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大代表聯絡站建在茶館裡

“去年我們筍農的竹筍銷售額較前年有所增加,今年社區有沒有謀劃,幫我們拓展更多的銷售渠道?”2月1日,都江堰市蒲陽街道團結社區,春節后第一場壩壩會上,居民楊學雲首先提問,團結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左順勇認真做記錄。
壩壩會舉辦地位於團結茶館,這裡也是團結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所在地。每個代表接待日,駐團結社區的都江堰市人大代表都會聚在茶館裡。“平時,我們不定期到茶館和群眾‘擺龍門陣’,收集社情民意。”都江堰市人大代表吳春梅說。
拉近距離
收集社情民意,已開展相關活動40余次
團結社區四組,紅磚牆、木門,古朴的團結茶館掩映在蒼翠竹林間。
團結茶館由原成都青城鋼鐵廠遺留的配電房改建,建筑面積100余平方米,於2021年開張營業。74歲的村民汪宣富是茶館常客,常與鄉親們一邊喝茶,一邊議論社區裡的大小事。漸漸地,社區干部、人大代表都喜歡來茶館裡坐一坐,在這裡傾聽群眾聲音,了解群眾需求。社區甚至將一些會議搬到茶館裡,讓老百姓參與,很多事就在輕鬆的氛圍裡解決了。
“干脆把人大代表聯絡站也建在茶館裡。”有人建議,隨后,社區按照人大代表聯絡站規范化建設要求,在團結茶館完善了代表聯絡站的制度、標識標牌等。“把聯絡站搬進茶館,但代表聯系機制不能變。”左順勇帶著記者進到茶館大廳,“人大代表聯絡站”7個字挂在牆面正中,兩名都江堰市人大代表姓名、職務、電話號碼、接待時間都標在桌牌上。
團結社區圍繞蒲陽街道人大工委年度工作要點,結合社區實際制定年度接待計劃。每到代表接待日,兩名都江堰市人大代表都會來到茶館收集社情民意,並將大家意見和想法記錄后提交社區兩委班子討論解決,處理結果定期在茶館公示欄公示。
“在這裡接地氣,更有交流氛圍。”吳春梅說,兩年來,都江堰市人大代表在團結茶館開展接待、政策宣講、協商議事、座談交流等40余次。
提升效率
暢通渠道,解決民生問題29個
茶館嘈雜的環境是否會影響人大代表履職效率?吳春梅給出了否定答案。
吳春梅說,聯絡站遷至團結茶館后,她在閑暇時會到茶館轉轉。去年,8組居民唐其貴在茶館裡和吳春梅反映了村道問題:兩個安置小區間連接道路長650米,寬度隻有約2.5米,無法“錯車”,隨著兩個安置小區間車流、人流的增加,交通不方便也不安全。
吳春梅將問題提交團結社區后,經過多方努力,這條村道拓寬工程於1月20日正式通車。“現在這條路有了名字,叫‘連心路’。”左順勇和記者來到距團結茶館不遠處的連心路實地測量,道路已拓寬至5.5米。
通過高效的溝通渠道,團結社區針對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迅速抓落實、做到位。
近年來,團結社區道路裡程增加9.5公裡,有效打通群眾“致富路”的“最后一公裡”﹔完成全域路燈、監控、WiFi覆蓋,整治堰渠,修建垃圾池,美化道路景觀,城鄉面貌煥然一新﹔通過實施美化工程,建成“團結鄉村公園”“團結綠道”,“公園社區”雛形基本形成。通過團結茶館這個社情民意“直通車”,社區已解決各類民生問題29個。(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