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達州:人才資源總量突破84萬人

發展的達州,求賢若渴﹔開放的達州,海納百川﹔奮進的達州,破浪前行。在四川“1+3+N”人才發展雁陣格局中,四川省達州市以區域協同、平台建設、體制改革、人才生態等引領性工作為“四梁”,以人才供需鏈接、人才組團興業、人才IP塑造、人才資源轉化和高新科技研究型、社會事業專業型、現代制造技能型、鄉村振興基礎性“四類人才”集聚等基礎性工作為“八柱”,構建起了全市人才體系化嶄新格局。
截至目前,達州人才資源總量達到84.2萬人。
堅持高位推動
構建“多位一體”引才格局
“我要傾盡全力,追鄉村振興之光。”四川省特聘專家、“天府英才”和“達人英才”雙卡持有者、四川秀嶺春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廖梓婷曾說。
2023年,是廖梓婷回國創辦秀嶺春天的第十年,從不懂茶葉到成為渠縣鄉村振興產業領頭人,廖梓婷的成功離不開達州對優秀人才的重視。
近兩年來,達州以“達人英才計劃”為統攬,組建7支引才小分隊分片區到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招才引智,聯動南充市和重慶市萬州區、開州區,攜手開啟2023年組團引才行動,累計吸引600名碩博人才來達就業。
同時,創新政策(機會)清單引才,頂尖人才(團隊)、領軍人才(團隊)最高可獲1.2億元、2500萬元資助,博士引進費最高可達180萬元等政策,在全市成了“抓人才就是抓發展,抓發展首要抓人才”強烈共識。
著眼創新支撐
打造“產才融合”發展高地
近兩個月來,達州利用首屆全國先進計算技術創新大賽在達舉辦契機,與北京郵電大學達成融合發展數字經濟產業合作共識,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建立深度聯系。
不僅如此,達州持續深化校地企三方合作,還先后與成都理工大學、沈陽化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研究院等新簽訂16個全面合作協議。目前已累計與全國57所知名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
在深化校地合作的同時,大力開展政企合作,借助“雙招雙引工作站”,組織20余家企業(平台機構)的百余名業界大咖,對產業鏈條延伸、文旅融合發展提出30余條寶貴建議,助力新鏈接醫療權威專家、上市戰略規劃等領域人才40余名在達實施科研項目。
多措並舉、多點發力、多極蓄能,打造人才聚集的“強磁場”,達州人流熙攘、人才薈萃,呈現出讓更多“千裡馬”競相奔騰的生動局面。
突出作用發揮
激活“干事創業”強勁動能
“人才服務團將定期收集企業技術創新需求,開展技術對接會和技術指導培訓,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就在前不久,張丹萍帶領達州市畜禽養殖技術人才服務團,前往大竹縣清水鎮巴山綠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科技幫扶。
黑雞綠殼蛋率低,一直是舊院黑雞品牌的一大難題。在張丹萍團隊的多年努力攻堅下,最終實現了舊院黑雞綠殼蛋率從5%提升到100%。
為促進人才作用發揮最大化,達州根據專業特長將分散到各單位的高層次人才進行打捆,共組建了44個高層次人才服務團。截至目前,高層次人才服務團先后解決苧麻脫膠惡臭治理、畜禽疾病預防等系列問題120個,簽訂“綠色化工技術創新研究”“道地中藥材功能性開發”等合作項目30余個。
在“建”服務團的同時,及時抓好服務工作。通過選派“人才服務專員”,為稅收貢獻大、營業收入高、發展前景優的民營企業,扎實做好政策傳遞、資源協調、事務代辦等各類服務。目前,人才服務專員累計深入企業一線調研走訪120余次,收集發展建議370余條,跟蹤解決問題訴求240余件。
除此之外,舉辦“達人智會”圍繞產業轉型、經濟發展、人才建設等熱點話題,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建言獻策。目前,“達州富硒產業發展戰略與路徑”“達州網紅經濟發展戰略與路徑”等主題“達人智會”,為達州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了有益資政參考。
聚焦服務保障
涵養“開放包容”營才生態
人才競爭的核心是政策和環境的競爭。為此,達州先后出台《關於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十條措施(試行)》《加快構建達州市公立醫院人才高地的十條措施》,不斷提升人才工作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為“讓達州走向世界、讓世界愛上達州”,今年來達州通過舉辦2023年“人才之春·達人有約”系列活動,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圍繞達州發展作主旨演講,累計吸引600余萬名觀眾實時收看。
同時,舉辦首屆“技能達人”職業技能擂台賽,將金牌技能達人納入“達人英才卡”服務范圍,在全市范圍內營造起“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出彩”的良好氛圍。
隨著一個個人才政策落地生效,一項項人才培養機制持續健全,一批批英才賢士不斷匯聚成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火熱實踐,正在巴渠大地的畫卷上鋪陳延展。(王洪江、江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