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文化

《川味4》歷時4年收錄近500道美食

“川菜川味”中有四川人的精神世界

2023年09月11日09:34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川味4》歷時4年收錄近500道美食

“煙子(炊煙)一冒起,灶房頭就有安逸的了……煙子一飄起,才有鄉村的感覺……”當主持人羅小剛標志性的四川方言響起,再配上滿屏“開放了”的彈幕,出現在觀眾眼中的,是鄉村升起的裊裊炊煙,是熱鬧喜慶的露天壩壩宴,還有在灶火前來回忙碌的廚師,以及食客怡然自得的笑臉……美食紀錄片《川味4》時隔4年再次歸來,讓吃貨觀眾感嘆,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就在今年8月,美食系列片《川味》第四季正式在央視播出,用鄉廚、鄉愁、味道這三個篇章,繼續講述著四川這片熱土上的美食故事、煙火人間,徐徐道來包容萬象的川菜文化之美。在紀錄片中,能夠看到從炊煙、鄉愁、市井、江湖、小吃、風味等不同層面切入的內容。同時,作品依舊制作了普通話與四川方言兩個解說版本,呈現著最原汁原味的“川味”。

  “《川味4》從構思、採風、拍攝到完成制作,經歷了4年的時間,採訪了超過100位人物及家庭,收錄近500道美食。”就在《川味4》熱播期間,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對話該片的總導演彬歌、藝術顧問曾穎,過去4年中,他們穿越在田野和市井之中,以美食為載體,記錄縈繞在當代人舌尖上的難忘滋味和美食背后所聯結的情感和鄉愁。

  跑遍四川數百個村庄

  用美食展示鄉村振興變化

  記錄四川大渡河大峽谷入口絕壁之上古路村特色美食的《回望炊煙》,這個看似與世隔絕的古老村落,隨著鄉村振興迎來了生活上的變化﹔順著美食與酒香尋去的《市井深處》,拍攝下街頭巷尾最常見的菜肴和豪放不羈的各式江湖菜﹔還有專注於講述一粒米變化的《稻米之鄉》,在粉蒸肉、糯米蛋、白糕等美味中感受四川人烹調米的花樣﹔展示四川釀造技藝與風味之源的《釀之秘境》,讓大家隨著鏡頭品味各式各樣的“鹽菜”和發酵美食……

  按下《川味4》的播放鍵,會被目不暇接的美食喚起唾液的瘋狂分泌,順著紀錄片的分集依次看去,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切口體會到四川這片土地上深厚而博大的美食文化。與此同時,鏡頭也循著美食來到其發生地,從世外桃源般的鄉野田園走到壯美奇幻的大渡河峽谷,再從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到夢幻的梯田、古寨,再來到繁華的煙火人間和熱鬧的市井之中。

  “其實從這一季不同的分集主題中可以看到,我們想呈現的是四川鄉村之美與鄉村振興、天府之國、天府糧倉格局下的美食人文故事。”彬歌說,在超過500天的拍攝中,主創團隊的素材量足足超過了36T。鏡頭之中,通過不同的人物故事講述川人對美食和生活的追求,也通過講述展示著鄉村的變化、人們生活景象的變化、時代的變化。

  “這些年來,我們走了很多鄉村,看到了很多鄉村的發展變化。”曾穎說。《川味》的主創團隊在過去十年中,跑遍了四川大地上的數百個村庄,其中古路村的故事,從第一次採風到最后拍攝完成歷時4年。正因如此,該片能夠記錄下鄉廚如何把故鄉的山水、食材和習俗調成一方風味,讓人看到裊裊炊煙背后鄉村美食印刻下幾代人的鄉愁,從餐桌的改變見証鄉村振興的成果。

  片中,建在懸崖之上的古路村,李樹才夫妻將垂直高度超過千米的岩洞開辟為養豬場,借助政府修通的公路對外銷售豬肉﹔對傳統川菜廚師王加強來說,一道搭配青蒜苗炒的回鍋肉,是無數離鄉之人最共通的情結……那些鄉村升起的裊裊炊煙、青山綠水的生態美景,都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這片土地的人文和歷史。

  “整個《川味4》中,都有對農耕文化的致敬。”曾穎解釋道,當攝制組在原生態的青山綠水中尋覓那些動人的一抹抹鄉愁,在田裡鄉間探秘那些封藏已久的鄉味時,為“川味”增添著時代最生動的注腳。“我們想做‘川味’的影像化石,我們要讓未來的人們再回望這個時代的時候,知道我們曾擁有過如此鮮活的生活。”

  “川味”背后的動人敘事

  再小的人物也栩栩如生

  藏於市井之中的“江湖菜”和“冷淡杯”,包含了麻辣小龍蝦、麻辣鴨腦殼、兔腰兔頭兔肚等無數美味﹔用米制成的豬兒粑、粉蒸肉、鍋巴肉片等菜肴和糕點﹔取自山野之間的牦牛宴、壩壩宴,以及古韻立新派的“魚麗之宴”……鏡頭中,當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食紛至沓來,帶給觀眾視覺上的享受。但在感官的震撼之后,美味背后真實動人的人物故事更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一道美味的牛蹄,靈感來自歷史上的“熊掌豆腐”,牛掌豆腐外皮脆香,內裡糯軟鮮美,出自“90后”林僮﹔把自貢小炒搞成爆款的廚師邱金,絕技是“火中取寶”,明油澆上去,火焰三尺高﹔甘孜州九龍縣的小伙羅絨土登,將烤牦牛大排作為回鄉創業的拳頭產品……《川味4》所講述的故事中,有小鎮的風味守藝人、繁華深處的廚藝匠人,也有忙碌在田野鄉間的勞作者。有趣的是,這些人物故事生動而鮮活,表達出四川人強烈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細心的觀眾能夠發現,片中呈現的故事其實都是普通人的點滴。我們關注的不是什麼米其林大廚,都是一些腳踩到土地上的人。”彬歌說,他認為應該用“平凡中的不平凡人物”來形容這些被鏡頭記錄的人,他們既是美食的創造者,又有把平淡的日子變得美妙和精彩,更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守傳承。

  在重慶烏江邊上的龔灘古鎮,冉國華夫婦做了超過30年的綠豆粉,將這道看似不起眼的食物變成了非遺﹔瀘州藍田鎮做白糕的卓春平,他們家族在小鎮上做了四十多年,守護著三代傳承的卓白糕老店﹔70歲的邱金把生意交給下一輩,把“火中取寶”的手藝傳授給女婿和徒弟﹔吃百家飯長大的趙躍軍,已經成為有名的川味大廚,他要把記憶中的山村味道分享出來……《川味4》將這些朴實的人物故事緩緩道來,溫情又雋永。

  “《川味》這個系列,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想把它做成多麼‘高大上’。我們想把那種非常朴實和深情的內容,傳遞給觀眾。這些人物故事中蘊含的專注和純粹,可能才是大眾需要的。”曾穎說。彬歌也補充,在一代代人的堅持傳承中,不少美食技藝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們總執著於拍攝鄉村、市井和民間人物的原因,再小的人物也是栩栩如生的。”

  十余年探尋“川味”

  向世界講述四川的故事

  數年如一日行走在巴蜀大地的鄉村之中,穿梭在小鎮的街頭巷尾,隻為記錄下那些與美食相關的人物和故事,收集記憶中的鄉愁與煙火氣……從《川味》第一季的拍攝算起,這檔美食紀錄片已經走過了十余年漫長的歲月,主創團隊深植四川這片沃土,探尋最接地氣的“川味”。同時,這檔紀錄片口碑逐漸發酵,從登上央視再到走向海外,在全球五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台播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川味不僅是美食的滋味,更是四川人勤勞、熱情、豁達等人生哲學的表達。所以,哪怕這檔紀錄片已經走過十余年的時光,彬歌和曾穎卻覺得鑽之彌深,“川味”背后所蘊含著川人的情感聯結、生活智慧,四川大地所孕育的山河之美,豐饒多樣的物產,悠久的人文歷史……在拍攝的過程中,主創團隊對於“川味”的理解認知也在發生著變化。

  “十年來,在拍攝和創作中,我也有對川味的不同認知,或者更深的理解。”採訪中,彬歌說起了在歲月更迭中的心境變化,在他看來,“川味”的味要講述的並不僅僅是美食的滋味。“還有人情味,乃至生活方式、生活的智慧與哲學。其中,也有四川人的精神世界在裡面,包括四川人的勤勞、樂觀豁達、包容開放、堅韌,甚至感恩與愛。”曾穎補充道,“這哪兒僅僅是在說川菜、說‘川味’呢?我們想呈現的,是‘四川人之所以成為四川人’的緣由,是我們跟腳下這片土地數千年的情感。”

  此前在接受採訪時,曾穎就曾反復強調,“做這個時代的影像化石”,一直是《川味》團隊的心願。這支扎根四川的原創隊伍,用十年時間默默耕耘川渝地區,呈現出這一系列放眼全國探秘川味之美的誠意之作。透過片中的鏡頭,四川秀美的風光、美好的生活方式、美的精神面貌、道地的原產風物與風味,以及川菜之美……都有了溫情的講述。

  “我們會潛下心來,為川味文化留下更多影像,做時代的記錄者。”曾穎說,隨著紀錄片在國內外的播出,也將中國的美食文化特別是四川的美食人文歷史等多元文化傳播給了全世界。“說一萬遍四川美,不如給觀眾看我們的紀錄片。”(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實習生 徐正陽)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