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安:回望來時路 邁步新征程

《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發布,廣安全域納入重慶都市圈,川渝高竹新區稅費改革成果入選黨的二十大“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合廣長協同發展示范區、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建設縱深推進,川渝合作示范區建設打開新局面……
全球最大雙甘膦生產基地——廣安市和邦生物年產50萬噸雙甘膦項目在廣安經開區新橋化工園區開工,總投資118億元的利爾綠色植保系列項目落戶廣安經開區,廣安市一年引進兩個超百億項目……
打響同城融圈交通三年大會戰,完成交通投資80億元,全市第一條高鐵——西渝高鐵廣安段正式開工建設,廣安機場取得預可研報告行業評審,實現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全覆蓋……
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廣安市代表團取得建地設市以來最好成績,成功取得省第十五屆運動會舉辦權﹔大型原創現實題材話劇《平凡英雄》在央視戲劇頻道首播並在全國引起熱烈反響……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廣安市新建公辦幼兒園30所,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20所,“雙減五提”廣安模式在全省推廣……
2022年的腳步漸行漸遠,回望過去一年,一串串堅實的腳印、一組組鮮活的數字,都一筆一畫記在了全市黨員干部的初心裡,映在了老百姓幸福的笑臉上。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廣安市經濟提速升位、跨越趕超的攻堅之年。廣安將如何搶抓國家新一輪區域重大戰略機遇,擘畫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以及部門、園區、企業、市民等,圍繞如何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市委六屆六次全會精神落地落實、未來發展目標如何實現等方面,暢談過去一年取得的成效,以及對市兩會的殷切期待和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建議。
凝心聚力 推動市委全會精神落地落實
“2022年,我們全力爭取到廣安市全域納入《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規劃》直接點名支持廣安事項56處、間接涉及82處,比重慶21個區任何一個都多。”市人大代表、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包永紅說,不久前召開的市委六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把融入“雙核雙圈”作為戰略牽引,堅持交通先行,深化產業協作,共建發展平台,推動跨省域深度融合發展和高水平建設川渝合作示范區。
市發展改革委將務實推進同城融圈,對標對表、細化落實《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和市委全會《決定》,“清單式+項目化”制發年度重點任務清單,統籌推進廣安市2023年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項目。持續強化項目、政策、資金爭取力度,謀劃儲備一批合作共建重大項目,指導合武共建產業園、合川岳池醫藥健康產業園建設。
“近年來,廣安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特別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存在服務不到位、流程不科學,辦事程序繁瑣、辦理冗長、多頭跑等問題。”市政協委員、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副主任(兼)李壽喜建議,審批部門要嚴格落實相關審批制度,加快建立政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同時,強化服務意識,建立工程項目幫辦代辦服務,變被動受理審批為主動服務審批,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市政協委員、武勝縣清平鎮林山村黨總支書記、主任,武勝紅瑜家庭農場負責人譚倩的關注點是促進農民工就近就業。她告訴記者,多年來,外出務工是很多農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當前,隨著東部沿海等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梯度轉移步伐加快,對技術含量偏低的普通工種需求減少,這給農民工就業帶來嚴重沖擊。譚倩建議因地制宜,優化各類園區的產業布局,著力培育一批區域經濟引領作用突出的重點企業和行業競爭力較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此帶動勞動密集型產業提質增效,擴充縣域吸納農民工高質量就業容量。同時,希望政府能夠認真落實擔保貸款、貼息補助等各類創業扶持政策,引導有資金積累、技術專長和市場信息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抱團發展,並提供一批功能完善、環境優良的創業園區和創業孵化基地,實行創業服務“一站式”辦理,確保進園創辦企業可以“拎包入住”,更好地以創業帶動就業。
“如今,發展清潔能源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一直是市民熱議的話題,也始終是我關注的焦點。”在市政協委員、華蓥市工商聯執委、四川正輝科技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龍大雙看來,加大新能源產業發展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構建新能源產業體系,能夠有效推動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他表示,接下來,將繼續關注新能源產業發展,搶抓新能源發展機遇,積極發展“光伏+鄉村振興”模式,做好鄉村節能減排工作,推動建設美麗鄉村。同時,還將聚焦民生領域,圍繞食品安全問題積極提交委員提案。
“作為一名基層政協委員和司法行政工作者,在過去的一年裡,我見証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法治廣安建設取得的明顯成效,這也讓全市人民對法治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大局安全穩定充滿了期待。”市政協委員、岳池縣司法局法治調研督察股股長張明杰說,兩會是透視經濟發展的窗口,是聯通社情民意的橋梁,也是全面部署、推動全市新一年工作的重要渠道。她期待並建議市兩會期間,能夠把“如何提振市場信心”作為研究討論的重中之重,這將有助於消除社會面對全市經濟運行的種種疑慮,同時也能向各類市場主體釋出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的強烈信號。
生物醫藥產業是岳池縣的主導產業之一。過去一年,岳池縣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緊扣“項目攻堅年”主題和各項任務指標,全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全年共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0個,其中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個,提前完成市級目標任務。市政協委員、岳池縣經合中心主任何超群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夠加強對岳池縣醫藥、醫美等產業發展的幫助和指導,統籌全市土地、環境容量等要素指標,推動完成岳池朝陽化工園區擴區工作,爭創全國綠色原料藥生產基地,助力醫藥產業提檔升級,打造醫藥產業發展高地,使之成為廣安產業發展的亮麗名片之一。
民生福祉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進人民福祉、推動共同富裕是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近年來,廣安市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廁所革命示范村建設44個、改造農村戶廁13271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3.7%,農村人居環境得到天翻地覆的變化。”市人大代表、華蓥市高興鎮物流園區污水處理廠工人吳六江說,但為了加快推進工作,基層及相關部門代替農村居民成為建設主體,導致衛生廁所建好后,有的居民不願參與、不願維護,直接影響了建成后的使用效果。
對此,吳六江提出,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村居民對農村人居環境重要性的認知水平,培養其責任意識與參與意識,推動農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同時,明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功能定位,一方面避免“越俎代庖”,另一方面充分調動廣大農村居民的積極性,使他們真正成為主體。
市政協委員、民盟前鋒區支部副主委,前鋒區醫保局局長桂友生今年特別關注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長的不良心理狀況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如何加強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社會問題。”桂友生建議,加大對廣大學生家長的心理健康輔導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為所有育齡家長開設家長課堂,普及抑郁症、不同年齡段兒童成長規律和心理特征相關知識,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提高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水平,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呵護學生健康成長。
“節慶活動是凝聚人氣的快捷通道,但此前受各類因素影響,廣安市華蓥山旅游文化節、廣安國際紅色馬拉鬆賽、嘉陵江龍舟文化節等眾多群眾喜聞樂見、參與性強、影響力大的文化節慶活動停辦或中斷,其中許多都是源遠流長、廣受好評的群眾性活動。”市人大代表、武勝縣沿口初級中學教師陳凱認為,市委六屆六次全會把搞建設抓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通過舉行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熱情召喚八方賓朋,有助於激發社會活力,提振民眾信心。
此外,節慶活動也是提升形象的最佳窗口,能夠讓廣安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蘊、城市面貌、開放形象等得到廣泛傳播和全面推廣,讓廣安的山水和文化真正“亮”起來。陳凱希望,政府能充分激發各地舉辦節慶活動的積極性,並在全市范圍內選取一批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代表性節慶活動進行重點打造,做成有省級乃至全國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近年來,廣安堅持‘亮山亮水亮文化’理念,城市建設得越來越好,但隨著現在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在城區找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卻讓人很發愁。”市民周敏建議政府在停車場、加油站、賓館、商場、機關單位等地,也配套安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難問題。
作為一名醫藥衛生界別的基層政協委員,市政協委員、民盟前鋒區支部副主委、前鋒區第二人民醫院主任中醫師柏明華最關注的是基層醫院軟硬件建設以及社區醫療衛生和居家養老醫療護理服務最后一公裡的問題。柏明華介紹,目前,廣安市共有80.7萬老年人口,7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還有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他們不同程度需要醫療護理服務,居家醫療護理服務需求也越來越大。柏明華建議,加強基層醫院和縣域次級醫療中心建設。針對居家養老醫療護理服務短板,建議擴大居家醫療護理服務供給,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通過“互聯網+護理服務”、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方式,為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護理服務,並推動醫療護理服務向社區、家庭延伸,試點建設“家庭照護床位”。
此外,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以及部門、群眾還圍繞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市人大代表、廣安區興平鎮便民中心主任余海燕建議,加大對農村發展產業的扶持力度,希望相關政府部門適當給予政策、資金支持及專業輔導﹔市政協委員、市僑聯副主席、廣安市農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游中杰建議,能夠解決農業發展后勁不足問題,特別是農產品加工和水果保險問題,出台優惠政策助力鄉村振興。
接續苦干 同心書寫奮進新篇章
壯美的歷史畫卷,總是在砥礪前行、接續奮斗中鋪展。廣安如何扛起使命責任,推動各項部署落地見效?代表、委員、部門這樣說。
“財政系統將錨定市委六屆六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忠實履行財政職能,為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區,打造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貢獻財政力量。”市政協委員、市財政局局長鄧建軍表示。2023年,財政將鉚足干勁,圍繞“加壓奮進、量質齊升、聚力成勢”的工作取向,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當好發展的先行軍。瞄准中省政策取向和投資方向,全力爭取更多轉移支付、債券資金,為廣安發展建設籌集更多真金白銀﹔圍繞做大財政蛋糕,強化重大稅源培植,深入挖掘增收潛力,鞏固財政收入持續向好的態勢﹔圍繞推進“項目突破年”,統籌政府財力,加大重大產業、基礎設施、民生社會事業投入,為經濟社會發展添后勁、增動力﹔圍繞加快完善現代財政體系,持續深化財政改革,強化財會監督,提高資金使用績效,確保財政管理繼續走在全省第一方陣﹔圍繞保持財政穩健運行,平衡好促發展與防風險的關系,加強“三保”、政府債務等風險預警監測和防范化解,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努力在新的一年書寫財政事業新篇章。
“剛剛過去的2022年,全市工業戰線大力實施‘四大戰略’,積極應對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沖擊,堅持抓產業、推項目、優存量、促增量,1—11月全市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3.51億元,新建標准廠房74.44萬平方米。”市經信局局長羅銀華表示,下一步,市經信局將堅持重點突破,實施“雙百”工程,全力以赴抓好百億產業鏈、百億企業培育,並集中要素資源,聚力培育“1+6”優勢產業。
“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將以中國現代化開路先鋒的擔當,緊緊圍繞同城融圈、優鎮興鄉、品質主導、產業支撐‘四大戰略’,加快構建同城融圈、鏈接雙核、融通全國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市人大代表、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葛勇表示,下一步,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部署,加快構建同城融圈、鏈接雙核、融通全國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抓好項目建設,為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廣安提供堅實的交通支撐。
“接下來,川渝高竹新區將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跨區域協作的高水平示范樣板。”市人大代表、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廣安市委副秘書長唐家文表示,新區將在現代基礎設施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以及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時代答卷中打頭陣。全力推進南北大道三期及其連接線、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骨干道路建設,加快融入重慶一小時交通圈﹔聚力發展以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為主攻方向的先進制造業﹔深化公共服務重點領域改革,推動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縱深推進跨省域運行管理機制改革、健全重大項目推進機制、稅費征管2.0版本、統計分算等領域改革,走深走實“兩區改革”實現路徑,真正使新區從戰略前沿、改革前沿成為高質量發展前沿。
“國網廣安供電公司將全力建設好電網,提供好服務,助力廣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市人大代表、國家電網廣安供電公司總經理馬宇表示,2023年,將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立足廣安戰略、改革、發展“三個前沿”,抓好安全與發展,保供與轉型“兩個統籌”,錨定以高質量發展服務國網戰略落地和地方經濟發展“一個目標”,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努力發揮電網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全力以赴做好電力保供,助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全力服務川渝合作示范區和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的建設與打造,努力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中守正創新,為廣安市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四川篇章、廣安篇章貢獻國家電網力量。(各區縣融媒 廖小兵 蘭林前 沈巾欽 張愛 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鐘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