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尼“兩國雙園”掀“雙向奔赴”熱

30多年前,由印尼華僑投資的福州元洪投資區破土動建,成為全國第一個華僑合作開發區、全國最大的外商土地成片開發項目,有力推動了僑鄉經濟的發展。如今,以元洪投資區為中方園區的中印尼“兩國雙園”正加快建設,致力打造福建擴大開放發展的新引擎。
中新網記者近日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走進了位於元洪投資區的勝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剛生產出的魚糜制品陣陣飄香,產品涵蓋佛跳牆、魚丸、海參等多個種類。勝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施捷介紹,生產線上加工的漁獲來自3710多公裡外的印尼東爪哇省圖班市,共建“一帶一路”讓中印尼攜手共建“海上魚倉”,一端連著福清加工廠,一端連著印尼捕撈場。
成立於1995年的勝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入駐元洪國際食品產業園的企業,率先感受到中印尼“兩國雙園”建設帶來的新發展機遇。施捷說,2021年中印尼“兩國雙園”項目合作備忘錄簽署后,該公司與印尼三林集團共同開發印尼海洋漁業中心項目,首個基地已於去年投產,日產量可達50噸。
“得益於中印尼‘兩國雙園’建設,既解決了原材料穩定供應問題,還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施捷說。
相較於30多年前單向引進僑資僑力,中印尼“兩國雙園”推動越來越多的企業“雙向奔赴”。兆華水產在印尼投資建設了6000畝南美白對蝦養殖場,由印尼方負責基建、投苗、養殖、捕撈,等到對蝦養殖成熟后運到中國進行精加工,為印尼提供了5000多個就業崗位﹔長德蛋白科技有限公司計劃在印尼建設多功能大豆生產線﹔福建御冠食品有限公司一邊在元洪投資區進行海洋食品加工項目開發建設,一邊准備在印尼注冊成立國際貿易公司,開展多領域國際貿易協作等。
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戴永務認為,政策優勢、疫情趨緩等多重利好下,中印尼“兩國雙園”將對福建與印尼強化產業合作互補性、延伸優勢產業鏈和供應鏈、拓展海洋合作潛力、深化漁業緊密合作、深化雙方緊密交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目前,中印尼“兩國雙園”建設駛入快車道。今年6月初,滿載著2145噸漁獲的“魯榮遠漁運188”遠洋漁船靠泊福州港鬆下港區元洪碼頭,成為該碼頭今年來的首批遠洋漁獲。
元洪國際港口(福建)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喜明說,隨著中印尼“兩國雙園”建設提速,遠洋漁獲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接下來,元洪碼頭將進入遠洋漁獲的高峰期,預計全年將有30艘遠洋漁船靠泊,漁獲量可達5萬噸。
中印尼“兩國雙園”將打造成為雙方經貿合作的旺地和交流交融的福地。元洪投資區將匯聚五個食品產業鏈,配套臨港物流、科研創新、商務交往、跨境服務合作等四大驅動板塊,融合港口物流園、食品產業園的雙園樞紐,布局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全球食物地圖研究院等重大設施,建成中國最大的食品食材進出口集散交易中心,打造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的國際分工合作模式﹔同時,構建海陸空鐵聯運體系,創建多式聯運便捷通道、健全多層次交流交往機制,促進中印尼雙邊人員往來和物流、信息流互聯互通。
今年1月,《中國-印度尼西亞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總體方案》獲批復,將發揮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互補優勢,探索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的國際分工合作模式,打造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交流新高地。
福州市相關負責人表示,福州市將依托元洪投資區,全面加快中印尼“兩國雙園”建設,全方位推進產業互聯、設施互通、政策互惠等,努力探索打造國際經貿合作新平台、新模式、新路徑,努力打造擴大開放的新引擎。(中新社記者 龍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