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常年到來偏早20天
今年的華西秋雨 有三個疑問待解

9月19日下午,四川省氣象台連續三天發布暴雨藍色預警,12個市(州)被“點名”提醒:注意防范強降雨引發的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等風險。自官宣“8月21日進入秋雨季”以來,四川已經發生了兩場區域性暴雨過程。四川省氣象台預計,目前正在經歷的第三場暴雨天氣過程將於20日晚間至21日白天結束。
那麼,問題來了:不是已經立秋了嗎,為什麼四川還會暴雨不斷、大雨頻頻?“華西秋雨”到底是指什麼樣的天氣,它會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哪些影響?記者就此採訪了四川省氣候中心和四川省農業氣象中心的專家。
秋雨季為何暴雨頻頻?
四川目前仍處於氣象學意義上的夏季,出現暴雨是正常的
華西秋雨是我國華西地區9月至11月連陰雨的特殊天氣現象。秋季,頻繁南下的冷空氣與暖濕空氣在該地區相遇,使氣象活動加劇,因而產生較長時間的陰雨天氣過程。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今年四川進入秋雨季之后的雨情——
8月26日,全省共有6個市(州)20站出現暴雨,其中鄰水、巴州、儀隴、武勝等4站達到大暴雨程度。
9月9日晚上至12日上午,四川盆地西北部、西南部、中部、東北部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盆地南部、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區降了中雨,局部大雨到暴雨﹔其中10日20時至11日20時,綿陽、德陽、巴中、南充、遂寧、資陽6市達到區域暴雨標准。
如果算上目前的新一輪強降雨,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四川出現了三場區域性暴雨天氣。
今年8月8日立秋,目前已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白露,秋意日益濃厚。為什麼四川的暴雨天氣還這麼多?
“氣象學規定,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低於22℃為入秋。照此定義,目前四川仍然處於夏季,發生短時強降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所以,出現暴雨天氣是正常的。”四川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孫昭萱解釋。
既然如此,為什麼氣象部門又宣布四川進入了“秋雨期”呢?
根據中國雨季監測指標,氣象部門每年從8月21日開始對華西秋雨展開監測,至11月30日結束。若某個區域連續出現5個秋雨日,或連續5天中隻在2—4天中出現一個非秋雨日,則標志該區域的華西秋雨已開始。今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恰好從監測之日起,四川就出現了連續的秋雨日,可謂是“一秒進入狀態”。
“待四川正式入秋以后,華西秋雨的綿綿細雨這個特征會表現得更加明顯。不過,就個人感受而言,近年來,華西秋雨連綿不斷的特征有所減弱。”孫昭萱說。
華西秋雨今年會不會在川引發汛情?
盆地南部、東北部可能出現階段性汛情,但降雨總體強度接近常年同期偏弱
華西秋雨主要出現在四川、重慶、貴州、甘肅東南部、寧夏南部、陝西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帶。在四川,華西秋雨主要出現在盆地區。
相比夏季降水,華西秋雨的特點是:一次天氣過程的降水量小、持續時間長。華西秋雨降水量雖然少於夏季,但持續的降水也容易引發秋汛。
據四川省氣候中心分析預測,2023年華西秋雨總體強度接近常年同期偏弱,預計盆地南部、東北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現階段性汛情,應關注秋汛所帶來的洪澇災害。秋雨期全省大部平均氣溫偏高0.5℃—1℃。
華西秋雨期間,預計宜賓、瀘州、自貢、內江、廣安、樂山總降水量偏多1—2成,四川盆地其余地方總降水量偏少1—2成。
一個容易被提及的問題是:今年四川提前進入秋雨期,是否意味著秋雨期會提前結束?對此,孫昭萱表示,秋雨期何時結束要根據氣象監測結果來判斷。從目前的預測結論看,2023年9月中下旬是秋綿雨出現的集中期,這段時間降水強度高於后期,但遠低於盛夏季節。換句話說,進入10月,四川盆地的降水將趨於減少。
華西秋雨對“天府糧倉”影響幾何?
對秋收秋種總體影響為正常年景,還有利於秋季蓄水
秋綿雨對四川人生產生活的影響,更多體現在農業生產上。這是因為,秋綿雨出現的區域,正好是被稱作“天府糧倉”的盆地區﹔秋綿雨出現的時間,恰好是盆地農區大春作物的收晒期,也是晚秋作物的生長期和小春作物的播種期。
“華西秋雨對我省農業生產的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秋收秋種,二是秋蓄。”據四川省農業氣象中心農業氣象服務科科長游超介紹,秋收主要涉及水稻、玉米、馬鈴薯、紅薯、再生稻等作物的收晒﹔秋種主要涉及油菜播栽、小麥播種及其出苗率﹔秋蓄則是指秋季蓄水對后期農業生產的影響。
四川歷史上不乏華西秋雨嚴重影響正常農業生產的例子:2005年,綿綿陰雨從8月中旬一直持續到9月下旬,很多水稻還沒來得及收晒就發芽,損失嚴重﹔2001年、2013年,雖然連陰雨不重,但降水過程雨量大,形成了秋汛,導致部分地方出現暴雨洪澇。
2023年,華西秋雨對四川秋收秋種影響如何?游超認為,到目前為止,華西秋雨強度較輕,屬於正常年景。根據氣候預測情況,未來華西秋雨強度整體偏弱,考慮今年華西秋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總體為正常年景。
不過,四川省農業氣象中心提醒,目前盆地農區陸續進入秋種期,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開溝、理渠等排水工作,降低土壤濕度,保証作物正常生長。有條件的地方要做好統籌安排,充分利用降雨間隙,爭取成熟一片收晒一片,及時烘干存儲。
海拔600—800米及以上的山區季節比較晚的農業,可能受到陰雨影響。
部分地方后期收晒,特別是大豆和再生稻的收晒、紅薯的收挖、油菜的播栽,要注意防范多雨而導致的漬澇害影響。
華西秋雨也存在積極有利的一面。充足的農業秋季蓄水,對於應對后期可能出現的冬干春旱是很好的水利資源。今年春季,四川農區就因為去年大旱以后秋季降水不夠,導致大面積的水稻育種速度滯后。“建議各地農區要抓住每次降雨過程,注意增加工程蓄水和微水利蓄水,避免來年春季農業開局出現被動。”游超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婷)
鏈接
華西秋雨提前開始 較常年偏早20天
進入9月中下旬,四川、重慶等地降雨依然頻繁。根據中國氣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華西秋雨提前開始,較常年偏早20天。
9月18日開始的這次強降雨過程,影響到西南、江漢等地,也是華西秋雨的表現形式之一。氣象部門表示,今年四川華西秋雨開始期偏早,整體偏弱,但局地降水強度較大。各地進入華西秋雨的時間也並不相同。對於四川地區來說,8月21日已經進入了秋雨期,但對重慶地區來說,雖然即將受到本輪降水的影響,但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尚未進入到華西秋雨期。據央視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