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文化

6朵梅花齊聚 引9大劇種關注

看川劇文生的“跨界”魅力

2023年06月16日07:3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看川劇文生的“跨界”魅力

川劇素有“無生不成戲”之說,川劇行當中的小生與小旦、小丑,被譽為“三小”,為廣大觀眾所熟知。其中川劇的文生與武生相對,其功法對其他劇種產生過深遠影響,比如大家熟悉的戲曲中的梁山伯、唐伯虎、寧採臣、賈寶玉、許仙等,都是典型的文生形象,充滿了書卷氣。

  5月21日,一場以川劇文生為主題的活動,引起戲劇界的關注——由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省藝術研究院主辦,四川省戲曲名家肖德美工作室、四川省青年藝術團承辦的“群星璀璨·生生不息——川劇文生名家名戲專場”在成都舉行,6朵梅花同台,引來9大劇種關注。

  此次活動由國家非遺項目川劇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肖德美策劃發起。這不是他第一次策劃發起與川劇文生有關的活動,從業40年以來,肖德美拜師川劇名家藍光臨,帶著川劇文生的風採,走進100多所高校,在海內外舉辦藝術專場,傳承文生表演功法。

  6朵梅花聚首

  群星璀璨同台競技

  當天下午,肖德美穿著亮麗的淡黃色文生服飾,攜手“梅花獎”演員王超、李小鋒、朱福、虞佳、張燕,以及他的弟子等,為觀眾帶來9個節目。此次專場演出以“老帶新”的方式,展現了傳承的意義和作用。

  輕盈的踢襟風姿翩翩、從腳尖到腳跟行走如綿的柔步、持扇恭敬挽開微笑收、信步雙拂后口銜褶子……演出節目既有展示小生魅力的川劇昆腔《紅梅記·游湖》,也有川劇經典唱段《放裴》《石懷玉驚夢》,還有秦腔《金榜題名》、京劇《天道行》,尾聲節目《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表達了戲曲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展現了川劇人堅持守正創新,續寫文化自信的川劇新篇章。

  這些節目集中展示了文生行當的風流瀟洒、溫文爾雅等多樣風採。“以川劇為例,文生主要被藝術家們歸納為六種類型。”肖德美舉例,如風流瀟洒型、溫文爾雅型、瓜嗲媚秀型、商賈販夫型、氣派官生型等。但其實每種類型的演繹,都要講究“分寸感”,比如瓜嗲媚秀型的文生賈寶玉,演的時候就不能太“油膩”,這裡的“秀”,不是舉手投足像女孩子一樣,而是要俊秀,神態上是眉目清秀,性格氣質上是品格清秀,“秀”中還要有剛,要有讀書人的“正氣”,所以演員在演繹時,講話不僅要干脆明亮,還要厚實、圓潤。

  川劇文生最吸引人的,是從內而外的“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書卷氣。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川劇“小生泰斗”袁玉堃曾道出書卷氣的重要性:“所謂書卷氣,是川劇文生應工各種角色的共同特點和氣質。”文採煥發、為人質朴、有見識、有氣魄、悠然自得等氣質狀態,能在表演中展現潛在的書卷氣,如果一個演員缺乏這方面的修養,就會影響人物的精神氣質,外部形體與內在修養不統一。

  本場演出最后,著名川劇演員、“二度梅”得主陳智林遠程送上祝福,他表示,川劇文生是四川文化的特殊符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希望川劇文生能在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輝煌。”

  9大劇種祝福

  川劇文生有“跨界”魅力

  本場演出,其實也是一次川劇文生“跨界朋友圈”的縮影。

  演出由電視劇《偽裝者》編劇張勇參與策劃,成都、重慶、自貢、綿陽等多地老中青藝術家為觀眾帶來一場文化盛宴。“從藝40余年,為了這場川劇文生專場我策劃了3年之久。我主要想通過這個活動進一步擴大川劇、特別是川劇文生表演藝術在全國的影響力。”肖德美說道。

  演出特別邀請了與川劇聲腔有關的劇種代表——京劇、秦腔,並由梅花獎獲得者朱福、李小鋒親自演唱,讓戲迷一飽耳福。中國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京劇葉派傳人張堯、朱福,昆曲表演藝術家林為林,越劇著名小生演員張琳,淮劇表演藝術家梁偉平等9大劇種的名角,為此次專場演出發來祝福。

  “我早在1958年就看過藍老師的戲,藍老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我們的偶像。”尚長榮口中的藍老師,就是肖德美的師父、著名川劇文生表演藝術家藍光臨。林為林回憶,自己小時候就看了不少藍光臨、曉艇的表演錄像,川劇文生對自己的表演很有啟發性。也正是由於藍光臨無私的口傳心授,才讓肖德美從一位巴中的放牛娃走向了更廣闊的舞台,成為“梅花獎”得主。

  2018年6月,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川劇文生表演人才培養”在四川開班,吸引了30名學員報名,其中有11位學員來自全國9個其他劇種,包括京劇、晉劇、湘劇、黃梅戲等,大家都想汲取川劇文生的養分。

  川劇文生的魅力還延伸到中國古典舞蹈中。肖德美在中國戲曲學院求學時,曾受邀到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授課。中國古典舞學科創始人之一,中國著名舞蹈教育家、教授李正一回憶,肖德美當時總是熱情又不厭其煩地反復示范,優美的舞姿和翩翩風度,針對不同對象制定不同教學內容和方法,讓學生由衷敬佩。

  當時有一位叫胡岩的青年教師,被川劇文生的折扇功感染,他把川劇文生的折扇元素細細消化,融入舞蹈作品中,打磨了整整10年,最終創作出中國古典舞作品《紙扇書生》,一舉獲得中國舞蹈界專業最高獎“荷花獎”提名獎,在業界打響名聲。2019年,這部作品還登上了央視端午特別節目和2021年河南衛視的《清明奇妙游》。

  影響力背后

  源自注重“總結與歸納”的傳統

  為何川劇文生能在其他劇種頗具影響力?

  首先是保護好“根”。跨劇種的影響力離不開老一輩人的傳承。歷史上,泰斗級川劇小生人物康芷林、蕭楷成,到上世紀50年代素有“四大名生”美譽的袁玉堃、曾榮華、姜尚峰、彭海清,再到上世紀80年代的藍光臨、曉艇、羅玉中、王世澤、劉又全、劉樹德、魏益新、余開源等獨樹一幟的老一輩川劇文生藝術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風度翩翩、妙趣橫生的經典人物形象,他們為川劇文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上世紀90年代,涌現出的陳智林、肖德美、孫勇波、王超等川劇表演藝術家,以及新生代小生演員徐超、楊坤浩、王裕仁、王子豪、王耀超、陳雨潔、梁浩龍等,如今都活躍在舞台上。

  其次,還離不開藝術家們的總結與歸納。川劇文生大幕戲、折子戲劇目眾多,且風格各異。著名表演藝術家藍光臨將川劇文生歸納為六種類別。老一輩藝術家也有意識地編寫了不少有關文生表演的“順口溜”,每個功法技巧還留下了不少圖文資料。“多年來我不但得到了恩師藍光臨先生的培養,同時還得到川劇文生泰斗袁玉堃以及陳國禮、曉艇、劉樹德、張學煥等老師的培養和指點。”為總結這些寶貴經驗,肖德美還先后出版了《川劇文生功法程式教程》《川劇文生折扇、褶子、百字指法視頻教程》,后者還是川劇界罕見的以短視頻為載體的視頻教程。

  在視頻教程中,學習者可以系統地從“褶子”“折扇”“百字指法”3個方面,學習川劇表演的獨特程式技法及鮮明的個性特征。比如折扇技法,僅開扇視頻教程裡就有大約30種,再加上閉扇,一共有50多種。在“折扇篇”視頻教程中,肖德美就展示了心悅指轉扇、懼見遮羞扇、望高手翻扇、恭敬挽開扇、微笑轉收扇、瀟洒手搖扇等技法。再比如川劇中常見的“你”“我”“天”“地”“日”“月”等常見意象,也有對應的川劇文生動作。

  影響力也需要懷著開闊的胸襟“走出去”。上世紀50年代,以曾榮華、袁玉堃為代表的文生名家,赴北京、上海、蘇州等地教習川劇文生程式技法和經典折子戲﹔上世紀80年代,藍光臨、曉艇等名家多次受邀赴海內外講學傳藝,傳播川劇小生藝術。其中,藍光臨是第一位赴法國講學傳藝的川劇小生表演藝術家,余開源是第一位赴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傳藝的川劇小生表演藝術家,肖德美也帶著文生折子戲到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講學傳播。

  薪火還在延續。在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川劇文生表演人才培養”結業后,來自湖南長沙的湘劇演員庄成覺得受益匪淺:“川劇文生中的褶子功法非常精妙,書卷氣中透著儒雅,我會把這種功法運用在湘劇的日常表演中。”而參加項目的川劇青年演員王裕仁則認為:“作為四川演員能夠系統地再次認識文生,並且與其他劇種的演員進行溝通交流,才發現不同劇種都相融相生,魅力無窮。”

  傳承在課堂裡,也在行走中。肖德美笑著說:“如果文生是一場夢,我現在都還沒有停止追夢哩!”(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婷)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