學校、開展“蓉城智碳”生態環保科普教育創新項目評選及實踐活動、持續組織開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系列活動。
把課堂搬進“自然”。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通過這些系列活動,鼓勵全社會關注家庭、校園、社區的生態環境,引導公眾積極學習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提升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兒童積極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為提升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生態環保匯聚力量。”
“成都,是一座涵納了李白和杜甫詩歌韻味的城市,也是一個能包容生活熱氣騰騰的煙火氣息之地。如何能守護好這裡的綠水青山、藍天淨土,是我們需要共同尋找的答案。”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為子孫后代守護好家園,需積極付諸實踐,同時培養接班人,培養更多的孩子關注、熱愛生態環境,自覺踐行生態環境保護,成為未來的生態環境保護主力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