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明觀演素質 創造文明觀演環境(金台視線·關注文明觀演(中))

如今,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劇院,感受高雅文化藝術的魅力。但與此同時,也有讀者反映,觀看演出時,經常會受到不文明觀演行為的干擾。交頭接耳、電話鈴聲不時響起、手機等電子設備在黑暗中干擾人們的視線……種種不文明觀演行為,不僅影響其他觀眾,還影響了演員表演,破壞了演出秩序。
創新方式,加強文明禮儀教育
不文明觀演行為的背后,是部分觀眾缺乏觀演禮儀的知識。“我覺得這和人們的生活習慣有比較大的關系。到劇場看演出、聽音樂會,需要遵守相關禮儀,但有的觀眾並不了解。”國家大劇院場務部副部長陳淑華說。
因此,做好文明觀演禮儀的推廣普及十分重要。在國家大劇院官方網站購票環節中,明確列出了“觀演禮儀”的提醒,共12條注意事項,其中包括禁止攜帶食物、謝絕拍照、保持安靜等要求。據國家大劇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當觀眾通過官網或者手機APP購票時,會彈出提醒﹔完成購票后,會收到相應的提示短信﹔國家大劇院現場的大屏幕也滾動播放文明觀演禮儀的宣傳片﹔在劇院內人流量大的地方,工作人員還會在現場發放觀演手冊並講解﹔開場前,演出現場還會再次播放文明觀演語音提示,讓觀眾在各個環節都能接觸到文明觀演禮儀知識。
不過,有些觀眾不願意遵守劇院的要求,擾亂現場秩序,甚至與工作人員發生沖突。一名劇院工作人員說:“有些觀眾在觀演時打電話,當工作人員制止時,反倒說沒有規定不能在劇院裡說話。”實際上,觀演禮儀本質上是一種行為規范,是在特定場所、特定時間段內規定的禮節性行為要求。“觀演禮儀並不是為了束縛觀眾,而是為台上的演員提供一個良好的表演環境,為台下的觀眾創造舒適的觀演環境。建議觀眾掌握觀演禮儀知識,提升觀演素質。”陳淑華說。
盡快提升公眾文明禮儀素質尤為必要。劇評人、中國演出家協會會員程輝說,觀眾需要了解觀演禮儀,尤其是針對特定演出場合的文明觀演禮儀。例如,音樂會有兩項特殊的觀演禮儀:一是遲到觀眾要等曲間才能入場入座﹔二是樂章之間不能鼓掌,隻有當整首作品演奏完畢、指揮明確示意后,才能鼓掌。這兩項觀演禮儀都是為了保障音樂會演奏的完整性。“有些觀眾認為音樂家稍微停頓一下就應該鼓掌,實際上這是不對的。”程輝說。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院長、教授葉明睿也指出:“當觀眾進入劇院后,相較於日常的公眾禮儀教育,劇院所提供的臨場文明觀演禮儀提示,對提升觀眾的觀演素質更直接、更有效。”
福建漳州市讀者張舒媛建議,劇院在提示文明觀演禮儀時,可以採取更加生動活潑的形式,讓觀眾更加了解、樂於接受。有些地方劇院嘗試創新觀演禮儀的推廣方式,比如制作漫畫版“觀演禮儀小貼士”,融趣味性和科普性為一體﹔推出拼音版本,便於小朋友閱讀學習,推動觀演禮儀培養從娃娃抓起﹔推出“觀演禮儀跳跳棋”,以“觀看演出”為起點、“觀演禮儀之星”為終點,從起點到終點的每一步都是觀演禮儀的提示。這些寓教於樂的方式傳播著文明觀演禮儀,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觀眾。
嚴格落實,不斷改進劇院管理
劇院作為演出場地的提供方,應自覺承擔起維護觀演環境的責任,加強服務保障工作,改進工作方式,為演出者和觀眾提供一個良好的現場環境。
四川成都市讀者范珂誠反映,部分劇院並沒有嚴格執行觀演規定,“雖然觀演提示很詳盡,但到現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例如依然存在觀眾帶相機入場、用手機拍照錄視頻等行為。有時候劇院前排票沒有賣完,開演后會有一些后排觀眾‘擠’到前排觀看。”
一名劇院工作人員反映:“我遇到過一次突發狀況,一名台下觀眾將禮物扔到台上,差點砸到演員。劇院一般禁止觀眾給台上演員送禮物,而且扔禮物這種行為十分危險,有可能會對演員造成傷害。如果不加管控,將有更多觀眾效仿,極易造成現場秩序的混亂和不可控。”
北京昌平區讀者王振在來信中表示,觀眾素質千差萬別,在積極呼吁觀眾文明觀演的同時,演出主辦單位也要做好防范,避免一些不文明、不理智的現象發生。比如做好安全預案,設立安全區,讓演員與觀眾保持安全距離等,同時也要提升緊急情況的應對能力,制定應急預案、提前採取預防措施,保障演職人員和在場觀眾的安全。
不少劇院以“塑造優質觀演環境”為導向,採取一系列措施,讓來到劇院的觀眾都能獲得良好的藝術體驗。上海大劇院在提示觀眾保持安靜時,使用手持顯示“請保持安靜”的電子提示牌﹔上海音樂廳在二樓一排觀眾前方的台面上,貼有“請勿倚靠或攀越”的提示牌,劇場座椅旁的排號為發光排號,便於觀眾找到位置﹔南京文化藝術中心在劇場門口放置臨時置物架,方便觀眾臨時存放物品﹔江蘇大劇院、陝西大劇院歌劇廳的遮擋席均不出售,以保障觀眾的良好觀演效果。
此外,提升場務服務人員的專業性也十分重要。有些地方劇院除劇場經理外,其余服務人員均沒有經過專業訓練,隻在有演出時才臨時進行上崗服務培訓。缺乏專業、專職的場務服務隊伍,容易導致場務服務質量不穩定。上海長寧區讀者張女士建議,劇院應建設一支專業、專職的場務服務隊伍,同時適當補充臨時人員、志願者等,定期加強崗位培訓,維護好現場秩序。
形成合力,共創良好觀演環境
“長期以來,觀眾受傳統曲藝互動形式影響,在觀演形態上呈現出一種隨意、鬆散的特點。但在欣賞歌劇、舞劇等表演形式時,則不應這樣。”葉明睿說。
對此,葉明睿建議從三方面入手提升觀眾觀演素質:“首先,要加強美育。比如有些觀眾缺乏交響曲方面的知識,分不清什麼地方是樂章曲間、什麼時候一曲終了,因此沒有惡意地發出掌聲,這些行為是可以通過普及音樂教育來改善的。其次,行業可以有所作為。建議舉行業之力共同制作文明觀演的宣傳片,形成業內共同抵制不文明觀演的氛圍。最后,像在劇院大聲喧嘩這種對他人觀演權益不尊重和漠視的行為,建議加強公民素質教育。”
近年來,一些觀眾喜歡到劇院拍照、錄短視頻並分享到社交平台上。對此,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院長、教授付龍表示:“部分觀眾在演出現場錄視頻或者拍照,不僅擋住后排觀眾的視野,影響其他人的觀演感受,更重要的是所拍攝的內容是有版權保護的,隨意拍攝會侵犯版權,呼吁出台相關的規章制度來約束這一行為。”
文明觀演也是一種文明養成教育。國家大劇院場務部主管陳春輝說,當演出幕布落下,從觀眾角度看,演出結束了,但對劇院來說,謝幕並非結束,當觀眾、演員全都安全離開劇院才是結束。一場精彩的演出需要台上台下包括工作人員一起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完美呈現。如果大家多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很多矛盾就可迎刃而解。
浙江音樂學院特聘教授、藝術與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院長林宏鳴說,觀演禮儀培養的是為他人著想的心。林宏鳴曾在劇場看到一位遲到的女士,脫下高跟鞋輕輕進入劇場。那一刻,他非常感動,“劇院有助於人們素質的提升、城市文化的發展。這或許也是劇院的意義之一。”
湖北武漢市讀者李敏建議,文明觀演要從娃娃抓起。學校可以通過開展一些主題宣講會,用孩子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普及文明觀演禮儀﹔家長應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在劇院規范孩子的觀演行為。
廣西南寧市的讀者傅凌楓建議:“文藝作品對人們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希望不久之后能夠出現一些關於傳達文明觀演理念的影視劇,我相信很多人會受到文藝作品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曾宇昕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1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