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目前,納稅人已可填報個人養老金扣除信息——

給個人養老金稅惠算算賬

本報記者 汪文正
2023年01月17日09: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2023年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填報開始了!不少人發現,除了和往年一樣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之外,“個人所得稅”APP增加了“個人養老金扣除信息管理”功能,納稅人導入個人養老金扣除信息,就可在個稅預扣預繳或匯算清繳階段進行稅前扣除。

  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並進行繳存、投資、領取等,能省多少稅?我們一起算算這筆賬。

  

  繳存當年抵扣個稅基數,每年最高12000元

  個人養老金制度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這種“政府政策支持”,很大程度體現在稅收優惠政策上。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稅收優惠政策是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計劃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個人養老金的個稅遞延模式下,“國家讓渡了當期稅收收入,將個稅征收推遲到幾十年之后賬戶持有人退休時再補繳,目的是激勵國民建立個人養老金。”

  稅惠支持首先體現在繳存階段。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明確,個人所得稅政策對個人養老金實施遞延納稅優惠,在繳費環節,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每年12000元的限額標准,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副秘書長孫博分析,針對繳存個人養老金實施的個人所得稅優惠支持政策,“可以理解為在贍養老人等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外,增加了個人養老金扣除項,額度是每年12000元。隻不過,這項扣除資金必須進入專門的賬戶進行養老投資,直到退休才能領取。”

  在北京市一家國企工作的方琳年收入30余萬元,對比是否參加個人養老金的兩種個稅繳納情況,她算了一筆賬:“按照年薪30萬元計算,不算專項附加扣除,扣除6萬元起征點、6萬元社保公積金,繳稅基數就是18萬元,乘以20%的適用稅率,再減去速算扣除數16920元,我全年應繳個稅19080元。”

  方琳發現,如果自己每月繳存1000元個人養老金、用足每年12000元限額,基數在進行稅前扣除后就降至16.8萬元,這時全年應繳納個稅為16680元,“算下來,如果頂格繳費參與個人養老金,我每年就可節稅2400元,這還僅僅是繳存環節的優惠,沒有算上投資和領取環節。”方琳說。

  這一水平不是在繳存環節享受稅惠的“天花板”。據了解,居民參與個人養老金,最高每年可節稅5400元。專家分析,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對於中高收入人群吸引力較大。按照中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制,計算應納稅額時採取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居民收入越高,參與個人養老金節稅的效果就越好:例如,當居民適用最高一級個稅稅率即45%時,稅前在綜合所得扣除12000元后,應納稅額比不參與個人養老金的情形減省5400元。

  領取時繳稅稅率較低,單獨按3%計征

  遞延征稅模式下,繳費和收益環節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將納稅義務遞延至養老金實際領取環節,降低投保人當期稅務負擔。

  在領取環節,稅收優惠力度也不小。財政部、稅務總局明確,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並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這個“3%”是什麼水平?對比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時的老政策看,此前對個人領取商業養老金征稅,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稅,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稅,最終領取環節的實際稅負為7.5%。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認為,將領取個人養老金收入的實際稅負由7.5%降為3%,以“真金白銀”提高了群眾的受惠程度。

  雖然3%的稅率不高,但不少居民有疑問:個人養老金在繳存環節享受了稅收優惠,但領取時還要繳稅,這樣“一來一回”還劃算嗎?

  專家指出,領取時稅率定在3%,提高了個人養老金對月收入在5000元至8000元(即年收入介於60000元至96000元)之間人群的吸引力。

  據了解,全年綜合所得略高於60000元起征點的人群,繳納個稅適用稅率為3%,與個人養老金領取時稅率相等。業內人士分析,這部分人群將當期部分收入放入個人養老金賬戶,未來領取時按3%的稅率遞延納稅,僅從稅負上看屬於“不賺不賠”,但綜合考慮到投資收益等因素,仍然值得參與。

  “當期個稅稅率為3%的人,參加與不參加個人養老金的稅收效果是一樣的。但個人養老金可投的專屬養老金融產品具有費率優惠,參加仍有好處。比如個人養老金可投的公募基金,管理費和托管費直接打了五折,且不收銷售服務費、豁免申購費和部分贖回費。”孫博說。

  同時,對於月收入高於8000元(年收入高於96000元)的人群而言,參加個人養老金、享受稅收優惠則是“穩賺不賠”。

  30歲的余海波參加工作5年,每年到手收入10萬余元。“年輕人剛性支出比較多,收入勉強夠花,原本沒想參加‘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但仔細看了手機銀行的產品介紹,還是決定參與,即使不頂格交,也算個人理財的一步閑棋。”

  余海波介紹,自己的收入水平適用個稅稅率為10%,“我准備第一年往個人養老金賬戶放夠12000元,退休領取時,即使要做遞延納稅,10%與3%之間也有7個百分點的稅率差,我仍可節稅840元。假如我每年都能頂格放12000元,連續繳存30年,就能享受25200元的稅收惠差。此外,我還能從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理財產品中獲取長期投資收益,這個年化收益率很可能也比3%高,即使考慮通脹也不虧。”

  不過,有專家指出,參加個人養老金享受稅惠並非對所有人群都劃算。由於個人養老金在領取時不並入綜合所得、單獨按3%的稅率計稅,也就不受個稅起征點影響。對全年綜合所得低於個稅起征點的居民而言,目前並不適合投資個人養老金。

  啟動首月超1000萬人開戶,稅惠政策“磁力”強

  在個人養老金快速“鋪開”過程中,稅收優惠向不同年齡段和收入水平的人群釋放了強勁“磁力”。

  年過五旬的上海市民沈桐收入較高,第一時間開通了賬戶。沈桐發現,頂格繳納個人養老金后,僅繳存階段就能享受每年4000余元的節稅,“領取時個稅稅率3%,等同於現行超額累進稅制下最低一檔稅率,同樣很劃算。”

  據了解,個人養老金制度已在全國36個先行城市(地區)實施,凡是在先行城市建立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的勞動者,都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人社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個人養老金去年11月25日啟動實施后第一個月,就迎來超1000萬人開通賬戶,開端總體良好。

  “通過實施個稅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居民參與其中,有利於提高居民的自我保障意識,也有利於發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推動建設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李旭紅說。

  截至去年底,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在內的23家銀行已開通個人養老金業務。記者發現,相關銀行大多已在手機銀行APP詳細介紹了個人養老金相關稅惠政策,用戶在線上完成開戶后即可購買相關理財產品。

  不少銀行結合稅惠支持等配套政策,為客戶提供針對性服務。

  寧波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可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5家城商行之一,寧波銀行將以家庭為單位向客戶提供養老規劃服務,並為企業單位規劃渠道專案,結合個人養老金政策,為渠道客戶提供綜合服務方案。

  總體看,稅收優惠體現在個人養老金繳存、投資、領取的全過程中。

  “在現行制度設計下,稅惠政策不僅體現在繳存、領取這兩個環節,在投資環節也有體現。”沈桐分析,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對有能力、有意願進行長期投資的人很具吸引力,“封閉管理、靈活繳存,沒有當期壓力。本金加上投資收益,積少成多,能夠為老年生活增加不少保障。參加工作年頭久的,現在開戶也不遲!”

  如果在個人養老金繳存金額較少、投資收益很高,是否會出現領取時稅負增加的情況?

  孫博表示,測算表明不存在此類情況,“若個人所得稅當期繳納而非遞延納稅,看似隻對本金征稅,但納稅部分本可產生同樣高的收益,因此當期繳稅實際上暗含了對未來收益預征稅。”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