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財經

不法中介為何勸客戶把房貸置換為經營貸?

隱藏高額收費陷阱 銀保監會提醒消費者別上當

2022年12月21日09:01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不法中介為何勸客戶把房貸置換為經營貸?

  近期,一些不法中介發掘“商機”,向消費者推介房貸轉經營貸,宣稱可以“轉貸降息”,誘導消費者使用中介過橋資金結清房貸,再到銀行辦理經營貸歸還過橋資金。然而,所謂的“轉貸降息”看似利息更優惠,實際卻隱藏違法違約隱患、高額收費陷阱、個人征信受損、資金鏈斷裂、信息泄露等風險。12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2年第8期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不法中介誘導,認清違規轉貸背后隱藏的風險,防范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要特別注意四大風險。

  中介違規操作

  給消費者帶來違約違法隱患

  根據相關監管規定,經營貸須用於生產經營周轉。銀行與消費者貸款合同會明確約定貸款用途,但在“轉貸”操作下,銀行若發現經營貸款資金未按照合同約定使用,最終將由消費者承擔違約責任,不但可能被銀行要求提前還貸,個人征信也會受到影響。此外,在經營貸辦理過程中,不法中介宣稱可以提供辦理各項証件、材料的服務,“幫助”消費者申請貸款,其實是通過偽造流水、包裝空殼公司等手段獲得申請經營貸資格,此行為涉嫌騙取銀行貸款,消費者甚至可能會被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即使中介通過弄虛作假的手段成功幫客戶申請到經營貸,在貸后管理中,銀行也會跟蹤該公司的經營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監測到貸款違規進入樓市,銀行將會要求客戶限期還清所有貸款,客戶個人征信也會留下不良記錄。對於違規包裝出來的經營貸,抽貸並非小概率事件。去年全國多地銀保監局都針對經營貸違規進入樓市開展專項行動,不少客戶收到銀行抽貸的通知,短期內湊不齊錢還貸款,隻能找高息過橋資金應急,甚至不得不低價賣房籌款。

  北京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許桂林律師表示,如果借款人和貸款中介在申請貸款的過程中存在弄虛作假的行為,又給銀行造成壞賬,可能涉嫌騙取貸款罪,銀行可以報警追究刑事責任。我國《刑法》規定,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貸款,給銀行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給銀行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根據司法解釋,騙取貸款金額在100萬以上,給銀行造成的損失在20萬元以上就可以立案。

  中介墊付“過橋資金”

  息費隱藏諸多貓膩

  銀保監會風險提示指出,不法中介所謂的“轉貸降息”,需要消費者先結清住房按揭貸款,再以房屋作抵押辦理經營貸。不法中介為牟取非法利益,往往慫恿消費者使用中介的過橋資金償還剩余房貸,並從中收取墊資過橋利息、服務費、手續費等各種名目的高額費用,消費者“轉貸”后的綜合資金成本可能高於房貸正常息費水平。即使最終申請經營貸失敗,消費者仍將被中介要求承擔上述各項高額費用,同時還將承擔高息過橋資金的還款壓力。

  根據北青報記者當時的調查,過橋資金利率,不同城市不同中介的標准有高有低,低的能到萬分之五,高的能到千分之二。但是,隻要經營貸沒放款,這筆過橋資金是用一天就要收一天。雖然中介都說很快就能搞定,但現實中也有部分客戶在貸款過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岔子”,一個月才放下款來,過橋利息就花了一大筆。此外,還有少數“無良”中介會在辦理過程中,以各種名義加收額外費用,比如擔保費、公証費等,轉貸者騎虎難下隻能應允,最后發現,轉貸的成本比自己預想的高了很多。

  “以貸還貸”等操作

  存在資金鏈斷裂風險

  經營貸與住房貸款在貸款條件、利息、資金用途、期限、還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經營貸的期限較短,還款要求也很不一樣,且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償還,借款人若無穩定的資金來源,貸款到期后不能及時償還本金,可能產生資金鏈斷裂風險。

  據北青報記者調查,大部分銀行會要求經營貸客戶1年或3年,最多5年續簽一次。利率越低,續貸的間隔越短。每次續貸,銀行還會按程序審查這家企業的貸款資質和經營情況。銀行不會保証一定會成功續貸,更不會保証續貸時利率與原來一樣。續簽的時候,大部分銀行會要求先一次性歸還本金,等成功續貸之后再發放一筆新的貸款。客戶如果還不上這筆錢,到時還要找中介的過橋資金應急。

  有銀行人士表示,最近兩年因為疫情的原因,為支持實體經濟,正常經營的小微企業基本都能無本續貸,很多人會感覺經營貸很寬鬆,以后政策如果變了,優惠便利條件沒有了,貸款利率也可能會變高。這都是借款人必須考慮的政策風險。

  部分中介泄露或出售

  消費者個人信息

  消費者選擇“貸款中介”的“轉貸”服務,需要將身份信息、賬戶信息、家庭成員信息、財產信息等相關重要信息提供給中介。部分中介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后,為謀取非法利益可能會泄露、出售相關信息,侵害消費者信息安全權。

  銀保監會消保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要合理評估個人或家庭實際情況,若有提前還貸或者其他金融業務需求,應向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進行咨詢了解相關情況。申請貸款時,提供真實有效的貸款申請材料﹔在合同簽署時,認真閱讀條款,重點關注利率、費用、權利義務、風險提示等重要內容,謹慎對待簽字、授權環節﹔借貸后,注意按照約定用途使用貸款,避免挪作他用,產生違約責任,影響個人征信。

  此外,在辦理金融業務時,不隨意透露身份信息、銀行賬號、財產情況等個人信息,防止信息泄露的風險﹔不輕易登錄不明機構網站和轉發鏈接﹔不輕信自稱某金融機構的陌生來電,避免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甚至造成財產損失。

  北京青年報記者 程婕

(責編:彭茜、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