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記者調查

一場會,一座城 幸福成都走向世界

人民網記者 朱虹 王洪江
2023年08月09日08:5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成都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以下簡稱“成都大運會”),讓今年夏天的成都備受全球矚目。

“在美麗的中國城市成都,看這樣一場屬於年輕人的盛會,對全球是一場治愈。”對於成都大運會,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公共關系與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董關鵬教授將其比喻成一次“全球治愈”。

青春正好,不負韶華。賽場上,世界青年大學生亮相成都大運會,他們敢於挑戰,展現出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賽場外,走在成都街頭,大家一起品味快樂運動與市井煙火的獨特魅力。

回眸成都大運會,我們既看到青年與城市共成長的軌跡,也感嘆綠色低碳的中國智慧,更觸動於推門即享的幸福生活。以惠民為導向,堅持“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理念的成都大運會,已經讓運動健身、健康生活成為市民們的新風尚。

成就夢想 推動青年與城市共成長

成都大運會共有2萬名賽會志願者,分布於各個競賽場館、非競賽場館和場館運行中心,提供賽事志願服務,全面保障賽事進程平穩有序推進。

“終於,盼來成都大運會開幕的那一天。”顏宇辰是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人力資源部(志願者部)前期籌備志願者,並作為首批骨干志願者,參與了籌備工作。她說:“從提交那張小小的志願者申請表,被選為第一批成都大運會志願者中的骨干力量開始,我的青春便和成都大運會交織在一起。”

講起這些,顏宇辰仍很激動,“開幕式給我帶來的是驚喜和感動。驚喜的是,看到開幕的那一剎那,覺得加過的班、跑過的場館、不分日夜的努力和一切辛苦都煙消雲散,這是‘成就夢想’的一天。”

賽事期間,正在工作的志願者顏宇辰。 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賽事期間,正在工作的志願者顏宇辰。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大運期間,顏宇辰收獲很多,“認識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獲得了世界各地運動員、參賽官員的笑臉和點贊。我想,這對於我來說又何嘗不是一次完美的人生體驗。”

除了大學生,不少城市建設者也成為了志願者。開幕前,成都大運會志願者部開展城市志願者選拔。經過資料審核、面試等環節,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城西供電中心青年志願者張渝皎成功入選。

志願者張渝皎(前排右)從事志願服務的鳳凰山志願者服務小站。 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志願者張渝皎(前排右)從事志願服務的鳳凰山志願者服務小站。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我實現了讀書時的夢想,成了一名志願者。”張渝皎從事志願服務的鳳凰山志願者服務小站,由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承建,張渝皎全程參與設計、建設和運營,小到一個插頭,大到協調吊車,她見証小站從無到有,再到投入運營。“我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純粹的關愛,感受到了城市的溫暖。”賽事期間,電力小站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大運宣傳、賽事咨詢、城市宣傳、交通指引、臨時充電等便民服務。

中建三局西南公司的工作人員趙肖蘭也是一位志願者,她曾參與東安湖多功能體育館等場館的建設,見証了場館從無到有再到投入運營的全過程。

賽事期間,趙肖蘭(前右)負責場館內青年志願者團隊的統籌管理與服務工作。 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賽事期間,趙肖蘭(前右)負責場館內青年志願者團隊的統籌管理與服務工作。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2022年2月,經過層層選拔,我成為大運會東安湖體育公園游泳場館中心志願者管理組副經理,負責協助場館開展志願者招募及培訓等工作。”賽事期間,趙肖蘭負責場館內青年志願者團隊的統籌管理與服務工作,需要將310名入館的青年志願者們一一人崗匹配。“雖沒有時間去看比賽,但我總覺得所有的志願者、工作人員與運動員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為大家奉獻一場精彩的大運會。”

成都,一座充滿著青春與活力的城市。賽事期間,來自113個國家和地區的6500名運動員在成都大運會的舞台上追逐夢想,結下友誼,收獲成長。大運會結束后,顏宇辰要去四川大學繼續研究生的學業,張渝皎和趙肖蘭將回到原工作單位。她們實現了成為志願者的夢想,這座城市也為實現更多青年人的夢想在努力。

去年6月,擁有960余萬青年人的成都成為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之一。成都,一直在不斷優化青年友好環境,增加城市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推動青年與城市共成長。

節能循環 展示中國的綠色智慧

梳理成都大運會的辦賽“關鍵詞”,“綠色”始終是重中之重。綠色低碳的理念貫穿始終,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綠色智慧。

走進大運村生活服務中心的“風之谷”,第一眼或許看不出它獨特,但其實這裡利用傳統建筑“冷巷”原理,將多功能大廳與商務商業用房之間的公共空間打造為南北通透的半室外通廊。

大運村“風之谷”通廊。 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大運村“風之谷”通廊。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經2022年夏季實際監測,自然風穿過由寬變窄的“喇叭口”區域時流速加快,形成負壓,從而帶來更多的室外氣流,也自然帶走了室內的熱空氣和濕氣,減少建筑能耗、降低建筑碳排放。“該區域不需要空調,1年能節電7萬度,按1個普通家庭1年3600度電計算,可滿足1個家庭20年的用電量。”

不止於此,大運村以“建改結合”方式全面融入成都大學,簡化運動員公寓房間陳設,房間內除易耗品外,95%物資為租賃,可回收再利用﹔大運村餐廳本地當季蔬菜類食材簽約供應佔比超過70%,建立智慧中央廚房,實現整體產能提升30%﹔大運村裡還引入轉轉集團作為二手循環服務類供應商,解決了大型賽事大量電子設備賽后如何有效處置的難題,免費出借二手手機,實現循環。

運動員咨詢二手手機的租借條件。 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運動員咨詢二手手機的租借條件。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在“雙碳”目標的驅動下,“綠色辦賽”成為成都大運會的重要使命,在場館建設、交通出行、賽事活動服務等各個環節都看到了嚴格踐行“綠色大運”的身影。

成都大運會涉及的新建場館均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准,充分利用多元化技術手段,實現低碳、節能、環保效果的最大化,全面採用綠色建材,減少建筑垃圾和污染物的產生。例如,簡陽市文化體育中心(東來印象)作為新建場館,在設計上,按照全生命周期設計理念,採用回風系統、雨水回用系統、智能變配電系統等多種低碳節能環保設計﹔在場館的白色外牆上,分布著大小不一的六邊形孔洞,這些孔洞在實現自然通風、降低幕牆眩光影響的同時,能將幕牆的遮陽性能提升30%~60%。

航拍簡陽市文化體育中心(東來印象)。 簡陽融媒供圖

航拍簡陽市文化體育中心(東來印象)。簡陽融媒供圖

作為一場綠色低碳的體育盛會,成都還落實了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000余台新能源小車作為運動員、技術官員及媒體等的交通服務車輛,從大運村到中心城區場館的交通用車,新能源車佔比達90%,大運村內部100%使用新能源擺渡車。

大運會期間使用的新能源大巴。 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大運會期間使用的新能源大巴。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按照“源頭減碳、過程管控、末端中和”的低碳辦賽路徑,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委托具有聯合國指定經營實體資質的第三方核查機構初步核算,成都大運會在全面落實源頭減排措施后,將實現減少碳排放約2.6萬噸。同時,力爭賽后1個月發布《成都大運會綠色低碳辦賽報告》,提煉典型案例,形成大運會綠色低碳實踐遺產。

推門即享 把成都的幸福生活推向世界

辦好一場賽,提升一座城。在辦好大運會的同時,成都全面扶持產業發展,全面服務市民。

大運會改變著城市,也改變生活方式。走進成都市錦江區馬家溝片區,從靜沙北路一路向南通往大運會射擊場館所在地——成都射校射擊場館中心的路上,一個個小游園、微綠地坐落在道路兩側,順著人行步道延伸到居民家門口。

位於錦江區靜沙北路與靜康路交匯處的“鄉音拾遺街角游園”。 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位於錦江區靜沙北路與靜康路交匯處的“鄉音拾遺街角游園”。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記者來到位於錦江區靜沙北路與靜康路交匯處的“鄉音拾遺街角游園”,這是一處布局合理、空間通透、植被豐富、功能復合的城市公園。“推開窗就能望見綠樹成蔭,吃完飯在家門口就能散步鍛煉,真是讓人心情舒暢!”家住附近的魏阿姨對家門口的變化贊不絕口。

張彪是四川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安公社區的一名社區工作者,大運期間,他發現,精彩賽事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談資,社區有很多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客人。“大運會就像是大家共同的節日。社區居民們說,過去成都最火的事情是‘喝茶’‘逛街’‘吃火鍋’,現在最火的事情是登龍泉山看日出、在城市綠道騎行跑步。大運會結束后,相信還會掀起全民健身、全民運動的熱潮!”

大運盛會,全民共享。成都大運會18個項目的49座場館,36座是舊建筑改造升級而成。其實,所有場館在大運會開幕前,已率先向公眾開放。東安湖體育公園聚集著不少水上項目愛好者﹔鳳凰山體育場擁有了“金牌球市”﹔今年40余歲的城北體育館,在大運會籌備過程中,以國際A級標准“變身”,非高峰時段,市民花12元能打3小時羽毛球。在成都大運會執委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曹雪峰看來,城市功能品質提升,是大運會帶給這座城市可感可及的城市遺產。

航拍鳳凰山公園。 受訪者供圖

航拍鳳凰山公園。受訪者供圖

“投入使用至今,鳳凰山體育公園已經辦了約600場活動,累計接待約66.2萬人次。”成都大運會結束后,陸立卓又要開始為8月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成都系列活動、中超賽事等活動做准備,她所在的公司——城投萬館負責運營成都市金牛區鳳凰山體育公園。在陸立卓看來,大運會對於這座城,是一段華彩、一個新起點。

對於成都大運會,國際大體聯代理主席雷諾·艾德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不管是國際奧委會、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還是國際大體聯,我們都不能僅僅停留在組織一場體育賽事上。人們會問,它給我們、給大學、給民眾、給國家乃至地區留下了什麼?我認為,有著整體規劃理念的成都大運會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想把成都推向世界,我們想把世界帶到成都來。我在網上看到很多代表團成員活躍在街頭巷尾的帖子,各代表團不僅僅是來參加大運會的,也是來感受成都的,我覺得這才是我們承辦這屆賽事的意義。”國際大體聯世界夏季大運會主任趙晶認為,成都大運會已經成為中外運動員文化交流、互學互鑒、團結友誼的盛會。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