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名山區:千年茶鄉煥新顏

亮點
名山區文化底蘊深厚,擁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蒙山茶傳統制作技藝(參與項目)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6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30個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個,國家級傳統村落1個、省級傳統村落6個。
名山區旅游資源豐富,現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3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5個。
名山區積極推進文旅產品培育,現有精品旅游民宿38家,星級茶家樂45家,鄉村度假旅游接待點230余家。
名山區聚焦文旅品牌打造,現已擁有省級旅游新業態品牌13個,市級旅游度假區1個,先后獲得“世界最美茶鄉”、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縣、“中國天然氧吧”等80多個榮譽稱號。
名山區堅持項目引領,強化支撐提能級,實施總投資近200億元的文旅重點項目11個,2022年完成投資18.6億元。
9月27日,2023全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上,雅安市名山區正式成為第五批天府旅游名縣。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見証了名山區文旅融合發展的“高光時刻”。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因蒙頂山得名、因茶產業聞名的雅安市名山區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川藏茶馬古道的起點,歷史悠久的茶文化早已滲透進了這片土地的血脈裡。
近年來,雅安市名山區以茶文化資源轉化為核心,以全域旅游發展理念為“助推器”,不斷培育旅游新業態、新產品,在文旅產業發展、品牌形象打造等方面持續突破,譜寫出了全區文旅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一個轉變通向茶旅融合之路
千秋蒙頂,中國名山。初秋的雅安市名山區,39.2萬畝茶園仍然翠色襲人。
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厚重的歷史文脈為名山區帶來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稟賦,名山區以系統思維優化文旅產業布局,全力打造茶文化超級IP,走出了一條“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觀光變體驗”的茶旅融合發展道路。
蒙頂山國家茶葉公園作為全國首個以茶葉為主題的休閑農業公園,是名山區茶旅融合建設的一個典型標志。緊扣“茶文化名城”定位,名山區深挖茶文化內涵,將茶文化融入旅游,為文旅產業平添新活力。通過厚植茶文化元素,培育茶文化消費場景,名山區精心打造了8個茶主題精品景區、1000余個茶主題旅游資源點,在蒙頂山、牛碾坪、躍華茶庄等主要景區打造互動體驗型茶消費空間,成功將茶文化轉化為消費需求。
以茶為媒,名山區還為游客打造了全方位的旅游體驗。如以點茶、非遺民俗、燈市為主題,精心升級了茶文化特色街區場景。與此同時,100余道茶主題特色膳食、50余種茶特色購物商品和2個茶文化博物館也讓游客不虛此行。
隨著茶旅融合的持續深入,蒙頂山茶品牌形象不斷提升,一系列重磅活動的策劃推出更為這一超級IP的打造添上一把火——名山區以節慶活動為載體,舉辦了蒙頂山茶文化旅游節系列活動和“環茶馬古道”雅安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名山賽段活動,策劃了“春·採茶”“夏·納涼”“秋·騎游”“冬·喝湯”系列活動……
在前行道路上,名山區文旅品牌收獲頗豐:名山區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第五批天府旅游名縣,先后獲得“世界最美茶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省級鄉村旅游強縣等榮譽,入選首批省級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名單、省級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縣。名山區蒙山茶傳統制作技藝還參與推動“中國茶傳統制作技藝”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蒙頂山茶文化旅游節、蒙頂山茶入選首批“天府文旅IP”。
如今,茶旅融合之路也成了當地群眾的致富路,據統計,名山區已帶動全區近14.5萬農村居民共享茶旅融合發展成果,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11002元增長到2022年的20429元。
一條綠道帶起全域旅游之勢
蒙頂山上觀茶園晨光,品禪茶一味,悟佛茶共性﹔月亮湖茶園環繞,水波蕩漾間,飄來陣陣茶香﹔清漪湖柳枝舞動,水光瀲灩,人影綽綽﹔百丈湖雄渾闊大,岸線蜿蜒,風光秀麗﹔騎龍場層層梯田茶園盤旋山地,道道“大地指紋”十分醒目……在名山區,這些頗具特色的旅游景點被一條長達150公裡的茶園綠道串聯到一起,成為彼此相望的整體。
這條集旅游觀光、健康騎行、品茗體驗、茶旅互融於一體的綠道是名山區打造全域旅游格局的“大手筆”,串聯起一山(蒙頂山)三湖(百丈湖、月亮湖、清漪湖),連通“禪意茶鄉—蒙頂山”“酒鄉茶鄉—官田壩”“騎游茶鄉—紅草坪”“科普茶鄉—牛碾坪”“水韻茶鄉—茅河鎮”“梯田茶鄉—騎龍場”“浪漫茶鄉—月亮湖”七個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茶鄉組團,打造若干個禪意客棧、茶家小院和特色民宿。名山區的旅游資源開始連點成線、連線成片,全域旅游勢頭火熱。
向著全域旅游格局邁進,名山區著力打造引爆點,聚力多點開花,將舊城改造與特色街區打造、河道景觀提升、夜間經濟有機結合,建成了茶馬古城、科雅苑等特色街區,街區內“無人機”燈光秀、茶馬古城文化演藝等特色節目帶動游客增長40%以上。經過提升打造的百丈湖旅游風景道、雨蒙觀景平台、“大地指紋”觀景平台等一批“打卡”點也已成為周邊游熱點。
旅游新業態的生長是全域旅游格局形成的內生動力,一系列“文旅+”的跨界融合讓名山區不斷釋放出文旅產業活力。通過打造“文旅+會節”,名山區成功舉辦“環茶馬古道”雅安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名山賽段活動等重大賽事30余場,舉辦羊肉湯季、春節民俗展演等特色會節40余場,累計吸引市民、游客超過100余萬人次,名山文旅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有效提升﹔通過創新“文旅+雲端”,名山區依托川西大數據產業園,建成旅游大數據中心,推出雲上游名山,廣泛吸引“雲端”游客,開啟名山智慧旅游新模式﹔通過深化“文旅+產品”,名山區開展“游名山·品茗茶·住民宿”促銷活動,赴北京、上海、重慶、成都等城市舉辦旅游推介會30余場次,游客在攜程等OTA(在線旅游)平台發布相關優質評價近1萬條,名山旅游吸引力不斷增強。此外,“旅游+中醫藥”“旅游+主題樂園”“旅游+運動”等項目也在加快建設中。
文旅產品的不斷上新是全域旅游發展的催化劑。緊跟戶外旅游熱潮,名山區創新“宿營”經濟,通過“微改造,精提升”方式,打造清漪湖、月亮湖等帳篷露營地,騎龍金鼓、蒙頂半山、百丈湖—月亮湖三大民宿集群初具雛形。研學游也是近年來新興的熱點,名山區現已建成2個省級研學精品基地,先后與10余家教育集團合作,2022年累計接待研學游客達50余萬人次。
一份執著擦亮文旅品牌之魂
推窗就是湖光山色,抬眼便是萬頃碧波,陳設裝飾中無不流露出質朴的鄉村氣息和韻味十足的漁家文化——這樣的“詩情畫意”正藏在名山區百丈湖的每一家民宿裡。“四川美宿看名山。”近年來,名山區匯集茶鄉文化、建筑美學、空間創意、生活品位、思鄉情懷等特色,圍繞“養眼、養身、養心、養性、養子”,結合蒙頂山半山資源稟賦、產業特點,高起點規劃半山民宿集群,對民宿選址周邊停車場、旅游標識標牌等進行完善,現已培育出旅游民宿38家,“名山茗宿”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
引進來,更要留得住。提升文旅軟實力,名山區在交通、住宿、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方面持續發力,推進文旅發展提檔升級,讓游客玩得安心,逛得舒心。
以創建天府旅游名縣為契機,名山區著力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水平——通過合理優化停車區布局、拓展信息咨詢和特色產品售賣等,不斷優化高速公路服務區、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服務設施功能。旅游大數據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使名山區旅游配套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同時還在區內游客主要集中場所設立33個旅游咨詢服務點,新增旅游廁所71座、旅游標識標牌2000余套,充分滿足游客的出行需求。
名山區的文旅之變,還在於服務環境的優化。通過強化旅游服務標准化建設,動員轄區內旅游民宿、A級旅游景區等涉旅行業從業人員參加2023年雅安市名山區文旅人才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2023年雅安市“金熊貓”旅游飯店(民宿)服務技能大賽,持續強化服務能力建設,不斷提升涉旅行業從業人員服務水平,營造良好旅游環境。同時,名山區還建立起權責明確、執法有力、行為規范的旅游市場綜合監管體制機制,整合基層社會力量組建了100余支“茶源義警”隊伍參與群防群治工作,淨化旅游市場環境,餐飲、住宿等行業經營秩序得到有效整頓,全區旅游綜合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令人矚目的文旅之變得益於頂層設計的科學部署,更得益於團結一心的不懈奮進。依托資源稟賦,名山區在文旅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過程中,高標准編制了《名山商貿物流發展片區旅游規劃專章》《百丈雅州新區協同發展片區旅游發展專項規劃》《蒙頂山(茶)景城一體發展片區旅游發展專項規劃》,對全區文旅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名山區將文旅產業發展作為“區之大計、區之至要”,舉全區之力,集全民之智,先后投入20億余元用於景區景點打造、旅游環境提升和旅游配套設施完善。成立由區委書記、區長任雙組長的文體旅產發展領導小組,搭建由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負責的文旅專班,完善旅游產業發展機構設置,同時邀請省內資深專家、教授現場指導創建工作,對標評分細則,對重大項目進行針對性提升。
站在新的起點,名山區將著力擦亮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和文化旅游資源富集優勢,持續深入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推動旅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旅游接待能力不斷提升、旅游環境持續優化,按照新的發展藍圖奮力邁進。(柳青 李尚禧 夏永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