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大唐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樞紐鑄就新時代“都江堰”

2013年8月9日,大唐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樞紐中控室裡傳來1號機組順利並網的喜訊,從那天起,和嘉陵江相關的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十年前,天府之國,川北大地,一群水利水電人扎根於此,胸懷“水潤民生”大局,以造福老區為己任,成功建成“大國重器”——大唐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樞紐。
十年裡,廣元立足治水興水、人水和諧,全力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被譽為新時代“都江堰”。
防洪灌溉、城鄉供水、清潔發電、攔沙減淤、梯級補償、交通航運,亭子口水利樞紐憑著一己之力,實現了嘉陵江“通江達海”,抵御了多次超大洪水,提供了清潔能源超271億千瓦時,上繳稅收超22億元,有效緩解旱情和下游用水困難,有效保障了嘉陵江一江安瀾,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作為嘉陵江干流唯一控制性骨干工程,是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四川省災后重建重點工程和“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骨干工程,是國家完善長江防洪體系的重要工程,是四川省“五橫六縱”引水補水生態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川東北干旱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撐。
工程建成以來,碩果累累,榮獲“人民治水、百年功績”工程、“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全國安全文化示范企業”“全國水利工程建設文明工地”“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全國電力企業思想政治優秀單位”“全國發電企業最美工會金牌獎”“中電聯AAAA標准化良好行為企業”“大型水電站節能減排勞動競賽先進單位”,榮獲四川省“文明單位”“健康企業”“電力安全生產先進單位”“防汛抗旱先進集體”“五一勞動獎狀”“電力行業統計工作先進集體”“縣域經濟創新發展優秀企業”等稱號。
這十年,是確保江河安瀾安居樂業的十年
嘉陵江是長江水系中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洪水陡漲陡落,沿岸百姓“十年九災”。樞紐總庫容40.67億立方米,正常防洪庫容10.6億立方米。投運以來,有效控制上游來水,並與下游城市堤防相結合,將下游沿岸農田的防洪標准由2-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下游城市防洪標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已然是嘉陵江一江安瀾的“總開關”。
投運十年,多次成功應對超大洪水。特別是,2018年7月,樞紐成功應對建國以來最大規模“7·11”洪水,將超50年一遇標准洪水削減至6年一遇標准洪水,避免了下游上百萬群眾緊急避險轉移﹔2020年成功應對“8·11”近50年一遇寬峰洪水,攔截近20個西湖水量的洪水,為統籌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江中下游抗洪作出了突出貢獻﹔2021年10月,成功應對近40多年來最強秋汛,3次攔洪消峰,最大程度減輕了強降雨造成的洪水災害影響,為戰勝長江流域防洪度汛作出了重要貢獻。多年的防洪調度、攔洪錯峰,多次得到水利部、長江委、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
這十年,是實現黃金水道通江達海的十年
嘉陵江在渠化改造前,江流曲折,灘險礁石多,航行條件差,隻能承載幾十噸的小船通過,年通過能力約200萬噸。亭子口水利樞紐建成后,梯級渠化150公裡,實現國內首個全江渠化通航,年通過能力可達4000萬噸。
2019年6月29日,亭子口投資超10億元、規模為2×500噸級的升船機工程投入試運行。近4年來,安全運送廣元周邊及陝西、甘肅貨運船舶、公務船舶及工程船舶等近500艘。相比公路運輸,河運節約了四分之三的運價,實現運載能力、運載方式、運載成本、資源節約和戰略安全多重保障,打通川東北通江達海經濟社會發展水運要塞,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要道”,支撐秦巴山區、川陝革命老區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這十年,是致力水潤山川惠澤萬家的十年
讓百姓喝上“放心水”,為生態發展注入“活力水”,是亭子口水利樞紐建設的一大落腳點。工程建成后,水質長期保持在Ⅰ類水標准的亭子口水庫成為廣元市蒼溪縣自來水主水源地,徹底解決縣城區20萬人的安全飲水及應急輸水等問題。
2016年9月,流域久旱無雨,下游城市用水出現困難,向下游補水近1億立方米,極大緩解了下游城鎮居民的用水問題。2022年四川省遭遇60年一遇旱情,面對“三最”疊加形勢,8月份,樞紐累計向下游補水超7億立方米,極大緩解了下游旱情。
此外,亭子口灌區作為嘉亭子口水利樞紐的配套項目,設計灌面371.47萬畝,年均供水量9.87億立方米,供水人口413.79萬人。據預測,一期工程建成后,灌區耕地灌溉率將由37.7%提高到71.3%,畝平均產糧將由508公斤提高到680公斤,年均增加直接收入16億元。
這十年,是全力精准扶貧共赴小康的十年
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體一位協同鍛造民生工程,踐行“為民服務”宗旨,工程移民環境投資超80億元。移民搬遷安置超3萬移民,遷建集鎮13個,復建等級公路115公裡,大中型橋梁25座,極大地改善了庫區基礎設施和移民住房等生產生活條件,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助推川東北革命老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人民生活安居樂業,為鄉村振興鋪設了康庄大道。
大唐亭子口公司響應國家扶貧攻堅工作號召,精准幫扶蒼溪縣岫雲村、三會村、四鳳村、弓燈村和友誼村相繼脫貧摘帽。其中,岫雲村“以購代捐”扶貧模式,被寫進黨中央國務院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指導意見,在全國推廣﹔三會村打造“康養旅游”美麗生態鄉村,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近5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超1.5萬元,成為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范村。
這十年,是落實清潔發電反哺老區的十年
亭子口裝機容量4×275兆瓦,是川東北調峰調頻、黑啟動主要電源點,曾多次完成能源保供任務,累計清潔發電超271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1080萬噸標准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690萬噸,為碳達峰、碳中和作出積極貢獻,為萬家燈火、能源保供提供了強力支撐。
同時,大唐亭子口公司還積極構建安全文化和家文化體系,以“本質安全、文化引領”作為“鳥之兩翼、車之雙輪”,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模式,通過構建家企互動模式,搭建起與職工家庭共守安全的“連心橋”,以“家文化”建設推動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形成了“想安全、會安全、能安全”的安全文化和“一人在崗 全家牽挂”“同心一家親 家和萬事興”的家文化,極大鼓舞了職工工作和生活熱情,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樞紐已安全運行超3600天。
不僅如此,通過亭子口水庫調節,提高下游15座梯級電站的保証出力188兆瓦、枯水期增加多年平均發電量約4.5億千瓦時。116米高的大壩攔沙減淤,延長了各梯級電站使用壽命並減緩淤積速率,改善其運用條件,有力促進流域水能有效開發、效益共享、利益最大。
這十年,是奮力科技創新二次創業的十年
大唐亭子口公司服務國家戰略,著力打造創新智慧型樞紐,踐行“能源革命”要求,全力推進水風光互補、荷源網儲一體化。
該公司“馮磊創新工作室”被評為四川省機電冶煤系統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目前擁有專利40項,創新成果20項,參編行業標准4部。特別是,“5G+水下智能巡檢機器人”作為“5G+智慧水利樞紐”項目的代表作,受到行業內外廣泛青睞,具有很好的示范和推廣意義,獲四川省科學進步一等獎、全國設備創新成果特等獎等榮譽。
亭子口壩區分布式自發自用光伏已於2022年6月投產發電,該光伏發電與壩區環境保護、職工農場等融合,形成“光伏+N”的開發模式,實現資源綜合利用連乘效應。2023年,亭子口公司充分利用有利政策,借助樞紐年調節水庫和500kV送出通道優勢,正式獲得亭子口庫區水風光互補11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開發權,為公司“二次創業”走出扎實的一步。
這十年,是打造碧水藍天人水和諧的十年
好的管理造就好的生態,亭子口水利樞紐投運十年,打造出了一方盛景。
在前往樞紐的路上,建成的綿巴高速橋梁橫跨樞紐尾水和兩側的山崖緊密結合,沿著山崖蜿蜒向前,放眼望去水清如鏡、層林盡染,孕育出嘉陵江“千年古蜀水道,七彩山水畫廊”千裡勝景。
魚類增殖放流站以一流的設施設備培育該流域珍稀魚苗,連續10年開展放流活動,累計增殖放流超400萬尾。國內首創的“水溫誘魚方式”過魚設施已完工,將幫助魚兒洄游,更有效維護天然水域生態平衡。建成劍閣縣污水處理廠,提升水庫水環境質量。配合地方政府將佔地1290畝的洄水壩料場打造為梨仙湖濕地公園,形成“水清+岸綠”的生態景觀,助推生態文明建設,2021年獲“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榮譽。
這十年,濃妝淡抹的亭子湖,見証了他們抗洪水、興灌溉、增發電、通航運的不懈努力﹔
這十年,波濤洶涌的嘉陵江,見証了他們助扶貧、保發電、強基礎、固根本的砥礪前行﹔
這十年,亭子口水利樞紐用一座大壩、四台機組,演繹出大唐攜手地方快速發展的壯美十年﹔
這十年,亭子口人用孜孜不倦、櫛風沐雨匯成了“擔當、奉獻、創新、釘釘子”的精彩十年。
走過艱難輝煌的過去,走在蒸蒸日上的如今,“建設一座大壩,護佑一江安瀾,造福一方百姓”的初衷依然不變……
不懼歲月不颶風,好似少年拉滿弓。大唐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樞紐將繼續發揮“大國重器”優勢,不斷做優存量、做精增量,“驅水”“馭風”“沐光”,源源不斷輸出“綠色動力”,扎根老區、服務老區、反哺老區,助推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為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貢獻大唐力量。(袁玉嬌)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