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景錄 四川卷》出版啦!前言搶先看

2022年12月01日20:11 | 來源: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小字號

原標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景錄 四川卷》出版啦!前言搶先看

11月25日,“紀錄小康 圓夢中華——‘紀錄小康工程’四川叢書新書發布會”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我院副院長胡學舉編審出席新書發布活動。

  “紀錄小康工程”由中宣部精心組織實施,全面系統收錄小康進程中的各類數據資源,為民族復興“修史”,為偉大時代“立傳”,叢書分為中央卷和地方卷兩個系列。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牽頭,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紀錄小康工程”地方系列四川叢書,共5冊,138萬字,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川全景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川大事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川變遷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川奮斗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川影像記》。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川全景錄》納入中宣部組織的《紀錄小康工程》“中央卷”系列,並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景錄·四川卷》為書名,由人民出版社和四川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本書詳細梳理了建國以來、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全書以小切口呈現大主題,以小故事反映大變化,以小視角折射大時代,客觀記錄了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改革碩果,系統呈現了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四川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奮力書寫的時代答卷。

  本書由我院副院長李中鋒教授牽頭,組織近40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撰寫完成。原副院長李明泉研究員總統稿,並撰寫前言,全文如下。

  書寫決戰貧困圓夢小康的恢弘篇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景錄 四川卷》前言

  “小康”一詞出自兩千多年前的《詩經 大雅 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最早把“小康”作為一種社會形態加以描述的是西漢經學家戴聖編纂的《禮記 禮運》。《禮運》篇裡孔子把“小康”描述成僅次於“大同”的理想社會。在“大同”社會裡,“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而“小康”社會則“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東漢末年何休撰寫《春秋公羊解詁》,創造性地將“大同”“小康”發展成為“三世說”,即由“衰亂世”至“升平世”再至“太平世”,以此來論証不斷進化的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太平世”也就相當於“大同”社會,“升平世”則相當於“小康”社會。晚清維新派領袖康有為托古改制,借“春秋三世說”,將“大同”“小康”概念與“三世說”進行共同演繹和改造,從而宣揚由“衰”到“升”再到“太平世”的變易進化史觀。康有為在其著作《禮運注》裡指出,縱觀兩千年來中國史,曾經出現的包括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在內的所謂盛世景觀,“總總皆小康之世也”。可見康有為思想中的“小康”,即等同於“升平世”的狀態。

  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小康”日子、憧憬“大同”社會,渴望人人過上“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識榮辱”的生活。歷代文學作品鮮明表達了對理想社會的追求,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南宋康與之的《昨夢錄》等都以生動的筆調,描寫自然經濟條件下“怡然自樂”“萬民怡怡”“計口授田,以耕以蠶”“信厚和睦”的小康圖景。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首次用“小康”概念闡述中國式四個現代化目標,他說:“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小康”即指可以維持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經濟狀況。鄧小平同志為“小康”目標劃出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800美元的底線,“就是還不富裕,但日子好過”。1982年9月,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構想,黨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從1981年起到20世紀末實現全國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達到“小康”水平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三大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續奮斗,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2020年我國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 人均GDP連續兩年超1萬美元,形成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現行標准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2021年7月1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庄嚴宣告:“我代表黨和人民庄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回望歷經艱辛戰貧困、不懈奮斗奔小康的崢嶸歲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多麼來之不易!徹底改變了過去那種“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楊萬裡《憫農》)的貧窮落后生活,不斷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狀態,極大地提升了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這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創造出“繁華盛麗天下無”(陸游《成都行》)的人類文明新形態,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光明前景。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一窮二白,經濟文化十分落后。四川和全國一道,根據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精神,實施新民主主義綱領﹔建立和鞏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進行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和各項民主改革,滌蕩舊社會的污泥濁水﹔醫治戰爭創傷,進行“一化三改造”,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社會風尚和人民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新,整個社會呈現出一派蓬勃生機,為四川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四川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矢志不渝地為改變貧窮落后現狀、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而不懈努力、勇於探索、敢於創新,以立非常之志貫徹中央部署、成非常之舉描繪同步藍圖、施非常之策開拓特色路徑、啟非常之能整合各方資源、發非常之力凝聚強大動能的超常氣魄和超常作為,艱苦卓絕地奮斗在決戰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征程中。

  2013年5月,四川省委十屆三次全會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為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決定》,啟動秦巴山片區、烏蒙山片區、高原涉藏地區、大小涼山彝區“四大片區”扶貧攻堅行動,提出實施多點多極支撐、“兩化”互動和城鄉統籌、創新驅動“三大發展戰略”,推動四川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2015年7月,四川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提出脫貧攻堅“3+10”政策組合拳。2018年6月,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體會議提出推動四川高質量發展,必須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對內形成“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對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格局,奠定經濟強省堅實基礎。

  2020年12月,四川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四川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總體謀劃和系統部署,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和平安四川,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開好局、起好步。

  四川作為西部重要省份,積極把握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機遇,緊緊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改革開放、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和方向持續用力,推進實施一大批重點項目和工程,為四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經濟強省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川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放在國家對外開放大格局中去謀劃和定位,與推進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有機融合,堅持開放引領、創新驅動,強化舉措、聚焦用力,以“一帶一路”建設引領四川開放發展邁上新台階、取得新成效,為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開放活力。

  四川省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建設核心區。四川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創新實踐成果豐碩,為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了強勁綠色動力。

  四川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新時代四川改革開放的總戰略、總牽引、總抓手,自覺在國家戰略全局中強化使命擔當,聚力在目標定位中抓實重點任務,努力在協同推動中凝聚強大合力,切實把國家戰略轉化為四川方案、四川行動、四川成效,扎實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四川如何決戰貧困、逐夢小康?這是《人民日報》2022年5月1日的報道:

  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在四川的許多山區,水無舟楫之便,陸有岩谷之阻,“不通公路、不通電話”是生活常態。為了保障當地群眾與外界的聯系,上世紀60年代開始,當地政府為郵遞員配了馬匹,馬馱郵件成為四川許多山區唯一的信息傳遞方式,“馬班郵路”應運而生。1985年,19歲的王順友接過父親的郵包和騾馬的缰繩,穿上綠色制服,成為家裡第二個郵遞員。這條郵路上,有海拔5000米、冰雪長覆的察爾瓦山,有海拔1000米、氣溫有時高達40攝氏度的雅礱江河谷,有野獸常常出沒的原始森林,有十幾座陡峭險峻的懸崖溝壑,還有當地百姓聞之色變的“九十九道拐”。這條全長近600公裡的郵路,王順友走一趟要花14天,一年365天,有330天他都在路上。2017年,隨著王順友走過的最難路線正式關閉,木裡所有“馬班郵路”已全部轉為寬敞平坦的通村“油路”。

  2019年6月,涼山州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開始建設。這段通村公路全線處於高山峽谷地帶,圍岩非常破碎,耗時4個月,隻修了3公裡加一個隧道。2019年12月,一架重型運輸直升機吊著一台挖掘機,飛抵阿布洛哈村上空並成功投放。一周后,所有施工設備都被這架“巨無霸”直升機運到了村裡。為了修一條通村公路,動用重型直升機,這在我國交通建設史上還是第一次。2020年6月30日上午,一輛黃色的鄉村客運小巴,沿著嶄新的公路,駛進了阿布洛哈村。至此,這個村開了通鄉村客運班線,四川交通扶貧建設也“走”完了最后一公裡。

  隨著交通路網和通信基站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升級,四川省建制村目前已全面實現穩定、安全、規范的直接通郵服務。“過去我們想要和外面的親友聯系,隻能騎馬跑到十幾公裡外有信號的地方。”王順友的兒子王銀海現在也是一名郵遞員,近年來山區通信設施的發展給他的工作帶來了諸多便利,“如今走在路上,需要同收信人聯系時,隨時掏出手機就行。”

  從這篇《見証並創造群山萬壑辟通途的奇跡——從“馬班郵路”到“網絡高速”》的報道中,我們可以感受四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不屈身影、協同精神和奮斗氣概。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1952年以來,四川經濟實現了較快增長,GDP從1952年的24.6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53850.7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2%,增長近2000倍。1952-2021年GDP年均增長8.1%,比全國平均水平快0.1個百分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四川民族地區的發展,四川團結帶領民族地區各族人民取得了扶貧開發、交通建設、生態建設等眾多領域的跨越發展。如今,通過全省上下的艱苦努力,現行標准下625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150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絕對貧困全面消除,四川的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四川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日益健全並不斷完善。通過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激發群眾活力構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四川奮力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開展了建設文化小康的生動實踐,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以文鑄魂,取得了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為四川乃至全國人民創造了豐富的精神財富。

  四川是中國的科技大省和重要的科教基地,擁有較強的綜合科研能力和較高的科技研發水平,不僅為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創新型省份建設奠定堅實基礎,也為精准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發揮獨特功能。

  在百年黨史中,四川人民書寫了可歌可泣、不可磨滅的光輝篇章。如今的四川,是西部地區人口大省、科教大省、資源大省、經濟大省,“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在此交匯。在邁上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們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扎實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為四川勾畫的美好藍圖變成現實。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更加重視統籌發展和安全,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

  “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蘇軾)四川不僅窮則思變,而且變則思創、變則思通,以“開放包容、崇德尚實,吃苦耐勞、敢為人先,達觀友善、巴適安逸”的人文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使9100萬四川人民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四川向黨和人民交出了錦江春色來天地、萬戶千門入畫圖的煒煌答卷。

  讓歷史記住過去、告訴未來﹔

  讓時代再賦使命、勇往直前﹔

  讓四川接續奮斗、再創輝煌。

來源: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