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聲音檔案、野貓圖鑒、商店櫥窗、隱藏菜單……

這群人為成都老街寫了份獨家“觀察筆記”

2023年01月03日08:02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群“90后”“00后”為成都老街寫了份獨家“觀察筆記”

“撐展”,是“90后”祝賀給自己團隊起的名字。在四川話裡,與“撐展”諧音的意思是說做人做事呈現得“漂亮”“舒服”“平整”。2022年11月的每個周五,這群“家門口的撐展青年”,都在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的蓓蕾社區,幫助遠離兒女的老人們使用電子產品、數碼產品。不遠處的牆上,是這群年輕人做的《街邊日報》,他們引用了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的《生活在別處》為題,路過的行人閱讀這份文創產品,會發現隻屬於這個社區的原創故事和觀察筆記。

A“撐展”?老社區裡有扇被推開的玻璃門

“撐展”坐落在成都市彩虹街4號,主理人祝賀說,這裡原來是一家推拿按摩店,如今這裡有一扇玻璃門,門上的招牌是“撐展”二字,裡面是3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門口放了一把長的老竹椅。不到20米的小巷外,就是趙雷《成都》裡唱的小酒館所在的玉林西街,房租是彩虹街的3倍。

祝賀說,他兩年前才到彩虹街的時候,這條街上有不少五金店、茶坊、按摩店、裁縫店、服裝店,有一種令人安定的老街生活氣息。如今,這條街上,這些老店鋪之間錯落分布著年輕人喜歡的書店、咖啡廳等。

有意思的是,“撐展”才扎根彩虹街時,總有街坊鄰居會覺得好奇,這個店看起來也不像是賣吃的,也不是賣喝的,不賣日常用品,白天經常到半晌午門都沒開,夜裡多晚了燈還亮起,取個名字又是四川方言,它到底是干啥子的呢?腼腆的路人會駐足停留、暗中觀察,膽子大的街坊,有時就坐在門口竹椅上玩,還會推開這扇玻璃門,和這群年輕人聊聊天。

蓓蕾社區黨委副書記包慶也是其中之一,他關心著社區每絲細微的變化,於是也帶著疑惑推開了這扇玻璃門。后來他才了解到,原來“撐展”是個文化藝術空間,這群年輕人主要是做一些青年文化創意活動。包慶向團隊拋出橄欖枝,希望他們能夠融入老社區的營造中。

這個推開“玻璃門”的瞬間,對“撐展”團隊有點“決定性瞬間”的意味,因為在此之后,老社區的煙火氣和年輕人的思考,城市在地化更新與老社區改造,展開了一系列有意思的碰撞。

B當“這屆”年輕人開始喜歡老街

祝賀團隊裡有近10個小伙伴,都是“90后”“00后”,有的是海歸學子、有的是高校設計與文化專業的畢業生。他們沒有選擇去北京、上海、深圳“快速生長”,而是選擇停留在成都這座生活節奏較慢的城市。

團隊的日常工作是“掃街”,伙伴們常常背著相機、挎著背包分成幾組和不同主題,和商販、店家聊天。蓓蕾社區的街道也不長,所以多“掃”幾次街下來,團隊成員都克服了“社恐”,已經幾乎和街邊每家每戶的老板打成了一片,他們知道哪些餐館有自己不在“大眾點評”上的隱藏菜單,熟悉每條街上每隻野貓的性格,他們和正在買菜的叔叔大爺孃孃學習“選菜秘籍”,收集這條街道從清晨到黃昏發出的聲音,還有一對賣菜的父子最喜歡深夜打籃球……這些最后做成了一份“指南”和“觀察筆記”。

有成員覺得手機佔據了大家太多的視覺注意力,於是細心地錄下老街區裡“被忽視的日常”聲音,這裡藏著不少記憶與時光。以一天的順序為軸,最先叫醒這條老街的是環衛工人沙沙掃地的聲音,到了上班點人行道上就有了共享單車的鈴聲,上午社區裡的老人家開始用老式錄音機播放節目,午飯后打麻將、打乒乓球的聲音也多了起來……這份“聲音檔案”出現在蓓蕾社區,也是四川不少街區“被忽視的聲音”。

由於這些記錄越來越多,每次以紙質或牆面繪畫的形式呈現在蓓蕾社區裡,也有越來越多的住戶、游客了解到這群年輕人。有些社區的長輩開始不理解這群年輕人到底要做什麼,后來看到自己的故事和照片放在雜志裡,找他們要照片,帶著一絲炫耀說“自己被報道”了。慢慢地,這份觀察記錄成了社區不少老百姓惦記的“文化小點心”,幫他們了解或許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身邊故事,也幫外地來玉林玩耍的游客提供了一份鮮活的“逛吃玩耍”指南。

團隊成員何亞芬做過一期“櫥窗上的維納斯”的故事,用照片記錄蓓蕾社區的服裝店模特。剛好做這個選題時,她拍下了一個小女孩在店裡偷偷試媽媽高跟鞋的畫面。后來小女孩的母親看到文章后找到她,想要到原片。因為她平時工作比較忙,給孩子留的生活照片並不多,有趣的照片就更少了,所以非常感謝團隊。還有的阿姨非常喜歡這群年輕人,讓喜歡宅在家的程序員兒子多出來交交朋友,感受生活。也有年輕人對老社區的氛圍和文化活動感興趣,從郫都趕來,感受這份深入了解老社區的寧靜。

C在城市一隅,關心我們“附近的生活”

《街邊日報》只是“撐展”做在地化的青年文化傳播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團隊還要幫助社區設計老黨員工作室、打造青年文化會客廳的主題街區,策劃建黨100周年活動、做一些民意收集活動,等等。

年輕人被老社區治愈,蓓蕾社區融入了年輕力量以后,整個社區變得更豐富多彩起來,大家也越來越關心自己“附近生活”的變化。網絡時代,大家可能會關心千裡之外的大事件,也會關心自己身邊親朋好友的親密關系,但常常在“附近的生活”這塊,往往是缺失的,漠然的。有時候社區想知道年輕人到底喜歡什麼,老人家缺什麼,特殊群體需要哪些幫助,其實渠道並不通暢,信息也並不對稱。年輕人有想要表達的,有想要貢獻力量的,有時候卻隻能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抒發。有了更多融入老社區的年輕人之后,他們彼此的視角被打開,“撐展”搭建起年輕人與社區之間溝通的橋梁,並用青年的創意反哺社區,去解決大家身邊的日常問題。

2022年7月,他們邀請社區居民在活動區域寫便利帖,寫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社區的樣子。令整個團隊包括蓓蕾社區工作人員意外的是,原來有很多人對“狗屎”問題非常在意,希望社區居民能夠文明養犬。“這個意見是以前我們從來不知道的,更不知道原來這個問題其實困擾了許多社區住戶。”祝賀說,團隊把這個信息反饋給了社區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從3000多張便利帖上搜集大家的“聲音”,也反思著自己的工作。

比如文明養犬,社區接到反饋以后,聯合社區內更多像“撐展”一樣的年輕人團隊,開始做了一系列可愛的寵物卡通插畫,用活潑的方式叮囑大家文明養犬,“遛狗拴繩、嘴套跟上。”“要有責任心,不遺棄,生病就醫。”現在,蓓蕾社區成為成都少有的“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被媒體評價為:“有規矩,很柔軟,還挺年輕。”

蓓蕾社區也成為一個不僅具有老街巷風味,還具有青年創意特色的所在。

人物名片

“撐展”團隊

“撐展”這個名字,是團隊主理人祝賀在吃火鍋的時候和朋友聊天“聊”出來的。“我記得那次吃火鍋,大家有一搭沒一搭地說,不知道說起什麼,就提到了‘撐展’這個詞。”他當時正在做青年文化的研究與創意,自己又是四川瀘州人,一下子就懂了這個詞的“妙處”,於是就決定給團隊起名“撐展”。(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婷)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