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川劇藝術中心項目初驗已經完成 “川劇窩子”歸來倒計時

2023年05月14日08:02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川劇窩子”歸來倒計時

成都川劇藝術中心即將煥新歸來

全新升級的錦江劇場

新建的小劇場

  擴建

  ■東西兩側分別新建兩棟三層建筑

  ■西側包括傳統川劇表演小劇場、川劇博物館等

  ■東側包括川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驗區、悅來茶園等

  升級

  ■按照川劇專業演出的聲學、舞台要求設計,對劇場內部舞台與座椅進行了全面翻新,舞台上設置了LED雙屏,音響設備也全面升級

  提檔

  ■將呈現念茲在茲、梨園薈萃、百年茶舍、戲說人生、煙雲鉤沉5大主要功能區域

  ■打造集川劇劇目展演、川劇藝術體驗、川劇文化展示、成都人文精神傳播等為一體的城市文化綜合體

  走到錦江區華興街,遠遠就能看到一座正紅色的醒目建筑,這就是完成煥新的成都川劇藝術中心。作為《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目標任務責任分解方案》中重點工作任務中的一項,成都川劇藝術中心項目初驗已經完成,進入歸來倒計時,這是記者5月13日從項目現場了解到的。

  更大了!

  增建小劇場、博物館

  還有非遺傳承體驗區

  說起成都川劇藝術中心,就必須先了解始建於清末的悅來茶園,它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近代川劇史上最重要的演出團體“三慶會”(后發展為成都市川劇研究院)曾在此萌芽,1954年至2019年,悅來茶園多次修繕、改道開門,一旁還擴建了錦江劇場和成都川劇藝術博物館。幾乎每一代著名的川劇藝術家、不少戲曲界梅花獎獲得者、民間戲曲藝人都曾在此演出,被西南票友們親切地稱為“戲窩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來的悅來茶園、錦江劇場內的演出設施已較為陳舊、功能也比較單一、場地相對狹小。2019年,隨著新一輪城市更新的實施,成都市政府決定啟動“成都川劇藝術中心改擴建項目”。

  據成都川劇藝術中心改擴建項目經理、成都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趙道俊介紹,改擴建后的川劇藝術中心總建筑面積達22864平方米。“整個項目在保留原有錦江劇場的同時,東西兩側分別新建了兩棟三層建筑,通過架空廊道橫跨老劇場,使整個項目連為一體。其中,西側包括傳統川劇表演小劇場、川劇博物館、排練廳及辦公區﹔東側包括川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驗區、悅來茶園及包間、川劇音像制作室、川劇閱讀試聽室、川劇信息傳播中心、川劇藝術策劃中心、演員接待中心等。”

  戲迷們熟悉的悅來茶園從錦江劇場西側搬往了東側二樓。同時,成都川劇藝術中心增建了一個約有360個座位的小劇場,和大劇場錦江劇場差別化定位,形成“雙劇場”格局。

  更美了!

  穿上“川劇紅”外套

  33幅“紗幔”添詩意

  正紅色,官式建筑——這無疑是煥新后的川劇藝術中心外觀上最顯著的兩大特色。中建西南院設計二院總建筑師郭穎表示,官式建筑外觀大面積使用的正紅色,不僅是“川劇紅”,而且也象征了川劇飽滿濃烈的藝術特征。

  細看之下,才發現正紅色“外套”其實是由三層鋁型材構建而成。“整個建筑一共有四萬多塊鋁型材,每一塊都是中空的,截面為60毫米×60毫米,長度約400毫米。”川劇藝術中心改擴建項目工程師劉鴻浩告訴記者。在天氣晴好的時候,紅色格構會表現出別致的光影與質感。

  而在正紅色的“外套”之上,還挂有33條“紗幔”。看上去視覺效果飄逸朦朧的“紗幔”,沒想到是不鏽鋼材質的。細細一看,每幅“紗幔”都像由“鉤針”技藝完成的作品,隻不過材料由織線變成了不鏽鋼絲,在視覺上形成了雙層“紗幔”的肌理,增加了詩意的美感。

  雖然遠遠看上去清逸靈動,但其實每一幅“紗幔”的重量都達到了200公斤!“每一幅完整的‘紗幔’都是由三段拼裝完成的,中間用鋼絲串聯。每一塊‘紗幔’先吊裝上去,工人師傅再在上面進行拼裝。上、下則是用定制的連接件固定。整個建筑一共有33塊‘紗幔’。”劉鴻浩向記者介紹道。

  更現代了!

  舞台音響等全面升級

  打造城市文化綜合體

  在這裡,除了“顏值”提升,功能也進行了提檔升級。走進川劇藝術中心的錦江劇場,聲光電設施正在進行調試。“在升級改造中,按照川劇專業演出的聲學、舞台要求設計,對劇場內部舞台與座椅進行了全面翻新,舞台上設置了LED雙屏,音響設備也全面升級。”趙道俊向記者介紹。

  在百年川劇“戲窩子”升級的同時,也將煥新消費模式與藝術體驗,吸引更多客流。“改擴建后重新開業的川劇藝術中心將呈現念茲在茲、梨園薈萃、百年茶舍、戲說人生、煙雲鉤沉5大主要功能區域。中心將繼續傳承川劇之源的文化稟賦,以繼承和弘揚川劇文化為第一要務,打造集川劇劇目展演、川劇藝術體驗、川劇文化展示、成都人文精神傳播等為一體的,以場景為板塊、以沉浸體驗為形式,容納川劇藝術、民俗文化、非遺記憶、文創產品為一體的城市文化綜合體,成為外地游客來蓉后進行文化體驗的必達目的地。同時,探索傳統和時尚在這個舞台相遇,以各類藝術展與節慶活動,吸引年輕人重新接近、認識傳統精粹之美,讓‘川戲窩子’不再是老一輩的專利,更是年輕人的時尚聚點。”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后,這裡有正宗的川劇藝術表演,也有記憶中老成都的茶戲生活,更有以川劇為主題的咖啡、酒吧、文創店、時尚音樂與動漫主題聚會……(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袁弘 文/圖)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